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青島啤酒博物館上線了“華晨宇?青島啤酒歡聚時刻”夜貓子的花花世界啤酒,黑色的鋁瓶,神秘的萌貓,讓這款衍生品打上了“夜貓子們最愛”的標簽。
限量版、帆布袋、保溫杯等“花花世界”系列衍生產品,在博物館官方微博留言區,粉絲們表示:“啤酒好喝,瓶子也好看”。
作為國內行業博物館的佼佼者,青島啤酒博物館依托“青島啤酒”品牌成為行業博物館的超級IP。在博物館行業成為了文化IP建構、文旅融合發力的寵兒的當下,800多家行業博物館,也成為我國博物館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著博物館熱潮的涌來,行業博物館是如何才能成為后起之秀的?
求關注、引流量,行業博物館的花式IP打造
在博物館飛速發展的當下,起步晚的行業博物館走花時間、積累“名氣”的時間路線顯然不夠明智。對于行業博物館這些“新人”來說,依靠自身“行業特色”,使盡渾身解數求關注、博眼球成為集聚粉絲的重要方式。
1、跨界衍生,“國潮”助力
跨界衍生,走“國潮”路線,成為當下眾多傳統文化IP立足當代、吸引年輕人的新方式。隨著故宮、蘇博等爆紅出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逛博物館、買博物館文創產品,行業博物館的先頭部隊也已經成為跨界衍生,走“國潮”路線的受益者。
2003年開館的青島啤酒博物館成為了行業博物館中的佼佼者。《2018年清明假日旅游及景區消費報告》顯示,青島啤酒博物館成為假期十大熱門博物館,且排名僅次于故宮博物院,位列第二。
作為國內唯一的啤酒主題博物館,不僅展示了中國啤酒及青島啤酒的歷史進程,將啤酒文化娛樂、創意產品融為一體,還大玩跨界,走起了“國潮”路線。
今年年初,“青島啤酒”攜手潘瑋柏和李晨創辦的明星潮牌NPC,霸屏紐約時代廣場,同時推出限量款國潮時裝;近日還聯合華晨宇,打造了【華晨宇】?【青島啤酒歡聚時刻】夜貓子的花花世界啤酒,在博物館旗艦店開售,吸引了眾多粉絲。
此外,青島啤酒博物館的文創衍生,不僅有酒類,還有酒框巧克力和啤酒味的護手霜,也是很讓消費者“沉醉”。
2、聯動國際大牌,行業博物館跨文化優勢明顯
與國際大牌合作是IP打造的有效路徑。巴黎歐萊雅×國家博物館,讓國際美妝走起了中國風,博物館與國際大牌合作成為雙方相互賦能、IP建構的高效方式。行業博物館在聯動國際大牌上,其實也極具優勢,甚至天生具有國際化優勢。
就拿紡織業來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色的紡織業,每一種特色都是這個行業的組成部分。中國絲綢博物館,作為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類專業博物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是弘揚古蠶絹文化、開拓新絲綢之路的重要陣地,也是中國紡織與世界聯系的重要樞紐。
2010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就開設了“時尚板塊,”不僅收藏當年中國的時尚作品、舉辦年度回顧展覽,同時也征集西方時裝,逐漸建成了國內唯一的時裝博物館。正在舉辦的“迪奧的迪奧”展覽,正是其走國際化路線,融入國際時尚文化圈,打造時尚博物館IP的重要體現。
3、利用特色文化IP,行業博物館打造先行一步
行業博物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先發制人”獲得優勢后來者很難超越,尤其是率先冠上“國”字號的行業博物館,更具引流優勢。依靠區域特色文化IP,先行一步,打造博物館也成為行業博物館與區域特色文化相互賦能的典型。
以煤炭行業博物館為例,1989年9月30日建成開館的“中國煤炭博物館”,當時是我國唯一的煤炭行業博物館,并且冠之以“國”字號,在時間和“重量”上占據優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煤炭博物館國慶期間游客量近萬人,排隊現象凸顯,依據行業特色,該博物館還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成為山西省又一張文化名片。
河南一座三線城市,安陽,因為陰虛文化與中國首座文字博物館成為中國文化IP發展繞不開的一環,也成為中國博物界極具特色的文化現象。一組具有現代建筑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的后現代派建筑群,如今成為安陽市重要的旅游名片,被網友評為安陽市最值得去的景點之一。
這些占據先發優勢的行業博物館在時間上已經打敗了不少對手,但當前我國行業博物館正在“瘋長”,搶占先機成為占據優勢的重要手段,但在趕時間的同時,“分量”也不容忽視,只有經得起時間檢驗的高質量行業博物館,才能在行業競爭中贏得民心,走得更遠。
行業博物館IP建構,小眾圈層的粉絲效應
2008年以來我國博物館參觀人數不斷上升,2018年達到了10.08億人次,熱度持續上升。但是研究發現,游客增量最快的以綜合博物館居多,且多是國博、故宮、蘇博這類已經出圈的知名博物館,對于行業博物館來說,知名度小,游客增長空間巨大,行業博物館領域的流量紅利遠未觸達天花板,IP建構,圈地引流正合時宜。
與綜合性博物館相比,行業博物館專業性更強,首先吸引的參觀者,多數是對該行業有一定了解的人員,具備一定的行業知識積累,從這個角度來說,行業博物館本身參觀門檻較高,相對而言,走的是小眾精英化路線。
圈住這一小波受眾,才有以后。
所以說,當前行業博物館要想崛起,首先需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其存在,第一步便是想盡辦法引流,有了堅實的粉絲群體,才有機會破壁而出、走向更廣泛的大眾。
