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什么是好的博物館?
“我不認為蓋一個高大的館舍就是好的博物館,而是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資源,凝練強大的文化力量,不斷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受這個博物館就在我的身邊,休閑的時候我要走進去,回家以后再來的博物館,我認為那才是一個好的博物館。”
11月5日,原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穗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文旅新營銷峰會上,分享了其管理故宮的寶貴經驗,談到了如何講好故宮的故事,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談環境整理
做一個井蓋,拔一根草看似簡單,但需要契而不舍的精神
過去大家最受罪的是排隊買票,排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往往要擠到窗口買完票之后還要安檢、存包、所以要改。
單霽翔說,最初的改變是從門前的廣場開始,先把廣場進行了整治,把目光集中在西面這邊長長的槽房,這個槽房是租出去的,租房的人辦了一些不高的展覽,當時辦的太監展、刑具展、跟故宮文化沒有什么關系,20塊錢一張票,買了票的人覺得上當,都批評故宮博物院,我們就申請上級部門把這排房子交給故宮管理,接手以后先把它做成了售票處,一下開了32個售票窗口,人們到故宮博物院前三分鐘可以門票,這樣就省了很多的時間。
從開兩個小門,到三個大門全開;從安檢機放在門洞里,驗票、安檢排長隊,到移走安檢機,觀眾可以順暢走進了故宮博物院;從游客抱怨公共區域沒有椅子,到現在有11000名觀眾可以在故宮博物院里休息了;從過去地上很多垃圾,到現在開放區域一片垃圾落地兩分鐘內被掃掉。“對于我們來說就啟動了一場管理革命,我們究竟是以自己管理方面為中心,還是以觀眾為中心,如果是自己管理為中心我們就會設置很多人們不方便的事情,如果以觀眾為中心我們要改變的就要改變。”單霽翔如是說。
事實上,故宮的環境整治并非一日之功。就連把故宮道路上坑坑洼洼的井蓋做平,都花了兩年半的時間。關鍵在于數量之巨,1750個井蓋如今平平整整。過去故宮建筑屋頂上長了很多的草,單霽翔說要對雜草宣戰,因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不是拔掉就可以了,要把一片片的瓦揭開,把草根拔出來,前前后后做了兩年,終于可以對社會宣故宮博物院1200棟古建筑沒有一根草。“做一個井蓋、拔一根草是很簡單的事,但是放在故宮這個事里面需要契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談挑戰
客流量增速太快,要限流要分流
環境整治還都不是真正的挑戰,故宮博物院真正的挑戰是什么?單霽翔說,就是要為每天大量進入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服務好,我們的挑戰嚴峻性在于觀眾增加的速度太快,2002年觀眾700萬,但是過了十年,到2012年故宮博物院的觀眾1500萬,十年增加了一倍,成為全世界觀眾最多的博物館。
人數持續增長,一定會對管理上造成壓力。單霽翔帶領團隊用了四年的時間把觀眾增長的速度放緩,等待開放區的擴大。到2016年,故宮開放區從2002年31%,到2011年48%,到2016年76%,大部分區域開放之后,觀眾每年增加幾十萬,第二年觀眾1670萬觀眾。
然而壓力還是很大,故宮每年除了接待1700萬買票的觀眾,還有很多不買票的觀眾,每次都擔驚受怕,因此故宮實行限流制。淡季時真對大學生、公交司機等施行免費日,2016年實現了限流成功,更多人選擇淡季過來。
接著再開始分流。故宮實行網上購票,告訴觀眾在家里買票,十天之內可以預約,如果不來可以免費退票,人們到廣場上沒有買票的,大屏幕告訴他們怎么手機買票,大部分人都是預約,更不用擔心時間,這樣就實現了限流。
談擴大開放
“再也不能把99%的文物鎖在庫房里面”
故宮從過去僅開放30%,到現在開放80%,不斷持續擴大開放區域,單霽翔說是因為經歷了一次特別令人難忘的經歷。
長期以來大家走進了故宮博物院會走進前面三大殿,但是突然有一天大家往西邊跑,媒體有一個名詞叫“故宮跑”,原來是去《石渠寶笈特展》。
“觀眾說你們怎么搞的,辦一個展覽還要我們跑,我趕快承認錯誤,連夜我們做了20個牌子,第二天早我們把牌子在廣場上立起來了,然后一個小時之后,我們就舉辦了開幕式,就是入場式,人們帶著胸牌,第一組入場,第二組入場,再也沒有發生故宮跑了,后來我發現全世界博物館入場舉辦入場式的只有故宮博物院,這次排了幾百米,幾千米的人們排隊,我們告訴他們每隔幾十米就樹一個牌子告訴他們需要多長的時間排隊。觀眾說能不能晚一點閉館,結果到了晚上,人家說怎么沒有水,我們馬上打開餐廳燒了茶給觀眾傳上去,后來他們說餓了,我們開了所有的餐廳,我們的商店,把所有的方便面全部拿出來。”他回憶道,到凌晨四點鐘了,最后一名觀眾走出去的時候天都快亮了,前面又開始排隊。“我們再也不能把99%的文物鎖在庫房里面,我們堅定不移開始了擴大開放的進程。”他由衷感嘆道。
