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期,國家發布《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西部大開發迎來新的新的機遇期、推動期,西部文旅產業自然也將受益。
《指導意見》超過萬字,共36條政策。一個區域性的大戰略下,看全局,也看具體區域、領域,看顯性的,也觀察隱性的。
基于這些維度,我們對36條政策進行大致梳理,通過內容摘取、打散和整合,梳理出與文旅業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戰略政策,共15條,進行解讀,以拋磚引玉。
這里插一個數據,梳理曾梳理的信息顯示,2019年,西部地區文旅項目簽約投資概算總金額超1.3萬億元,占當年全國的一半。這說明了什么?
15條政策,又將帶來什么?煌煌大潮下,我們的機遇點又在哪里?
話不多說,看解讀。
鄉村振興的機會
1、打好三大攻堅戰。在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基礎上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為內容呈現需要,序號有變動,下同)大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培養新型農民,優化西部地區農業從業者結構。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在加強保護基礎上盤活農村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和品牌。
解讀:
兩條信息一起看,既為“攻堅戰”,說明今年的脫貧任務確實大,而西部的農村發展相對更為落后,脫貧的急迫性相對更強,今年西部農村的脫貧情況將是整個脫貧的關鍵。
而西部地區的農村整體還是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形態,與城鎮之間的連接包括城鎮帶來的輻射作用相對弱一些,這意味著鄉村振興至少需要在兩方面進行推動:一是更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二是在產業方面有所突破。
更具體的落地將體現在:1、城鄉交通間的建設改善,為城鎮入口往鄉村的流動增加便利度,增加鄉村旅游的消費客流;2、鄉村旅游比如生態旅游、文化體驗旅游等產品業態增加供給,如上述提到的“在加強保護基礎上盤活農村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和品牌?!边@其中將需要更多的打通一產與三產的結合,改變西部農村的產業結構,包括農村的從業者結構,一方面將吸引部分外流農民回村尤其是年輕農戶經營鄉村旅游業,另一方面年紀相對較大的久居農村的農民,可能在種植戶的角色之外承擔旅游服務者的角色。但大面上來說,西部農村發展旅游業相對東部來說,在基礎設施、人才、城鎮輻射等方面,多數還較為欠缺。
智慧旅游、入境游和康養旅游將獲支持
3、推動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產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游”等新業態發展,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支持西部地區發揮生態、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優勢,深化旅游資源開放、信息共享、行業監管、公共服務、旅游安全、標準化服務等方面國際合作,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依托風景名勝區、邊境旅游試驗區等,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服務業,打造區域重要支柱產業。
4、加快沿邊地區開放發展。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關執法合作、人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開展創新。扎實推進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建設。
解讀:
(1)“互聯網+旅游”被重點提及,這對西部地區的智慧旅游是個利好消息。結合當前境況,分兩個點來說:一是旅游項目運營方或旅企對在線化、數字化水平的訴求正在提升,比如提升運營管理效能、營銷的創新等,繞不開線上化。從行業發展看,這也是必然趨勢,互聯網在旅游行業的滲透正在加快,以及正在改造旅游業,而一些“意外”因素比如疫情,使得互聯網不管在深度還是廣度,對旅游業的催動作用都更加明顯;
二是旅游目的地的全域智慧旅游訴求,當前的“一機游”產品多樣,輕重模式都有,政企合作程度不一,行政化作用、市場化水平等也不一,但智慧旅游的區域擴張趨勢不可逆,結合新基建提及的5G網絡建設等,智慧旅游將具備更多的硬件基礎設施條件支撐。
(2)生態、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是西部旅游的資源優勢,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特質,使其在旅游產品供給有獨特性,但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交通條件、資本進入及生態保護等因素,西部的旅游產品整體偏觀光游,人文體驗產品正在擴充,但體量不足,層級也有待提升。
邊境旅游試驗區可追溯到2018年4月左右,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成為國內首批設立的邊境旅游試驗區。
所謂“試驗”,一大重點在于政策的傾斜或突破,比如旅游投融資、用地和人才等政策,說到底,資源有,但缺錢、缺人,缺有實力的投資方和運營方,在這些政策實現突破,即給項目投資運營提供優惠或便利。這次《指導意見》再提,對出臺相應政策和推動落地,會有積極作用。往遠處說,這些試驗區的建設突破,對當地及國內的入境游發展也有推動作用。
“健康養生”也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生態資源是西部地區發展康養旅游產業的基底之一,廣西、貴州和云南等地近些年在康養旅游項目的招商引資、落地等方面力度都比較大,并將延續,疫情后康養旅游需求上升也是利好因素?!吨笇б庖姟废嚓P內容,在政策氛圍層面會推動康養旅游項目投建熱潮,如果能匹配相應政策,效果更甚。
交通改善,提升旅游業能級
5、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通達度、通暢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動綠色集約發展。加強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區域開發軸線。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強出海、扶貧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加強航空口岸和樞紐建設,擴大樞紐機場航權,積極發展通用航空。
6、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構建陸海聯運、空鐵聯運、中歐班列等有機結合的聯運服務模式和物流大通道。加快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
解讀:
交通條件是一個文旅項目、文旅目的地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上述政策的落地,也將帶來多重利好:
(1)西部地區的省內游、跨省游將有更多的機會,各地交通更多的互聯互通,將直接增加彼此客流更密集的雙向或多項流動,而“擴大樞紐機場航權,積極發展通用航空”,還將給相關區域帶來更多國內長線游的機會;
(2)開放大通道的建設,將給入境游帶來更多機會,一個直接表現是人流、物流和商流的增加和轉化。比如中國-東盟信息港的建設囊括了5大平臺:基礎建設平臺、技術合作平臺、經貿服務平臺、信息共享平臺、人文交流平臺。
(3)交通改善,經濟發展,本地旅游消費能力提高,周邊游消費也提將升。
哪些區域更為受益?
