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云南最大地接社閃崩,誰是壓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8日,執惠獨家報道了云玉珠寶集團(簡稱云玉集團)身負舉債,瀕臨破產,身陷被被釜底抽薪的危局中一事(詳見《云南最大地接社閃崩:負債近10億元,瀕臨破產,誰之過?》)。
當天,云玉集團董事長、實際控制人張興平接受了執惠專訪,就云玉集團的產業布局、商業模式,以及陷入巨額負債、瀕臨破產危局的緣由提供了說法。
張興平透露,云玉集團早前既已預感傳統商業模式(傳統店鋪)將要面臨的挑戰,于此在2015年投入巨資打造新型文化旅游綜合體,構建起全產業鏈模式,嘗試“兩條腿”走路,尋求轉型升級。不過目前的張興平只能坐觀其變。
云玉集團試圖轉型未果背后,到底藏著什么?
1、兩條腿走路,結果都折了
危機來臨前,云玉集團實行兩條線并行的發展策略:維持老商業運營、打造發展新商業。
按張興平的介紹,老商業開始于2008年,也就是傳統商業,旅游購物的模式,基本是傳統店鋪,起初售賣花卉,后擴展至珠寶玉石、花卉飾品、化妝品、工藝品及土特產等,每個店鋪經營商品不一樣,有專賣玉石的店鋪,也有售賣多種商品的綜合店鋪。
其中珠寶玉石在整個商品體系占比30%左右,但收益大于這一數字,“因為它單品的價格高,它(收益)超過30%,”張興平表示,具體的數據不好說。
他透露,云玉集團旗下的新老商業項目共有十來個,總體量在10萬平方米。新商業項目即為新型文化旅游綜合區(綜合體),在被關停前主要有兩個:麗江大研花巷、大理壘翠園。兩者體量占總體量的三分之二。
麗江大研花巷于2015年開始打造,2017年開始接待游客,已投資3.7億元,大理壘翠園已投資2.1億元,計劃還要投資2億元左右,預計總投資超過4億元。大研花巷項目是云玉集團將業主的房子整體租賃下來,大理壘翠園是自持部分物業,加上租賃部分,從而整體持有(租賃),然后自己分別進行裝修、提供貨品等。
張興平說,新商業需要時間和投入資金,且短期內沒法做起來,只有靠老商業的收益資金來支撐新商業業態的發展,慢慢往新商業方向走,逐漸淘汰老商業。
說及這一布局或轉型,張興平表示,轉型是提前就預測到原有的模式已經過時和現在市場的發展需求,打造適合于未來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商業。
邏輯可行,但參看云玉集團新商業的具體形態,或可一窺其中玄機所在。
張興平介紹說,新型文化旅游綜合區的業態或產業布局,以云南地方特色產業為主,包含美食文化、民俗文化、酒吧文化、主題商業,還有非遺傳承等,具體定位或呈現形式是“一街一景一特色”、“一店一特色一精品”。
所謂一街一景一特色,就是每一個街區里都有不同的景觀、不同的民俗表演,以及不同的裝修打造風格。每一條街有不同的主題。“一店一特色一精品”即每家店中的商品基本不重復,每個產品各有特色和亮點。
這些店鋪里售賣珠寶、玉石、文創、非遺產品和云南特產等,但具體的商店已非傳統老店可比。比如珠寶店都是以手工館、博物館或體驗館的升級形態來呈現。
以關停前的大研花巷項目為例,根據云玉集團官網介紹,其要構建的是“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極致慢調生活體驗街區,這里有眾多創意店鋪、夕黎萊懿精油生活館,匯集了 “茜姿蘭”、“夕黎萊懿” 等精油護膚品牌、集中了云南地道的特色食府、各個國家的南紅精品(玉石),還有銀器博物館,游客還可以在茶道藝術館休息,品飲普洱茶品牌“云域普洱”旗下的各品類普洱茗茶,欣賞茶道表演。(注:“茜姿蘭”、“夕黎萊懿”、“云域普洱”都為云玉集團旗下品牌。)
此外,這里還有各種酷炫酒吧、桌游、雜耍、行為藝術、經典藝術作品展演和民族表演。
綜合上述信息或基本可推斷出,就內在實質而言,云玉集團新商業的邏輯乃至模式,其實與老商業同出一轍,都是旅游購物或旅游消費的模式,只不過新商業的業態更豐富、消費鏈條更長,消費場景更滿足當下市場需求,并非簡單的購物。也就是說,簡單粗暴的傳統老店購物方式,就算是對主動消費的游客吸引力也在下降,更毋論那些被強制購物的游客,逆反情緒更重。
而新商業綜合體提供了更好的消費場景、更多的消費名目,滿足不同游客不同的購物或娛樂等訴求點,而不僅限于乏味的一味購物,營收來源更多元化。
但云玉集團的這套“算盤”未及成型,即被打亂乃至打散。
2017年4月15日,云南省實施《云南省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該措施涉及七大方面共22條(以下統稱“云南22條”),包括取消旅游定點購物、嚴禁變相安排和誘導購物、禁止“不合理低價游”等。
在號稱云南史上最嚴格旅游市場整治舉措的雷霆手段下,云玉集團呈“節節潰散”之象。張興平透露,大研花巷項目在去年12月已被關停。執惠獲得的材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云玉集團在營項目不足先前的20%;7月10日,大理壘翠園項目運營半個多月后被關停;7月底,云玉集團旗下所有項目全數無固定期限被迫關停,資金鏈斷裂。
2、那根最致命的稻草
復盤云玉集團的危局過程,其中壓垮云玉集團的“稻草”有多根,但最致命的那一根是什么?
