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日前發布最新《世界旅游晴雨表》預測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國際游客數量將較去年下降58%至78%,同比減少8.5億至11億人次。
在短時間內,跨境旅游恐怕難以恢復如前,但境內旅游正在復蘇之中,消費者被擠壓許久的旅游消費需求需要被釋放。目前,許多地方已經放開省內游和周邊游,以北京市為例,在6月6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調整至三級之后,也將“逐步開放境內團隊旅游業務”。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去年僅上半年,我國出境旅游支出近9000億元,而今,這樣龐大的旅游消費能力,能否轉移至境內游,或者說,境內游能否承載這樣的消費需求,值得觀察。
事實上,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特征豐富,很多境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從海濱到雪山,從大漠到林海,國內皆具備,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悠久歷史,也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多彩的人文景觀。換言之,境內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其實并不輸境外同類目的地。
但是,我國出境游和入境游市場長期存在著“逆差”,在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發布的2018年百大旅游目的地城市排行榜中,我國排名最高的城市僅位列第十位,《時代》雜志評出的2019年度全球100個最佳旅行目的地中,我國內地僅有兩地上榜。
這是因為景色不好或者人文特色不佳嗎?恐怕不是。差距的地方,主要在于旅行服務和體驗,旅游產品價格與服務質量是否對應,個性化的旅游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全域旅游配套是否完善?
畢竟,境內游市場需要將原本境外游的消費人群“接盤”,但如果旅游服務和體驗難以與國際同行相提并論,那么,已經習慣了國際服務水準的出境游常客,會開心地為有待提升的旅游服務和體驗買單嗎?
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幾年里,我國旅游產業有了很大進步,特別是在全域旅游方面,從“廁所革命”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從為“門票經濟”降溫到促進產業融合。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境內游所接待的游客構成將發生很大變化,大量境外游旅客“出口轉內銷”。如何在滿足這一類旅客需求的同時,加快全域旅游的產業轉型,盡快對接國際服務水準,值得國內旅游業從業者探索,也有待各地相關管理部門思考。
*本文來源:中工網,作者:趙昂,原標題:《“出口轉內銷”,境內游如何抓住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