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6月18日,省文旅廳發布新鮮出爐的文化和旅游部年度文旅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詳情,全國58個入選典型中,“南京文化消費智能綜合服務平臺”等4個來自江蘇的智慧文旅項目上榜,入選數居首。
記者對入選項目進行跟蹤采訪發現,從文旅信息化到智慧文旅,還需跨過數據整合的層層關卡。
填補空白,信息化為文旅賦“智”
近一兩年,很多再度到蘇州旅游的游客都會發現,在蘇州旅游更方便了——吃住行游購娛,一個“蘇州旅游總入口”全搞定。
分時預約、信息查詢、產品訂購、評價投訴……游客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和網站等端口登錄“總入口”后,獲取串聯式、高品質的一站式服務。自2017年11月上線以來,微信端存留粉絲數已超100萬,手機注冊用戶達175萬,旅游產品單日最大銷售金額突破150萬元,線上商城銷售額約7100萬元。
“為促進文化消費升級,2017年,南京市搭建‘文化消費智能綜合服務平臺’,并提出‘B2B2C’的模式,注重B端與B端資源整合,同時更加智能地為C端服務。”該平臺實施方南京文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吳海青介紹,市民們可在平臺查詢信息、買票,演出機構則可進行補貼劇目申報、審批。上線3年來,平臺共為200多個演出機構、近300萬用戶提供服務。平臺協助政府部門評選出408部764場政府補貼劇目,發放政府補貼資金4500萬元,票房銷售連續3年增長率超過30%,帶動相關消費約6億元,間接拉動消費比例約為1:12.5。
這些案例說明,作為智慧旅游的直接參與者,智慧文旅平臺至關重要,此次入選的項目更是其中“佼佼者”——“蘇州旅游總入口”是蘇州市文旅局傾力打造的全國首個旅游目的地服務平臺;南京文化消費智能綜合服務平臺成為全國唯一聯通文化演出產業鏈各環節并有效提升行業運轉的互聯網平臺;美麗鄉村大數據服務平臺建立之前,我省鄉村旅游市場數據處于“真空”狀態……一個個含金量極高的項目填補了各類行業空白。
信息化,是發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條件之一。面對疫情對旅游業的持久影響,加速智慧旅游建設進程成為業內共識。疫情發生以來,盡管受到一定沖擊,但在南京鄉村旅游大數據服務平臺上,鄉村旅游農產品、鄉村民宿等產品的銷售預訂仍舊突破3000萬元。
數據為王,智慧旅游發展在于整合
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都被卷入這場信息技術革命之中,文旅行業也不例外。南京美在鄉村直通車運營公司的一名業務經理告訴記者,以前南京鄉村旅游沒有直觀的數據體現,直通車只能根據往年車次消耗情況制定路線,“鄉村大數據的存在可以讓我們制定更合理的路線。”
“數據為王,通過數據化可以促進鄉村旅游大發展。”南京鄉村大數據服務平臺負責人王國俊表示,平臺為游客提供真正的目的地參考和指引,也可為鄉村旅游涉旅企業提供數據決策和判斷,還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參考。當然,數據有時也會“騙人”。王國俊透露,對于數據采集的精準性問題,南京鄉村旅游大數據服務平臺成立專門數據小組,通過現場蹲守與大數據平臺數據比對來進行校準,制定完善數據去重標準。
作為一個創新融合的新業態,智慧旅游產業鏈的構成主體非常廣泛,包括政府、代理服務公司,以及景區、酒店、交通等直接參與的服務承接方,還整合了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企業,是一項整體而繁復的工程。細分行業鏈中各要素尤其是數據,尚缺乏統一、系統可識別的整合。
以歷史文化名城、旅游重鎮蘇州為例,該市每年接待游客超1億人次。但火爆背后,“黃牛”“黑導游”也一直影響其旅游形象。另一方面,雖然蘇州旅游資源豐富、產品品質較高,但資源分散、空間模糊,無法實現綜合引流。為此,蘇州市文旅局整合全市旅游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市場力量,打造 “蘇州旅游總入口”。
“打造‘總入口’的目的,是通過政企合作,搭建政府平臺,讓旅游行業更規范。”已經調任省文投的原蘇州市文旅局局長朱國強坦言,盡管現在“蘇州旅游總入口”搞得風生水起,但一開始接受度也并沒有這么高,是不斷調整進化,才逐步從單純的線路串聯,走向營銷宣傳、產品提升、產業監管、智慧服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
從事智慧旅游相關研究的南京師范大學龍毅教授認為,除邁向“整合”,用戶信息安全和隱私保障、AI和VR等新技術的應用、特定群體定制化開發,將是各類智慧文旅平臺發展的重點方向。
項目“雁領”,探索可復制的智慧模式
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如何實現“智慧升級”?金湖全域智慧旅游項目提供了一個可參考復制的成功案例。
作為蘇北唯一入選項目,“金湖全域智慧旅游項目”可以看作一個大體系,以金湖全域旅游“線下總入口”——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為載體,通過建設“一個數據中心、3個基礎支撐平臺和21個應用系統”,實現對金湖旅游進行全域開發管理,數據細致到甚至包括“龍蝦店接待能力”。
“本地旅游產業基礎弱、信息化人才短缺、縣域經濟欠發達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向社會購買10年服務并依據時效考核分年度支付總投資1400萬元的智慧旅游項目,減輕財政壓力。”金湖縣旅游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徐迅坦言,當地決心很大,縣委主要領導就交通、氣象、人社、公安、環保、統計、規劃等涉旅數據整合進行專題交辦,解決數據共享老大難問題。
省文旅廳科技教育處處長李明珍表示,文旅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有利于各地對旅游資源的管理完善、商家的服務優化、游客的體驗提升、旅游資源的宣傳推廣等各方面升級,為各地全域旅游建設“再添一把火”。
不過,文旅項目一貫投資周期長、融資難度大。如何避免優質項目“出師未捷身先死”?記者了解到,為最大程度化解疫情的持續影響,原定于下半年啟動的年度全省智慧文旅示范和培育項目推選已提前,并將給予入選項目配套政策支持。隨著多輪“資金活水”的注入,可放大項目示范效應,從而“雁領”行業復蘇和智慧發展。
值得警惕的是,智慧旅游雖是未來旅游業的大勢所趨,但還需政府部門“掛帥”進行資源整合,統籌協調交通、衛生、文旅等部門,做好頂層和底層雙向設計,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及利用率低下的問題。
*本文來源:新華日報,作者:付奇,原標題:《智慧旅游,這樣邁過“數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