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旅游業資源開始出現過剩,與此同時人均消費則出現下降趨勢,供過于求背景下的價格戰已不可避免。
國慶節黃金周剛過,出境游旅游線路立刻進入淡季促銷階段。
驢媽媽數據顯示,受國慶后交通、酒店價格大幅下降、許多旅游線路甚至出現價格腰斬現象。
驢媽媽出境游事業部總經理鄒慶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來看,包括驢媽媽在內的OTA基本還是以代售為主。十一國慶后,代售、自營線路像歐洲、美國、澳新等長線,以及短線非熱門目的地,降幅多在兩到三成左右,日本、東南亞熱門海島則降幅比較大,少數線路價格甚至超過四成。
從出境游的人群規模來看,我國出境游快速發展始于2010年,當時出境游人數約5000萬人次,到2017年已達到1.31億人次。2018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游人數是7131萬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長15%,實現了增速持續上升的勢頭,2018年全年有望突破1.5億人次。
需求增加的同時,出境游產品的供給也在大幅增長,包括各航空公司也增開航線與航班。但大量資本的注入導致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態。對于旅行社來說,在這種情況下,買斷資源獲得較低成本優勢的發展模式面臨一定風險。通過降價,甚至以虧本價格加快去庫存,減少損失成為了一些中小旅行社面臨的窘境。
在這背后,更深層次則是旅行社行業增長放緩,中小企業出現負增長,行業開始洗牌。
促銷力度大
對于國慶節后促銷,各大OTA都給出了相似的數據。
攜程對平臺上百萬級跟團游、自由行產品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發現,國慶后到10月中下旬、11月,境外旅游產品降價區間在10%至30%之間。其中,俄羅斯、新加坡、歐洲、美國、泰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爾代夫和南非是節后出境游降幅最大、性價比較高的目的地,降幅從28%到62%不等。
途牛旅游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后東南亞出境游中部分熱門產品價格較黃金周回落近50%。
國慶節旺季之后旅游線路降價是正常現象,眾信旅游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黃金周,出境游產品價格和平日價格相比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長線出境游產品漲幅不大,約在10%左右,短線產品價格上浮較為明顯,約在30%左右。
但與提價幅度比,降價幅度的腰斬有些超過預期。另外,旺季時間轉瞬即逝。
嶺南控股廣之旅發布《2018年國慶黃金周出境游趨勢報告》,中秋節到國慶假期短短十多天內,出境游價格呈現“過山車”行情:9月22日起價格階梯式走高,直至10月1日達到價格最高峰;價格高峰持續到10月4日,隨后逐步回落,10月7日恢復平日周末價。
旺季變短更明顯地體現在暑期出境游上。
驢媽媽旅游網數據顯示,8月下旬出境游價格普遍下調,尤其是泰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出境短線游熱門目的地,降幅集中在20%~30%。另外,歐洲、澳洲等出境長線目的地價格也出現下滑,下滑價格動輒過千元。攜程數據顯示,從8月下旬開始,泰國各大熱門旅游線路價格下降15%-45%。
可以看出,無論是暑期還是國慶后,東南亞旅游線路都是降價幅度較大的。對此,鄒慶齡指出,東南亞度假市場整體比較成熟,所有國內各大OTA和旅行社都在加碼布局。
“對于非旺季或者預控資源比較多的企業來說,在成本可控前提下,通過價格適當優惠以吸引更多游客出游;此外,東南亞海島游屬于高頻次消費,價格優惠也可以提高復購率,整體來看也是不錯選擇。”鄒慶齡表示,但自去年底以來,受巴厘島火山噴發、普吉覆船、印尼地震等影響,東南亞出游人次比往年增幅放緩,價格優惠,所以也成為今年旅行社吸引游客的方式之一。
成也資源,敗也資源
