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日前,水下機器人行業出現了金額最大的一筆融資,系民營企業深之藍的B輪融資,融資額達2.5億元,由源星資本領投,濱海創投和朗瑪峰創投跟投。此金額還含有今年初由山水投資、廣東旅控集團、高林資本及智壺投資等幾家機構聯合投的Pre-B輪融資金額。據了解,這是深之藍的第5次融資,其自2013年成立以來,基本上是在以一年一次的頻率進行融資。
據報道顯示,深之藍的另外4次融資分別是2013年獲得550萬天使投資,2014年獲得天津泰達科技的1000萬元Pre-A輪融資,2015年獲得紀源資本(GGV)的3000萬元A輪融資,2017年完成1.1億元A+輪融資,由索道資本領投,順為資本、洪泰基金、尚勢資本、鼎翔資本和原投資方源星資本、泰達科技、盛景網聯等在內的多家機構跟投。
關于此次融資金額的去向,深之藍方面透露的是其將在三大方面擴大投入:1)持續開發個人消費領域系列化新產品;2)繼續加強海外營銷的市場活動和渠道建設;3)加強軍事工業及商用消費產品生產線建設。
重點布局消費級市場
深之藍是國內首家從事全系列水下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民營企業,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水下機器人全線產品生產能力的公司,服務領域涉及國防安全、水利水電、刑事偵緝、科研考古、水上運動等各行業,其產品分為四部分:軍事、工業、商用以及個人消費。
此前,深之藍主營的是水下智能裝備,主要面向軍事和工業級用戶,提供的是無人遙控潛水器(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和水下滑翔機(AUG),后兩類主要是圍繞海洋資源探測和海洋環境監測,而 ROV 則針對不同的使用領域,分為“河豚”、“江豚”和“海豚”等“豚”系列。
在商用級市場,深之藍的產品主要是白鯊MAX、白鯊PRO和白鯊MINI。這三款白鯊系列均以B2B2C的方式切入市場,其商用級產品可以為海洋館、游樂場、科技館等娛樂場所提供水下娛樂解決方案。據了解,深之藍在未來的商業化道路上,將會與不同的水族館、科技館、潛水俱樂部展開合作。
近兩年,由于軍方訂單存在不穩定性和周期性,深之藍的戰略方向從軍工級別轉向了消費級市場,主要面向的是個人消費級用戶,提供的則是水下自游器、水下無人機和動力浮板等產品。其瞄準水下運動發力的首款產品是水下自游器——白鯊MIX,該產品2017年5月推出,可用于游泳場館、水上世界、海濱浴場或潛水娛樂等場景。
在魏建倉看來,這確實是一個具備極大潛力的市場。“在軍事和工業級領域,國家對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視,以及目前全球對海洋開發的熱度,使得海洋裝備上的投入將持續增長,而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水下機器人至少是一個有著百億規模的市場。未來隨著年輕人群的娛樂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商用及消費級領域的市場也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水下機器人行業處在爆發前夜
數據顯示,全國“十二五”期間有2000億的民間資本投入到涉及海洋的經濟發展中。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市場和政策雙重利好,作為為海洋經濟貢獻力度最大的水下無人機市場大有文章可做。目前,海洋經濟下游需求非常龐大,全球海洋產業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3萬億美元。
此前,執惠曾撰文寫過水下機器人行業的文章《水下無人機玩家不多,這8家企業如何同分千億消費級市場這杯羹?》,該文從市場、政策兩個方面對水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前景做了預測,其正處在爆發的前夜。很多媒體和已經進軍該領域的企業們,普遍看好消費級水下無人機市場,甚至認為會集中在2018年和2019年爆發。
目前,水下機器人行業的玩家屈指可數,大都是2010年之后成立企業。和深之藍一樣注重消費級市場的還有博雅工道,其推出了一款消費級水下機器人產品——BIKI。這款產品根據仿生學和流體力學的相關原理,以珊瑚礁區特有的盒子魚為原型,依靠仿生魚鰭提供動力。具有水下拍照、視頻錄制等功能。據了解,BIKI已經遠銷北美、歐盟、中東、東亞等國家和地區。
因看中中美兩國釣魚深度愛好者2600萬左右的龐大人數,以及全球超過10000家潛水俱樂部的潛在市場需求,潛行科技研發了面向海外C端用戶的產品——GLADIUS。這款產品采用了一種有纜水下機器人(ROV)、無纜水下機器人(AUV)之間的半纜方案,水下采用有纜方案與水面上的WiFi中繼連接,水上則采用無線方案與操控端連接。
以人為核心決策的泛人類控制機器人這個方向發展的臻迪科技,在CES2018上展出了一款新的水下無人機設備“PowerDolphin”。這款產品的攝像頭可以上下翻轉,前面配有探照燈可以照亮攝像頭指向的位置。支持4K分辨率30fps視頻錄制,用戶可操控范圍在1000m之內。據了解,這款產品既可以搜尋水下魚群,又可以創建水下地圖,并在水上和水下拍攝高清圖像和視頻,為海下地圖測繪提供信息。
除了臻迪科技,潛行科技也在CES上展出了產品Gladius。這是一款以魚雷為設計原型的消費級潛航器,主打水下拍攝、監測和探索等功能。縱觀多家企業,各家的定位不盡相同,有針對2B商業場景的玩家,也有針對2C消費端的玩家。
但從目前這些玩家推出的產品不難看出,大部分水下機器人主要是用于攝影、拍照或是傳輸數據,行業處在技術探索的起步階段。與空中無人機不同,水下無人機需要面對不同的水域環境,其開發的過程面臨著更大技術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