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小康在哪里?在老百姓的日子里。初夏時節,大地生機勃發,鹿城游人漸多。三亞吉陽區博后村民宿老板譚中仙連日來忙里忙外,既當服務員又當導游,望著路上多起來的游客,他感慨:“過去旅游和我們村民沒太大關系,大伙只能去路邊賣個椰子,現在又是開民宿,又是賣文創產品,都不愿離開家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位于博后村的玫瑰谷景區考察時留下這句暖心的囑托,被博后村鐫刻在村門口的石頭雕塑上,一直鼓舞和激勵著當地干部群眾。
7年多來,博后村干部群眾齊心奮斗,不僅村子越來越美,還大力促進農旅融合,村民、企業開起了民宿、超市和農家樂,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000多元增加到2.45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不止博后村,還有中廖村、西島漁村等一大批美麗鄉村成為網紅村莊。近年來三亞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提升農村基礎設施,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個個深藏在綠水青山間的落后村莊實現了美麗蛻變。
小村莊 大景區 美麗鄉村引客來
走進青山綠水環繞的中廖村,入眼滿目青翠,屋前有塘,塘前有花,遠處是一脈一脈的青山。與不遠處熱鬧的城市相比,此處仿佛是世外桃源。
中廖村是村莊,也是景區。2015年10月起,中廖村開啟了美麗鄉村建設,按照“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不貪大、不求洋”的原則,打造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文明和諧新黎村。
近5年的美麗鄉村建設,讓中廖村變了樣,泥濘的鄉村小路被寬闊的水泥路取代,破舊的民居搖身一變為特色民宿,農家樂、書屋、非遺學堂、旅游廁所等基礎配套設施應有盡有……百年古村落煥發新顏。
“自己在村里住了幾十年,這幾年的變化最大。”家鄉的變化,中廖村村民黎亞霞看在眼里,樂在心里。“生活的地方變成了旅游景區,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不少在外的年輕人紛紛回到村里就業創業。”
蘇英暖就是這樣一位年輕人,看到家鄉的蛻變,她選擇回鄉就業,成為了一名旅游講解員。而蘇深耀則不僅成為阿爸茶社的一名服務員,還自學繪畫,將家鄉的好山好水畫在簸箕、樹干等形成文創產品賣給游客……鄉村旅游發展,讓村容村貌大變樣的同時,也讓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中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澤良說,中廖村除了依托環境吸引游客以外,還經常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旅游+扶貧”模式,讓村民通過參與經營性活動等實現增收。
小民宿 大產業 農旅融合促生機
5月的博后村陽光明媚,葉綠花紅。沿著村道一路前行,網紅ins風的“宿約107”、中式古典風的“朋泊樂”、現代簡約風的“木禾憶舍”……一間又一間風格迥異的民宿讓游人目不暇接,探訪流連。
在剛剛結束的“五一”小長假,博后村迎來了2020年鄉村旅游的第一波小高潮:34家民宿1000多間客房,平均入住率達85.4%,其中“宿約107”“莫言莫語”“木禾憶舍”等精品民宿入住率達90%以上。在眾多星級酒店聚集的亞龍灣灣區,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留宿博后村,在鄉野間追尋詩與遠方。
從緊鄰景區卻無人問津的普通農村,到八方游客紛紛前來打卡的民宿網紅村,近年來,博后村借助區位優勢,將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特色品牌進行發展,逐漸形成規模效應。
把時光軸撥回2017年,三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博后村就地改造為美麗鄉村,不僅要美“面子”,還要強“里子”。“近年來民宿旅游正成為一種新型度假生活方式,我們身邊有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玫瑰谷等景區,游客如織,所以我們將產業發展方向瞄準民宿行業。”博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說。
“過去,村子靠近景區,村民卻吃不上‘旅游飯’。”譚中仙說,2017年他在村里開辦了“海納捷”民宿,成為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經過3年的精心運營,譚中仙的民宿樹起不錯的口碑,也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入。
活力充盈的博后村也吸引著外來創業者。2019年夏天,來自貴州的林立科來三亞游玩時入住博后村的一家民宿,這次民宿體驗讓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經過幾個月的準備,今年1月,林立科創辦的“木禾憶舍”民宿開門迎客。
小變化 大民生 干群齊力奔小康
走在三亞的鄉村,除了一覽可見的路變寬了,房子變多了,還有許多細節之處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也實實在在提升著村民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三亞崖州區北嶺村,村民何蘭輕輕擰開村里的自來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唰”地一聲沖了出來。4月25日,北嶺村通了自來水,標志崖州區所有村莊都打通安全用水“最后一公里”。
在海棠區灣坡村,許多村民回到了村里就業。“我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基礎,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重點,成立灣坡鴨農村專業合作社,建立家庭農場,把更多的農民家庭匯集到合作社。”灣坡村駐村第一書記盧杰介紹。
通過對傳統村莊升級改造,三亞誕生了一批“高顏值”村莊。天涯區西島漁村利用傳統漁村風貌發展旅游,舉辦的“創意進村”西島系列作品展,成為三亞又一熱門旅游打卡地。吉陽區羅蓬村500戶農戶建起環保型廁所,提升了人居環境,也為發展鄉村旅游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海棠區北山村完成了美化、亮化、綠化、凈化等工程,舉辦美麗鄉村旅游文化節,推出了北山集市、北山歡歌等旅游品牌。
不僅“顏值高”,三亞的村風民風也在變美。中廖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倡導婚喪嫁娶儉省辦理,促進移風易俗,讓村民騰出更多精力財力發展生產、增收致富。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三亞積極實施“一村一品”,將鄉村治理與脫貧攻堅、“多規合一”改革等工作一起謀劃、推進……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村莊不斷涌現,一個個提升群眾幸福感的小變化,匯聚成鄉村振興的大前景。
*本文來源:海南日報,作者:李艷玫、梁君窮,原標題:《小村莊變成大景區,小民宿做成大產業,小變化體現大民生 三亞:美麗鄉村里的小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