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這幾年,特色小鎮出現了一哄而上的過熱態勢,而今又演變成一哄而散的過冷局面,以致于很多人誤以為特色小鎮勢同強弩之末,不會再搞下去了。
特色小鎮還是要搞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誤解,一者是因為特色小鎮確實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和問題;二者在于特色小鎮主管部門的更換,以及在整頓期相關調整性政策沒有及時跟進。
對于偏差和問題,盡管造成了亂象和危害,但特色小鎮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特色小鎮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走向和分流趨勢,事實上,特色小鎮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主要發達國家產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因此也應該成為中國新時期產業升級的主要載體之一。高端產業在大中城市和特色小鎮相生相伴、共同發展,是一個成熟大國的必然選擇。
最近,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鄉融合發展處處長劉春雨表示:
國家發改委將繼續發揮政府與金融機構的作用,對一些高質量的特色小鎮給予財政、金融和土地等政策支持,有效緩解特色小鎮在建設前期資金壓力比較大、土地指標供給不到位的問題,整體上在規范糾偏的同時,激勵先進”。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政信號,也算給特色小鎮懷疑論者和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特色小鎮不能亂搞
特色小鎮既然出現問題,糾偏和規范就是必須的。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如數量過多,名不副實,是謂掛羊頭賣狗肉,其中過度地產化就是一個典型的負面現象;再如質量不高、特色不顯、同質化明顯,是謂無中生有、小題大做、拿著雞毛當令箭,其中過度旅游化是一個極端現象。
至于地產,有產業必然要搞地產,只是地產要作為投資者生產和從業者生活的配套設施,絕對不可單純去搞。再說,脫離開市區,在城鄉之間開發的地產,已不同于城市居民的第一居所,其學校、醫院等功能設施肯定不如城市齊全和完善,一者價格上不去;二者市場需求少。當然,在城市地產供求兩端極度萎縮之際,城鄉之間確實是地產業出逃的一個極佳空間,這也正是地產投機者借船出海的主要訴求。
于是,就有人玩了“地產+特色小鎮”的混合概念,目的是借特色小鎮之名,行地產之實,而為了積聚人氣,又不得不強行植入旅游元素。殊不知,地產商們過慣了從前地產行業要雨得雨、要月得月的好日子,大多用地產思維來搞旅游,過多地浸潤于建筑形式,而忽略了旅游小鎮所應有的、沉淀在特殊地域里市井化的生活氣息,既沒有旅游產業所要求的獨特性、排他性的文化主題,也沒有旅游吸引核,更沒有與之相關的特色化、活性化業態。這樣的所謂“特色小鎮”,由于各地都在搞,因而流于同質化,也就失去了旅游的差異化特征,而變成定位于狹小市場空間的休閑場所。
至于旅游類特色小鎮,不是不可以搞,但絕對不是特色小鎮的主流方向,因為再多的旅游特色小鎮,也不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解決不了國家經濟戰略問題。
特色小鎮必須搞好
由于特色小鎮是新時代產業園的升級,也是社區的升級,因而就有了高質量、高品位、高層次的生產和生活,加之良好的生態環境要求和特色文化的融入,未來的特色小鎮,因其特色、因其特產、因其特效,必將特立獨行,而這些恰恰具備了旅游產品唯一性、獨特性、排他性的基本特征,假以時日,一定會有外來旅游者的光顧。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鄉融合發展處處長劉劉春雨指出:
地方政府要解決概念泛化問題,防止把不符合內涵標準的項目冠名為特色小鎮……把握好小鎮功能定位,首先要把特色小鎮的發展放在整個中國發展大勢的宏觀上去考慮。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加快暢通經濟循環,經濟增長需要載體和平臺支撐,而特色小鎮就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載體。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的是,特色小鎮絕非直接奔著旅游而來,其始于產業、成于產業,也會光大于產業。沒有強力產業支撐的特色小鎮,可能會轟動一時,但絕不會紅火一世。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旅思馬記”(ID:lvsimaji),作者:馬牧青,原標題:《馬牧青:特色小鎮不可一哄而上,更不可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