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的強力支撐要素之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農村金融現狀逐步改進。基于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總結,結合實踐,綠維文旅提出了農村金融的五大創新發展模式,以期為未來的農村金融創新提供借鑒。
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錢”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的強力支撐要素之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農村金融現狀逐步改進。基于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總結,結合實踐,綠維文旅提出了農村金融的五大創新發展模式,以期為未來的農村金融創新提供借鑒。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需要三大要素的強力支撐,即錢、地、人。其中,農業農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農村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但在我國“嫌貧愛富”的傳統金融體系中,農戶并不是其服務對象。尤其是在農村生產經營模式單一、收入不穩定、缺乏標準化抵押物以及缺少征信體系的現實條件下,傳統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的謹慎態度就不難理解。
綠維文旅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農村市場條件的逐漸成熟,多方利好政策的持續加持,以及互聯網、AI、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強勢入侵下,以上這一發展現狀在最近幾年將得到有效改進,農村金融將進入黃金發展時代。
一、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現狀
雖然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逐年累計增長,但這一規模仍然無法滿足廣大農村地區的需求,調查發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農戶仍難以獲得貸款,缺口很大。這一缺口的填補,需要的不僅僅是各金融機構加大放款量,更重要的在于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
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多個方面,其中支付體系與信用體系是影響信貸最重要的因素。對于我國農村區域來說,這兩個方面的發展均比較薄弱。
近兩年互聯網在農村地區大范圍布局,城市文化與農村傳統思維不斷碰撞,以此為基礎突破傳統金融,興起了電商金融、農村P2P、農業產業鏈金融、農村消費金融、公益理財助農等眾多互聯網金融模式,成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有效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金融是一個對國家政策依賴度較高的領域,最近幾年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了鄉村金融很大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信貸擔保體系的建設。二是信用體系的建設。三是普惠金融的發展。四是社會資本的盤活。
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農村金融需要多元化的創新模式
雖然鄉村振興戰略剛剛提出,但是從現在鄉村發展呈現出來的新特征,已經可以窺見未來的發展趨勢:鄉村的原有經濟結構將實現大變革,種養殖、旅游經營、文化經營、商業經營、農產品加工制造、物流倉儲開展等經營活動,隨著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打通,將產生越來越多的資金需求;農業將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需要大中型農機、規模化生產原料、智慧化農業管理系統的購買與搭建;隨著農民的不斷增收,他們對金融的需求也將逐漸從單一的儲蓄轉變為資產的升值;承包地、宅基地的三權分置,使得農村缺乏標準化抵押物的難題迎刃而解……農村金融一直都是現代農業與現代農村發展的重要支撐,未來將發揮更大的經濟撬動作用。但這需要更多資本的介入,需要更多信貸產品的推出,也需要更多創新模式的探索。
三、我國農村金融的五大創新發展模式
銀行擁有很強的資金吸納和資金輸出能力,但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村金融的發展進程中,除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下沉農村地區,支持農村發展外,受制于農村貸款成本高、缺抵押物、風險大,其他商業性銀行并沒有發揮很大作用。在“三農”政策不斷利好,尤其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擔保體系、信用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和環境不斷完善,以及土地確權等的推動下,制約銀行貸款的一些因素將逐漸弱化,銀行貸款將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
小額信貸是一種額度小、無擔保、無抵押、使用靈活的貸款模式,主要面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服務,是傳統金融機構的一種重要補充。這一模式的優勢在于:一是簡單易操作,不需要抵押物,主要靠信用或擔保;二是適用于一直被傳統金融機構排除在外的普通農戶,是普惠金融的一種重要模式。
1、電商平臺支持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電商平臺+ 農村金融
以阿里巴巴和京東為代表,依托積累了大量數據和客戶的電商平臺,依靠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通過自有的或合作的金融機構獲取資金,并根據電商平臺上的消費者購買數據及供應商的信用數據,形成信用風控模型,為上下游客戶提供網上借貸業務,從而打通農資銷售、農業種養殖、農產品銷售產業鏈,形成基于電商平臺的體系完整的金融閉環。
電商平臺支持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2、農業服務商支持下的鏈式金融模式:大型農業服務商+農村金融
以新希望、大北農等“三農”服務商為代表,依托多年深耕農業領域的數據積累、線下資源優勢,以本身形成的自有供應鏈為核心,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通金融環節,為上下游企業和農戶提供支付、借款、保險等服務,實現從產業到金融的延伸。
農業服務商支持下的鏈式金融模式
3、純互聯網金融平臺模式:信用貸款+P2P 網貸
以沐金農、宜信為代表,互聯網金融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以平臺自有資金(一般以理財方式進行吸納)或與銀行、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資管公司合作,破解傳統金融模式在信貸方面的局限,從而為“三農”提供便捷、靈活、成本較低的小額信貸產品。
融資租賃在“三農”方面的利用主要體現在大型農機設備的購置上,2014 年農業部啟動了以融資租賃貼息支持大型農業機械購置的試點工作。實踐中,小型農機具采購和設施大棚的建設也在逐漸采用這一模式。融資租賃以融資租賃公司(出租人)為紐帶與綜合服務商,在承租人付完首付后,出租人將余款付給農機廠家或經銷商,承租人即可擁有該農機的使用權,并分若干年將余款及利息付給融資租賃公司,付清后即可獲得農機的所有權。利息部分一般國家會給予財政補助。對于價格高昂的農機來說,農民由“全款購買”變為“先租后買”,將大幅度減輕資金壓力。
眾籌是指缺少資金的企業或是個人,借助互聯網平臺,發布籌款項目,通過有意向人士對股權、產品或是使用權等的購買,完成資金募集。這一模式的創新點在于,不僅僅解決了資金問題,還解決了農產品銷售的“通路”問題,促進了農產品進城。同時也可將城市投資人在技術、理念、需求等方面的優勢有效融入到產品開發與設計中。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綠維文旅”(ID:lwcj2005),執惠專家作者,原標題:《鄉村振興“錢”從哪兒來?農村金融五大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