從過去只開放30%,到2014年開放到了52%,2015年的76%,現在已經開放到了80%,這樣很多過去非開放區,觀眾排隊的地方已經是展區。
談文物保護
把保護文物的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交給每一個觀眾
在雕塑展廳還未設立之前,故宮博物院有12000個雕塑,但是他們長期在庫存里面“睡覺”。后來故宮在慈寧宮內開了五個雕塑的展廳,有了故宮博物院的雕塑館,單霽翔幽默地說:“以前我們的菩薩臉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現在的臉色和表情都好了。”
在他看來,當文物得不到呵護的時候是沒有尊嚴的時候,只有得到了保護、得到了修復,面對觀眾的時候才會神采奕奕,才會光彩照人。
故宮每任院長承擔了非常大安全的責任,每個院長推動工作付出了極其艱巨的努力。單霽翔坦言,我們長期以來的思維方法是不對的,文物部門把文物保護視作自己的專利,責任不大,開放的區域越小越安全,大部分不開放。“今天我們知道了,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都有保護文物的責任,只有把保護文物的監督權、參與全、知情權交給每一個觀眾文物才會更安全。”
“今天我們不再認為把文物鎖在庫房就是好的狀態,他們應該重回人們的生活中,因為他們本身來自人們的創造,來自人們的實踐,他們應該重回人們的生活,在人們的生活中展現魅力,有魅力的文化遺產人們才能精心的呵護,經過呵護的遺產才有尊嚴,有尊嚴的遺產可以促進社會發展的經濟力量。當祖國大地豐富的文化遺產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的時候才可以匯集更多的民眾,更多的民眾投身到傳統文化的保護行列中,這才是一個好的文物保護狀態。”
談文創
首先要研究人們生活需要什么
故宮文創產品廣受歡迎,叫好叫座,單霽翔總結了十點體會:
第一,一定要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研究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需要什么研發生產,比如說有手機就有充電器,做了朝珠耳機,我們的U盤,筆記本銷售的非常好,故宮日歷年年出新。
第二個以藏品研究成果為基礎。一定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資源,凝練出人們需要的信息。
第三個體會就是以文化創意研發為支撐。一定要創意,要結合人民生活今天美好的東西進行研發,比如人們對藻井文化感興趣,我們做了藻井傘。
第四以文化產品的質量為前提,博物館的商品無論大小,哪怕幾塊錢的東西質量要好,要環保,不能對人們造成傷害,不能對孩子造成威脅。
第五是以科學技術手段為引領。我們制作了數字繪畫,鳥會飛、會叫,越來越多的器物動起來。
第六以營銷環境為改善。博物館的商店不應該是充滿商業氛圍的,博物館的商店應該是人們參觀博物館心情和體驗的延續,我們現在不叫商店,叫文化創意館,每一個創意館像展廳一樣,比如我們的木藝館、銅藝館,還有兒童文化創意館。
第七以舉辦展覽活動為契機,每一個展覽我們會推出展覽相關的文創創意,老照片展就是懷舊的展覽,總之要不斷結合展覽研發。
第八個是以開拓創新機制為依托。一定要不斷形成好的、穩定的研發和推動的團隊。
第九就是以服務廣大觀眾為宗旨,一定要把服務放在第一,服務為本,人們在故宮博物院累了要休息,西部當時缺少服務中心,經過研發,一年多的時間建成了冰窖觀眾服務中心,大家可以喝茶、看書,到快餐點吃快餐,同時可以300人就餐,一邊就餐,一邊體驗冰窖的風光。
第十是以弘揚中華文化為目的,我們把這些文化創意產品凝練成教育的一些課題,綜合實踐走向了世界各地。故宮是一個教育學院,我們在全國10個城市建立了10所故宮學院的分院,更多的教育活動深入學校,去年的故宮教育活動6萬多場次,無疑是全世界博物館教育活動最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故宮知識課堂每次開辦都爆滿,所有故宮教育都不收費,這是最值得的。現在有40多種課程應用不同的孩子群體,老師結合自己教學的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研發的需要選擇。這些新的大教室可以迎接更多的班級和同學們學習。
*本文來源:南方網,作者:周人果,原標題:《單霽翔來穗開講:文物要“走”出庫房,在生活中展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