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藤”和“布”是廣泛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特色產品形式,“藤”到“布”是記錄華夏民族文明文化脈絡,尤其是起源文化的重要元素符號。如何讓民族優秀的起源文化資源轉化和傳統產品升級,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實現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提煉的“藤、布”文化元素可表現人文主題,打造一個華夏起源文化游覽地,實現其文化資源有效轉化和傳統產品升級消費的目標。
民族文化的振興需要各界的共識和文化傳承者匠人精神般的付出。“一切從娃娃抓起”是不變的真理、永恒的命題,文化的傳承和技藝的繼承與發展也要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接受民族文化和傳統工藝的熏陶,從小建立起對優秀人文精神和傳統技藝的崇敬之心,激發起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達到有效傳承與發展的目的。
藤、布元素展現中華民族人文精神
人文文化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健康的部分。
“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他們的思想和精神成為中華民族人文的始祖。上古文明是夏朝以前的文明階段,以大禹時代結束,雖然是華夏文明初步形成或是起源的階段,但卻是中華民族最高精神品質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大禹精神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不同的皇和帝對中華民族在各個文明文化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先賢的精神和品質成為后人學習的榜樣。
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藤”和“布”是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號,特別是“三皇五帝”的上古文明時代,“藤”到“布”述說了文明起源的形成狀態,展現了從原始植物應用到布料逐漸產生的漫長進化與發展的過程。
中華民族又稱華夏民族,華夏之謂,即來自服章之美和禮儀之大。可見,華夏民族是以服飾(布)華采之美;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禮儀道德興盛為含義。這精彩的故事是從女媧和伏羲藤條樹葉(布的雛形)遮身開啟,女媧用青藤攪泥創造人類開始。
女媧用藤條樹葉遮身并用青藤攪泥創造人類
中華兒女從古至今都以“炎黃子孫”而自豪。炎帝神農氏時期,教民麻桑為布帛,治麻為布,用布裹身御寒,標志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的過度。在黃帝軒轅氏時期,在布的縫織方面,達到了廣泛的運用。《易系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便是指用麻絲織成布帛而縫制的衣服為治理天下起到巨大作用,成為人類社會走向真正文明的重要階段標志。
藤、布元素述說人文精神展現民族智慧
女媧和伏羲成為“藤”的代表,炎帝和黃帝成為“布”的始祖。女媧和伏羲、炎帝和黃帝他們是“三皇五帝”最杰出的人物代表,成為中華上古文明時期最典型的人物形象,“藤、布”也成為中華民族文明脈絡無聲的記錄者!
中國考古發現的第一塊織物殘片是用一種叫“葛藤”的植物皮剝絲編織而成的。《黃帝內經》也載:遠古時期,先人們用葛藤搭建葛棚居住,編織葛藤床睡眠,用葛藤纖維紡繩織布,編葛鞋;用葛根充饑、醫病。這些反應出高超的民族智慧。說明遠古人類早期對“藤”的原始使用和創新利用,印證了“藤”為華夏民族尤其是上古文明發生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成為“布”最重要的起源材料之一。
“藤”為植物編織(它包括了竹、棕、麻等)和布的起源代表, “布”為塊裝面料(它涵蓋了夏布、葛布、絲、錦、繡、棉麻等)的統稱。對中華文字很有研究的一位專家學者指出“布”字起源于“不”字, “不”字本意為花朵后面的花蒂以及帶著的柎葉。這充分說明最早的“布”肯定與植物有關,從自然和原始便利角度,可以推斷“藤”的使用可能最早,這對中華文明的發祥具有重要的作用。
看“藤、布”精彩的故事,仿佛是在述說中華民族文明尤其是上古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全過程,延續并無聲的記錄著中華民族上古時期及以后無數先賢對社會發展貢獻的足跡。它是連接人文思想和精神重要的脈絡主線之一,成為表現民族精神具有場景價值的超級符號。
“藤、布”又是中華傳統手工藝技術在民用生活中兩大類產品形式的代表,極其廣泛的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在市場上體現特色產業的巨大價值,成為民族傳統工藝代表的超級符號。
人文精神脈絡和特色產業代表的雙重屬性,讓“藤、布”這一超級符號將在民族文化振興的道路上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價值。
挖掘價值符號用兒童繪本撬開文化新經濟
兒童繪本是人生啟蒙教育階段的第一本書,藤到布再到包裹人身體是學齡前兒童應該知道的關于人類文明如何開始起源與發展的精彩故事。“藤為布源、布為服始、服暖人間,”這生動的故事內容形象述說了人類在文明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清晰路徑,給“布”的過去和未來增添了更加動人的畫面。“圖畫書是童年幸福的種子。”民族文化和工藝有效熏陶是各家的“種子”(繪本)從選好書開始。
把民族人文故事和傳奇工藝通過繪本的形式來表現,讓小朋友產生濃厚興趣并加深記憶,也是民族文化和傳統工藝振興從源頭抓起一個好的切入點。“繪本”一詞來源于日本,日本繪本文化的高度發達成為世界的典范,很多故事繪本也為中國小朋友所喜歡。短短的18年間,日本有將近30人把諾貝爾獎囊入懷中,繪本的引導和教育也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73年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者江崎玲于奈曾說過,“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 或許只有童年的書,才會對人產生深刻的影響。從小培養興趣和愛好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敲門磚,科學家如此產生,民族文化和傳統工藝傳承與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延續。
目前國內廣大家長、學校和教育機構以及國家都清楚兒童教育階段的重要性。所以,從小讓孩子接觸大自然,了解人文文化和身邊產品的用處,激發他們一顆滿滿的好奇心和獨創精神,養成閱讀的習慣與動腦探索解謎的能力,將對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興旺以及文化的傳承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成為起跑線上真正的贏家。
當前的兒童繪本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以這種專題講述“藤、布”文化和工藝的精彩故事,讓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感受傳統人文文化和產品技術,這種認識和學習的方式也體現出文化的創新,為傳統人文文化和工藝技術傳承與發展在學齡前兒童時期打下堅實的基礎,形成文化教育與產品認識了解具有鮮明特色的識別符號。
藤、布元素創意織布機圖形打造的實體體驗文化園區效果圖
“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是瑪麗亞.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關于兒童教育的論述。最后以“藤、布”為主要元素,打造一個集中體驗的實體文化園區或起源文化游覽地,作為小朋友及青少年近距離對照故事內容觀看,并在學習中培養動手動腦能力的興趣場所。為學齡前兒童及青少年在“研學旅行”方面的教學積累寶貴經驗,在“興趣+研學”從幼兒時期的培養創造條件,探索一條“文化+技藝+體驗”科學融合發展的路徑。
“藤布元素+藤布故事+藤布園區+藤布產品”已經構成了“藤布文化+商業藤布”唯一性的價值符號。在小小的圖畫書(繪本)里,有孩子們所有的人生和整個宇宙,而“藤、布”精彩的文化和可形成巨大特色產業的精彩故事,就從一個小小的兒童繪本開啟!
*本文作者:蔣偉,成都藤話布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執惠專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