7、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新疆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形成西向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文化科教、醫療服務中心。支持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
支持甘肅、陜西充分發掘歷史文化優勢,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支持內蒙古深度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升云南與瀾滄江-湄公河區域開放合作水平。
8、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研究在內陸地區增設國家一類口岸。辦好各類國家級博覽會,提升西部地區影響力。
9、拓展區際互動合作。加強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合作互動,促進成渝、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造引領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引擎。
解讀:
(1)新疆的文化旅游發展將得到進一步支持。圍繞“一帶一路”為內核的旅游產品打造供給將進一步擴容,其中難免同質化,所以新疆、甘肅和陜西等地如何在產品的差異化供給,以及彼此間加強合作,將各具特色產品進行串聯打通,形成更完整的“一帶一路”旅游體驗路線,將是能否做大的關鍵之一;
(2)內蒙古、云南、重慶、四川和陜西的入境游發展將提升;云南、四川和陜西的文旅投資依然還會保有較高熱度;其中成都和西安表現將更為明顯,這兩個城市在旅游資源、經濟發展等方面都相對突出。
“促進成渝、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造引領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引擎。”這個說法值得關注,除了成渝外,西部引領協同發展的引擎城市還將增加,西安優勢明顯,政策支持、地位提升,拉升旅游業發展。
(3)西部地區的會展經濟包括會展旅游將進一步發展,相關項目的投建將增加,這考驗當地在會展IP打造的能力,背后是相關產業的支撐能力;
(4)一類口岸是允許中國籍和外國籍人員、貨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國(關、邊)境的海(河)、陸、空客貨口岸。該口岸增設,將是直接的入境游利好。
生態紅線不可破
10、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堅定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保障好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保護好冰川、濕地等生態資源。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展現大美西部新面貌。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系建設。
解讀:
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是一大劣勢,而當前生態環保紅線愈加“敏感”,這一態勢還會趨嚴,不少文旅項目由于觸碰紅線而出現問題,已不鮮見。西部不少旅游項目的開發,將由此受制,諸如國家公園這類形態屬性的生態旅游,自然會被更多提倡,這就涉及具體的產品打造、服務供給,以及保護與開發的平衡,不太容易。
旅企融資痛點有更多解決辦法
11、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收益分配制度。提高西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發行上市融資、再融資,通過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融資。西部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并購重組等適用綠色通道政策。
12、財稅支持。中央財政在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各領域專項轉移支付分配中,繼續通過加大資金分配系數、提高補助標準或降低地方財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補助,加大傾斜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債券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13、金融支持。支持商業金融、合作金融等更好為西部地區發展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西部地區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在風險總體可控前提下加大對西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續貸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調配信貸資源,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扶貧產業支持力度。增加綠色金融供給,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綠色轉型升級。
解讀:
(1)相比東部地區企業,西部地區小微文旅企業的融資問題相對更突出,更需要融資、更難融資,而上述的“綠色通道政策、綠色金融、加大對西部地區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和續貸支持力度”等,對推動西部旅企上市、拓展融資渠道、獲取貸款等支持,會有利好,對于成渝、陜西和云南等省市的旅企可能效應更為明顯。但話說回來,這些還需有更直接配套的政策支持落地才行;比如西部旅企多為資源型企業,上市不易,如何幫助推動上市,還有不少“坑”要填;
(2)“加大地方政府債券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這也需重點關注,近期信息顯示作為地方政府債券之一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今年的發行規模約在3.5萬億-4萬億,相比2019年幾乎翻倍,拉動投資的意圖非常明顯,這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發行1萬億特別抗疫國債,這么大體量的債券中,文旅項目自然也有很多機會,這些機會對西部來說更為重要,但西部地區出效果可能整體不如東部地區,而文旅項目能獲得多少,也看當地政府對投資拉動經濟的側重產業分配等,別看數萬億,大家一分,其實也有點“僧多肉少”。
文旅用地困境急需突破
14、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集體荒漠土地市場化路徑,設定土地用途,鼓勵個人申領使用權。
15、用地政策。繼續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合理增加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建設指標。支持西部地區開放平臺建設,對國家級新區、開發區利用外資項目以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產業發展所需建設用地,在計劃指標安排上予以傾斜支持。推進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在國家統籌管理下實現跨省域調劑。
解讀:
文旅項目用地一直多有桎梏,供需矛盾突出,不少文旅項目被拆,也多由此,另對用地限制也對一些文旅項目證券化、貸款等融資帶來阻礙。上述政策對推動西部地區探索放寬文旅項目用地限制有幫助,尤其對房車營地、自駕游、生態旅游等項目更為直接,以及對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的用地也有幫助,但這又要看當地對文旅項目的重視程度,配套政策的完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