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疫情對航空業的沖擊仍在持續,各大航企陸續出臺包括削減航班、降薪、裁員在內各項“自救”措施。4月1日,北京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最新的分析報告指出,今年第二季度,航空公司的現金流支出將高達610億美元,季度凈虧損約為390億美元,航企或將陷入“燒錢”模式。據分析,即便航空公司盡可能地迅速削減成本,也很難逃脫疫情所引發的困境。需求不斷下降、客運收入暴跌,若沒有及時的援救及應對措施,固定成本加高額退票等支出將進一步掏空航空公司的現金流。業內專家指出,目前已有部分國家推出多項紓困措施及資金援助,航司嘗試的以“客改貨”、包機運輸等模式也可緩解部分資金壓力。
國際航協此次在分析報告中指出,基于此前發布的疫情對航空運輸業的影響評估,即嚴格的旅行限制將持續三個月,同比2019年,全年航空需求或將下降38%。其中,第二季度的需求跌幅預計達71%,是全年之中跌幅最大的季度。
同時,報告還提出,2020全年客運收入預計減少2520億美元,收入下降68%。具體來看,盡管航空燃油價格大幅下降,但預計燃油套期保值將使收益減少31%。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Alexandre de Juniac)認為,無論航空公司如何迅速削減成本,都難以逃脫疫情危機所引發的困境。“第二季度的凈虧損達390億美元,加上潛在的350億美元高額退票費,如果沒有及時的援救措施,第二季度的現金支出高達610億美元,將進一步掏空航空公司的現金流。”他進一步分析,目前一些國家已積極響應航空業的訴求,推出了多項紓困措施。其中,中國、哥倫比亞、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挪威向行業提供了特定財務或監管援助的“一攬子計劃”。而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和荷蘭則進一步放寬規定,允許航空公司向旅客提供旅行券代金券替代退款,減少航司資金壓力,“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沖擊下,旅行和旅游業幾乎停擺。航空公司需要保有一定量的營運資金維持業務直至危機結束。而允許航空公司提供代金券替代現金退款,讓航空公司獲得至關重要的喘息時間,有助于維持航空運力,對于當前至關重要的貨物運輸,以及未來的行業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而在航空市場分析師羅之瑜看來,在資金流不斷加壓的背景下,不少航司開始嘗試進行“自救”。“除了縮減航班、裁員、降薪、繼續運營貨運業務等模式外,部分航司還嘗試了‘客改貨’的模式。雖然運量較小,但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部分資金壓力。”但他也直言,受技術等因素限制,大面積推廣這一模式還有困難。與此同時,他還進一步表示,由于疫情在全球仍呈擴大趨勢,且難以預知最終影響的幅度與周期,航空市場可能會出現長期的運力過剩,商務出行因預算與在線辦公的發展大概率放緩,全球休閑出行大幅下降等情況。
羅之瑜向記者介紹,接下來后,行業格局也會更加集中,尤其在東南亞的印尼、柬埔寨、泰國,俄羅斯,墨西哥及中東歐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美國眾多的支線航空也可能受到影響,與全服務航空集團之間出現一波整合浪潮。“目前不少航空公司已經全面停飛,其中不排除部分停飛航空公司未來會直接宣布倒閉或被收購。由于各國政府尤其是大型航空公司所在國政府多已表態會采取補貼、貸款、入股等各類援助措施,故實際破產概率較高的可能是航空基礎較薄弱國家的航企、以及一些私營航空公司。在此次疫情沖擊下,不少飛機很難再次起飛了。”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作者:楊卉,原標題:《國際航協:航空公司第二季度或陷“燒錢”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