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布《關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各地要加強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全過程檢查抽查,確保游客訴求有回應。對發生假日及高峰期旅游重大安全事故、重大投訴、重大輿情的地區和單位,按照相關程序給予批評、問責等相應處理。
《意見》指出,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出行難、停車難、入園難、賞景難、如廁難等問題依然突出,直接影響到廣大游客的體驗度和舒適度。
《意見》要求,一是以民為本,服務為要。把握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時段集中、游客集中、消費集中、承載集中、壓力集中的規律特征,因勢利導、主動適應,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把滿足廣大游客對旅游美好生活的消費需求作為核心目標,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切實深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優化服務效果。
二是標本兼治,由標及本。堅持問題導向,瞄準突出短板弱項,有效施策應對,加大假日及高峰期旅游產品彈性供給,通過增加臨時設施、及時引導分流、增加人員力量、延長游覽開放時間等有效手段,整合配置多方資源,努力提升游客的體驗度、舒適度。同時,注重強化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優化整體空間布局、產品結構布局、消費時段布局,推進景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三是智慧引領,科學引導。以智慧旅游為抓手,切實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產品開發、現場管理、綜合服務的智慧化水平。利用大數據平臺,加強預警預報、視頻監測、應急指揮、流量統計、信息分析等工作,有效實現對游客出行、目的地游覽和食宿消費等科學引導。
四是全域供給,創新推進。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產品體系、治理體系、營銷體系、公共服務體系、政策保障體系,著力緩解傳統觀光景區壓力,拓展豐富全域旅游產品供給,倡導健康向上的假日休閑生活,大力推進旅游目的地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內容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多樣化、特色化、差異化、內涵式發展。
《意見》明確了重點任務。一是加強規劃布局。加強旅游資源開發和產品建設的規劃指導,科學調整區域旅游產品空間分布格局,東部地區要加快旅游產品提質升級,豐富產品供給類型,加強智慧旅游運用,緩解傳統景區壓力;中西部地區要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增強可選擇性、可通達性和可游賞性,緩解東部地區假日旅游壓力。加強旅游資源普查,健全旅游資源動態更新和管理機制,編制旅游產品分類目錄,完善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消費導示制度。鼓勵國有、集體、個體、外資等多種經濟成分參與全域旅游產品開發,引導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履行社會責任。推進建立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動態管理機制,嚴格執行景區最大承載量管控、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等硬性要求。
二是強化彈性供給。各地要在人流密集度高的地段設置數量充足的移動廁所,科學合理配置男女廁位,提供廁所導航服務。在機場碼頭、旅游集散中心、景區換乘站等重點地區加開臨時交通,加密運營網絡,推進共享交通體系建設,有效提升運力,快速疏解疏導。在景區、商業街區等周邊設立備用停車場,倡導社區、社會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增加臨時性停車位供給。增設購票、檢票、咨詢等臨時服務窗口,擴充智慧導覽、應急救助等設備設施。加強交通、環衛、管理等人力配備,動員組織當地社區居民、旅游志愿者參與旅游接待服務。在安全等保障條件允許的基礎上,適當延長游覽開放時間,鼓勵開發夜間游覽項目,加大鄉村民宿、自駕車房車營地、一日游等產品建設。
三是實施立體調控。加強內外合作,密切與線上線下旅游企業、主要客源地等機構和地區的對接,開展游客流量分析預測,提前制定旅游調控預案。注重旅游消費引領,及時推出新線路新產品,發布旅游消費指南,拓寬旅游活動空間,避免旅游消費冷熱不均、結構失衡。加強信息提示,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移動多媒體、智能終端等平臺,及時發布旅游目的地住宿交通、旅游景區門票、停車場等旅游實時信息,引導游客合理安排出行,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引發盲目出行、集中前往。有效實施管控,對通往景區的公路加強監測,根據需要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進行分流、截流,嚴格落實景區最大承載量管理,避免出現大面積、長時間滯留堵塞。優化游覽線路,在景區內科學設置分流節點和分流時長,合理設置蛇形分流圍欄,實施熱點景觀、游樂設施預約制度,避免人流集中、增加安全隱患。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水平,加強與通訊、交通、景區等機構的數據鏈接與共享,建立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大數據采集分析平臺,實現對景區、住宿、道路等旅游信息的實時監測。鼓勵各地積極提升智慧旅游服務水平,重點推進門票線上銷售、自助游覽服務,推進全國4A級以上旅游景區實現手機應用程序(APP)智慧導游、電子講解等智慧服務。提升智慧產品開發水平,鼓勵智慧景區建設,充分運用虛擬現實(VR)、4D、5D等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立體、動態展示平臺,為游客提供線上體驗和游覽線路選擇。
五是做好應急救援。各地要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協調做好對游船、纜車、索道等高風險項目和設施設備的安全檢查,強化對危險地帶的安全防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開展應對突發災情、設施停運、惡劣氣候等特殊情況的演練。提高綜合救援能力,與相關醫療機構、救援機構建立緊急救援聯動機制。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通過各類媒體、移動終端、景區導覽系統等向游客提供安全宣傳、安全教育和安全提示,著重加強對散客、自駕游客、個體探險者等的安全引導。
六是完善供給體系。要牢牢把握旅游消費加快升級的特征,大力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全域旅游發展方式,通過實施“旅游+”戰略,擴大產品供給,打造產品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加大旅游新業態建設,著力開發文化體驗游、鄉村民宿游、休閑度假游、生態和諧游、城市購物游、工業遺產游、研學知識游、紅色教育游、康養體育游、郵輪游艇游、自駕車房車游等。加快旅游產品升級改造,注重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科技含量、綠色元素,重點打造以民宿為核心的鄉村旅游產品,以教育傳播為功能的體驗產品。加大旅游產品品牌推廣力度,著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區,持續提升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精品旅游品牌的市場吸引力。
此外,《意見》提出四個要求,健全機制。各地要建立健全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協同各部門共同參與。各地假日旅游工作小組要切實履行好職責,明確責任分工,層層傳導壓力,強化值班值守,妥善應對處置突發情況。
注重統籌。各地要把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作為提升旅游治理能力、解決供需突出矛盾、促進優質旅游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注重統籌部門資源,有效整合交通、商業、城建、氣象等領域的資源,形成多點支撐的旅游保障體系。要注重統籌公共資源,改善提升城鄉基礎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要注重統籌社會資源,廣泛動員公益組織、社會團體、本地居民,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旅游協同體系。
增加投入。各地要多措并舉,拓寬渠道,加大對智慧旅游、臨時公共服務設施、社會培訓的資金投入力度,夯實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工作基礎。要采取多種融資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制定獎勵激勵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推動旅游經營單位加大對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服務設備設施的儲備。
強化監督。各地要加強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全過程檢查抽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準備到位、運行有序。要充分運用公眾評價、社會監督等手段開展旅游滿意度調查,確保游客訴求有回應,旅游工作提升有方向。對發生假日及高峰期旅游重大安全事故、重大投訴、重大輿情的地區和單位,按照相關程序給予批評、問責等相應處理。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文旅部:加強假日旅游檢查抽查 確保游客訴求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