對于行業“精英類”粉絲而言,太簡單表層的內容吸引力不大,這就需要行業博物館除了行業常規內容,還需要深挖“行業”的特色,打造精品內容。
但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綜合性博物館火爆出圈的當下,行業博物館無論在館藏資源、還是知名度積累上都無法與傳統綜合性博物館同日而語,整體而言IP打造前路漫漫。
行業博物館IP建構仍需突破困局
在綜合性博物館熱度持續高漲的同時,占國有博物館總數20%的行業博物館,由于起步晚、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發展相對較為冷清。
1、提升知名度,不做博物館界的“新人”
國內行業博物館進入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正式起步,進入21世紀才大范圍發展起來,從時間上來看,成為博物館界的“落后”者。
小V研究發現,很多行業博物館是近幾年才建成開館的,時間沉淀與收藏積累都處在“新生”階段,起步晚,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成為了行業博物館IP建構天生的弱勢。知名度低也成為常態。
很多行業博物館知名度低,游客不是誤打誤撞,可能很難發現。2016年開館的上海金融博物館(暨銀行博物館),展出各類珍貴金融歷史文物5000余件,是目前國內館藏最豐富、珍稀文物最多的金融行業博物館,濃縮了上海150年的銀行滄桑,據一位博物館愛好者表示:“這個博物館也是無意中進入的,幾乎沒有游客,一周只開三次。”
更多的行業性博物館,可能連當地人都不知道,著實是博物館界的“新人”。但“新人”也意味著機會眾多,成長空間巨大,流量圈地挑戰與機會并存。
2、IP化打造,行業人才瓶頸需突破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最珍貴的資源,近年來各個城市展開的“人才大戰”就是最好的證明。博物館行業發展更需要高素質人才的加持,對于行業博物館來說,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由于行業性博物館發展起步晚,相關人才培育更是晚了好幾步,導致科班出身的人才少之又少。
上海紡織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蔣國榮曾表示:“行業博物館在隸屬關系、管理方式上既不同于普通的文博單位,又不同于企事業單位,對人才具有特殊要求。”
就拿上海紡織博物館來說,十幾名員工,分屬多個不同部門,工作人員一人多崗、身兼數職,這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極高,然而大多數行業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來源于企業,科班出身的很少,加之行業博物館社招缺乏吸引力,造成了專業高水平人才青黃不接。
大力培養行業博物館專業人才,行業博物館崛起才有堅實的“智囊團”后盾。
3、行業博物館IP建構,數量過快也是“煩惱”
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2008年以來,我國博物館數量呈現明顯加速增長之勢。截至2017年底,全國在各級政府備案的博物館達到了5136家,每年新增博物館平均在180家左右。面對平均每兩天就誕生一家博物館的速度,有國外媒體稱“中國正在以超現實的規模開辦博物館”。今年兩會期間,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采訪中表示,我國博物館正處于“成長期的煩惱”。
行業博物館數量近年來如雨后春筍,數量增長迅速,許多地方也趁著“博物館”熱潮,積極建造各種行業博物館,爭相打造“博物館之城”或“博物館之都”。而在綜合館成長空間相對飽和的當下,行業博物館成為了城市文化IP構建的重要成員。
2000年左右上海市提出了要新建行業博物館的理念,預計2010年建成100座博物館,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131座,以上海常住人口2420萬計,每18.5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其中非綜合性博物館達到119座,早已實現了當年“博物館之城”的目標。
據江西省文化廳博物館處介紹,目前江西70余個縣(包括縣級市)里只有6個縣還沒有博物館,“我們的目標是縣縣都有博物館。”新建的博物館多為行業性博物館,例如景德鎮御窯博物館新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等。
2017年12月底,佛山也拉開了“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館128家、美術館81家、總數達到209家。
洛陽計劃到2020年博物館總數達到100家,“博物館之都”建設正在路上;紹興的一批行業博物館也正在建設的路上……
名目多樣的行業博物館,如今成為了個地方建設博物館集聚區的籌碼,瘋長的數量背后,也著實令人煩惱,行業特色究竟能不能成為特色。
結語
當前行業博物館IP建構整體處于初級階段,在天生弱勢的基礎上,如何提高知名度,成為博物館界的“新晉流量”,是當前的關鍵。作為博物館界的“新人”,行業博物館IP建構,不能按照傳統路線徐徐圖之,但也不必急于出圈,破壁之前,先把自己的圈子構建好才是關鍵。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IP價值官,(ID:IP-Valuer)作者:郭小蟈,原標題:《每一個“非主流”行業博物館都是IP潛力股 | 文博IP專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