張興平將主因指向當地政府部門的關停舉措,他認為,當地主管部門的關停舉措,有“一刀切”的意味,比如一家企業有問題,可能就認為整個市場有問題,或者并沒有指出哪一個項目或者項目里某一個商業業態有問題,然后對其整治,而是都關停。
不過話說回來,在云南尚未出臺22條之前,當地主管部門也曾多次對低價團、強迫購物等現象進行整治,卻收效甚微,甚至有積重難返之象。云南22條出臺后確有治“亂世”用重典意味,當地主管部門的思路在于對所謂的商業購物行為先按暫停鍵以熄輿論討伐云南旅游之險,為配套改革爭時間、換空間。
若從宏觀視角來看,這種按暫停鍵的行為與其他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也有不同,其更像是對彼時旅游市場秩序失控的嚴厲懲罰。所謂壯士割腕?當然也不盡然,業者仍需再一年時間來驗證主管部門補血、造血的功夫,而此間苦痛冷暖自知。
那么云玉集團有無問題,以及問題有多大?
執惠獲得的材料顯示,在全部被關停前,云玉集團旗下昆明、楚雄、大理、麗江的多個項目均受過一次或多次的停業整頓監管。
在執惠問及因售賣珠寶玉石導致的投訴等情況時,張興平表示,其企業被投訴很少,因為諸如“明碼實價、假一賠十、非人為損壞60天無條件退換貨”等標準執行的較好,“體量大了以后,這個投訴是有的。”他認為,應該看投訴的百分比是多少,各個地方都有投訴,不能因為一個投訴就把企業一竿子打死。
其實,透過云玉集團的產業布局思路,或更有助理清其被整治的背后原因。
雖考慮到新商業項目投資資金巨大,回報周期較長等問題,但云玉集團起初并沒有尋找投資者合作,而是自己一家負責投資和運營。張興平說,大研花巷項目考慮的是積累經驗和團隊的培養,集團自己掌控來打造出亮點和特色,當時沒有考慮尋找合作伙伴。
張興平提供給執惠的材料顯示,云玉集團旗下的云南假日風光國際旅游集團為云南游客接待量最大的地接旅行社,不過他在專訪中對“最大”予以否認,并表示不清楚排名第幾。他透露,云玉集團旗下有十幾家旅行社。
10余個新老商業項目加上最大地接社,是一個全產業鏈的邏輯,其實更像是一個簡單的商業閉環:旅行社大量導流,新老商業項目接待,消費變現盈利。
這其中有兩個關鍵問題:云玉集團的地接社是否接低價團?是否引導游客到旗下新老商業項目中消費,乃至強制消費?
張興平表示,云南的零負團應該從去年4月15日后就基本沒有了,但低于成本價的情況還有,這是市場行為,云玉集團不是因為接的低價團或者所謂的零負團而出的問題。
當被問及其旗下地接社是否接低價團,他表示所謂的低價團是媒體“炒”出來的,現在市場競爭中,低成本的東西太多了,把大家的某一個單點上做的無限放大,這個才是問題。
他認為,現在云南的低價團很少,和整治有關,整治導致跟團游價格提高和團隊游客大幅下滑。
對于旗下地接社是否會將游客引導至新老商業項目中消費,張興平表示,“出來購物都是有消費需求的,消費需求包括你去哪里旅游都有消費需求,不是說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強迫行為,有沒有欺騙行為,有沒有明碼標價,我們要正確的理解,不是說不準購物,有消費需求為什么阻止他?”
他表示,云玉集團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是一個綜合體,肯定要接待游客。而散客不足以支撐一個商業業態的發展,必須依靠團隊游客。
在此前報道中,執惠提到,有云玉集團旗下商鋪員工透露,前來消費的客源中,有60%是云玉集團的旅行社帶來的。
張興平透露,云玉集團旗下的地接社接的“什么團都有”,有各種類型的產品線路,但現在不接團了,原因是整個集團是一個產業,整個集團的現金流全部斷了,沒有辦法接團了。
執惠獲得的材料顯示,由于“云南22條”,全國各地的組團社對云南旅游市場從持不確定、觀望態度逐漸轉向消極,并逐步放棄云南跟團市場。
此外,組團、地接、購物等消費、盈利變現這一鏈條中,最核心的購物環節遇阻,上下鏈條自然難通。
上述材料顯示,2018年春節期間,云南旅游綜合執法部門共派出百余名包括旅游執法人員、臨時外聘人員、部門借調人員在內的“隨車市場監督員”,跟隨旅游團隊,共同乘坐旅游大巴車對旅游全行程進行監督。同時,旅游綜合執法部門在各具有旅游商品經營、餐飲服務的經營場所門口,設置臨時辦公臺,提醒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警惕誘導購物、脅迫購物,謹防購物欺詐,以及消費者維權方式等信息。
這種監管方式真令從業者尷尬!這個產業的尊嚴何在?
但從業者更應反思,上海迪士尼售賣的衍生品價格貴上天,但千萬游客仍樂此不疲,可有爆出糾紛?為何云南旅游商店里的購物糾紛過去總是不斷?輿論討伐之聲此前可曾少過?
吃住行游娛購這六個旅游要素中,最難者在于購物環節,轉換場景的異地購物一定是買賣雙方合意才可,游客滿意才能舒心,亦會復購甚至復游。此中環節考驗的是商家對游客購物需求的精準把握,商家對異地方物精雕細選、謹慎定價的功夫。
一句話,合意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