記者通過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造成低價的原因可以從直接和間接、主觀和客觀等多方面分析。
首先,個別特低價路線產品的出現可能是旅行社尾單銷售或者限定條件優惠。實際上,低價的旅游尾單和臨時掉位團一直存在。
旅游尾單主要是由于旅行社通常采用大規模提前采購,在成團前向航空公司包位或將酒店包房買斷,但截止到報名日或臨發團前仍有少量余位未滿,或是有客人臨時退團,旅行社為降低損失將余下位置以優惠價售賣。這種低價團位在旅行社銷售人員的朋友圈里經常可見,特別是東南亞的海島游產品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鄒慶齡表示,這種低價出境游產品的出現與旅游市場行情有一定關系,對于旅行社或線路批發商來說存在階段性的去庫存需求。
“尤其是淡季。無論對于國內包機商,還是泰國當地地接等,盡可能的銷售掉預控資源。”鄒慶齡說。
對于旅行社來說,提前集中采購可以獲得價格優勢,規模越大則議價能力越強,通過集中供采,可以做到價格最低,且部分項目實現資源壟斷。
但是,在這種模式背后有著明顯的風險。特別是在近年供應方遠遠大于需求方、各大包機航線上座率嚴重不足、酒店入住率不升反降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核心優勢變成了負擔,并且風險開始擴散。
深圳中國國際旅行社副董事長吳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宏觀經濟形勢下,雖然整體出境游消費數據是提升的,從結構來看,過去欠發達省市或者內陸的三四線城市客源消費是增加的,但其實對于那些一二線城市或者已經比較成熟的城市游客消費其實是有下降的趨勢。”吳斌說。
雖然一線城市依然是出境游的主力,但二三線城市已經呈現出迅猛的增長速度。
2017年數據分析發現,赴歐洲游人群在二線城市和四線城市實現了同比47%和69%的高增長,其中二線城市的市場占比在第三季度達到了53%的占有率,成為市場的引領者;而一二線城市占歐洲整體出境游市場的82%。在二線城市中,以蘇、寧、杭、蓉、漢位列歐洲游規模前5位,而在四線城市中,廊坊、惠州、龍巖、大同、柳州位列歐洲游規模前5位,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根據攜程發布的《2018國慶出境簽證報告》,今年國慶期間,我國游客辦理簽證的數量同比增長超五成,二線城市需求激增,其中南京、成都、蘇州、杭州、天津的簽證訂單量位列二線城市的前五名。
但是,從人均消費看,北京、上海十一出境游人均花費達到八九千元,與其他城市拉開差距。一線城市的增速不及二三線城市,但消費能力依舊保持高位,所以可能出現人均消費下降的情況。
“線上旅行社的規模還在漲,但是競爭越來越激烈,多了很多競爭對手,特別是前幾年已經進行了A輪B輪C輪融資的創新企業,它們到了要交功課的時刻。”吳斌指出,這樣一來,他們最快的方式就是買斷一些好的資源投放市場,用價格杠桿去撬動市場份額。但是這個時候遇上了消費意愿下降,可能他們又急著去減虧,到時候就變成了跳水,這個是旅行社出境游產品價格下降的直接原因。
“很多已經是負團費了,也就是能賣出好過全虧的心態,也就是要‘活下去’,特別中小企業。”吳斌說。
“我相信這種情況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可能一直會延續到明年春節。”吳斌表示,這反映了一些旅游業的資源開始出現過剩。無論是航空公司還是郵輪企業,因為有提前配置,但偏偏黃金周以后又出現了人均消費下降的趨勢,出現了供過于求。
鄒慶齡表示,一些低價團出現有可能再次引發強迫購物事件發生。但他同時表示,近年來由于國家重視、行業自律逐步增強,強迫購物現象逐漸消失。
另外,間接原因在于旅行社產品缺乏創新,如果沒有新產品,激烈的市場競爭勢必會催生一些低價游產品。
吳斌指出,過去幾年旅行社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舉措成效確實沒有太大的變化。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楊悅祺,原標題:《旅行社博弈淡季游,去庫存拉低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