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華僑城集團劃入云南文投集團首筆資本金17.8億元到位,意味著這場“央地混改”大幕開啟。按照云南省與華僑城集團約定,“十三五”期間,華僑城集團將投資2000億元助推云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其中將通過云南文投集團,投資478億元開發建設文化旅游、演藝等一系列項目。
重組一年,云南文投集團以利潤總額增長480%的成績證明,“央地混改”是激發國有經濟活力、促進地方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效改革舉措。
收入從38.9億元增長到52.2億元
過去一年是云南文投集團華麗轉身的一年。
與2016年相比,2017年云南文投集團利潤從2000多萬元增加到1.5億元,收入從38.9億元增長到52.2億元,資產從63億元增長到77.9億元,負債率降低20%,凈資產收益率從0.46%提高到5.96%。
實現這么大的跨越,“央地混改”功不可沒。2016年,經云南省委、省政府審議通過,云南文投集團、云南省財政廳、華僑城集團、華僑城(云南)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增資擴股協議。華僑城對云南文投集團增資擴股出資26.23億元,占股權51%。2017年4月10日,華僑城集團劃入云南文投集團首筆資本金17.8億元,宣告華僑城集團成功戰略重組云南文投集團。
“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當前央企、國企改革頻頻的大背景下,華僑城集團與云南文投集團走在了前面。
華僑城集團董事長段先念認為,推進混改是華僑城應對市場激烈競爭、推動主業發展、放大國有資本的重要方式。只有通過混改,才能增強企業活力,快速把國企做大做強。華僑城要實現跨越發展,混改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安排,也是非常關鍵的抓手。
“對于云南文投集團而言,與華僑城重組無異于一場自我革命。”云南文投集團董事長陶國相說,云南文投集團重組前資金嚴重匱乏,投資能力不足,加之2013年起收縮投資規模,開展清理整頓子公司和項目等原因,在建的投資項目較少,集團一度陷入困境,亟須尋找新的出路。
“重組一年證明,混改產生了‘1+1>2’的效果。”陶國相說。
形成全面融合的企業治理新體系
“央地混改”并非簡單的資本相加,而是體制、機制、運營管理和企業文化全面融合,形成一套符合現代企業治理,有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治理體系。
首先,理順管理體系。重組后,按照法人治理結構,云南文投集團組建了新的黨委、紀委、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團隊。2017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確了“云南文投集團按照華僑城集團合作的新體制,由省國資委負責管理,企業內容生產、文化導向由云南省委宣傳部進行管理”。2017年11月,華僑城集團明確了該集團與云南文投集團的決策審批權限。至此,云南文投集團完成了以華僑城集團為主導,云南省國資委負責履行出資人責權,云南省委宣傳部對內容生產、文化導向進行管理的新體系。
第二,再造企業流程。云南文投集團總經理游煒說,重組后,文投集團再造企業流程,進行顛覆性創新。在投資決策上,摒棄傳統經驗性決策,建立科學決策體系,嚴格按程序決策。在選人用人上,強化對內競聘和對外招聘,加強職工系統化培訓,配備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在考核激勵上,嚴格執行跨越式指標、斷崖式考核、跨越式薪酬,打破過去“吃大鍋飯”的方式,激發員工動力。
第三,加快文化融合。陶國相坦言,與華僑城的先進企業文化相比,云南文投存在巨大差距。重組后,華僑城派專人入駐云南文投,積極主導變革,使華僑城跨越發展的戰略得以實施,華僑城“共享、突破、落地”“以成敗論英雄、以業績論高低、以廉政論功過”的價值理念也落地生根,員工觀念和精神風貌發生巨大轉變。
擴大開放,向改革要動力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浪潮中,總結華僑城和云南文投重組經驗有三點啟示。
一是要尋求“最大公約數”。陶國相認為,華僑城和云南文投混改是典型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發達地區和非發達地區、旅游行業和文化行業的重組。雙方有廣泛的合作基礎,各自短板明顯、優勢突出,重組基于市場自主選擇,不是“生拉硬配”。因此,混改關鍵要選擇好負責任的股東,聚焦共贏點。
二是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游煒說,從華僑城與云南文投混改實踐來看,真正意義的“央地混改”要著眼于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這一根本目標,立足于企業和所在地區實際,遵循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推行漸進式混改,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聚焦主業,打造核心優勢。陶國相表示,“十三五”期間,云南文投集團將利用華僑城資金運作、運營管理等經驗,實施“文化+”核心戰略,聚焦演藝、影視主業,打造特色小鎮、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綜合體,力爭實現500億元投資落地,帶動云南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央地混改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完善的配套政策。游煒表示,希望擴大開放,加快改革,培育公開、透明、法治的營商環境,使企業能享受到更加規范高效的政務服務。
*本文來源:經濟參考報,作者:字強,原標題:《華僑城重組云南文投 “央地混改”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