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月16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對《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清就條例草案向大會作說明時指出,現階段北京在非遺保護上正面臨著特殊挑戰,包括人口快速流動,一些非遺受眾持續減少,“沒人、沒錢、沒銷路”是傳承人普遍面臨的問題等。基于這一背景,此次條例草案除了強化調查和保存相關要求、規范代表性項目的評審,還在非遺的市場化發展方面明確了方向和激勵措施。
條例草案指出,未來將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相關教育教學活動,還將助力校企合作,促進非遺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條例草案第四十七條提出,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科技、文化創意、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的合作平臺,推動項目保護單位、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產學研融合和校企合作。
北京設計學會副秘書長邱冀重指出:“通過搭建與高校設計專業的創意設計服務平臺,結合非遺的工藝特性及傳統文化內涵,可提升面向產品新文創的設計能力。不僅僅在審美上與時俱進,同時通過設計語言發揮了非遺傳統工藝的創造力。”邱冀重認為,產學研融合和校企合作將為實現非遺的“見人、見物、見生活”現代傳承打下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條例草案中特別指出,非遺保護應當堅持本真性,尊重歷史原貌,同時,也必須適應時代要求和生產生活需要的變化,融入現代生產生活。據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兼總工藝美術師鐘連盛介紹,為了與市場緊密結合,很多傳統的技藝都在進行著創新發展,“當下景泰藍的造型更加時尚、簡潔和流暢,裝飾也更為現代,更加迎合了年輕人的審美需求”。
在社會對于非遺保護和研究參與度日漸提高的背景下,條例草案還為社會資本參與非遺提供了思路。條例草案明確指出,本市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元素,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對符合規定的項目,優先給予資金支持;鼓勵旅游業經營者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旅游線路、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等方式,為開發利用代表性項目提供金融支持。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作者:盧揚、胡曉鈺,原標題:《北京非遺條例劃定市場開發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