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我想要的奢侈生活,便是在一小院里養花養菜養雞養鴨,在微笑里、在精神明亮處,養一只清澈的小鹿。任一墻之外,世事飛沙走石狼煙起,光陰千軍萬馬浩蕩蕩。”
這個網上流傳度很高的句子,被不少京郊民宿用作“宣傳語”,這也的確擊中了不少都市人的心。周末、假期,到京郊住民宿漸漸流行,在疫情防控、“非必要不出京”的背景下,民宿生意愈發火爆。
不過,剛剛過去的雙節假期,不少市民吐槽,這“奢侈生活”消受不起了:民宿價格飛漲,質量良莠不齊,還有不少農家樂準備“翻牌”民宿,進場賺錢……
急功近利顯然與民宿標榜的淡泊悠閑相悖,長此以往,民宿火爆,只能是虛火一場。
報價高于星級酒店
“門頭溝紫旸山莊一個五居室的院子,國慶假期每晚15000元!這哪兒還是民宿呀,價格一點不親民。”市民趙先生抱怨。
不僅僅是趙先生,剛剛過去的假期里,吐槽民宿價格飛漲的市民不在少數。記者查詢發現,網紅民宿或是稍有點兒知名度的民宿,雙節假期價格均有上漲,一間雙人房一晚2000元左右只能算是中檔水平;有三四個臥室的院子三五千起步,甚至一晚上萬。例如房山姥姥家民宿,三居室院子,一晚報價3680元。延慶百里鄉居,“核桃院”四居室,一晚報價9600元。懷柔三卅民宿,豪華雙人套房,一晚報價3886元;一套奢華別墅,三個房間能住5個人,一晚報價8836元……
這些民宿的報價,已普遍高于市內的高星級酒店。
一位民宿主告訴記者:“每個民宿都是獨一無二的,我當然希望懂我的院子、能夠欣賞我的院子的客人來住,所以定價是我選擇客人的一種方式。我認為愿意出到這個價位的客人,才是我的目標客戶群。我不需要用低價策略來吸引客人。”
●專家:為快速收回成本
“如果只滿足住宿功能,買一個休息睡覺的空間附帶一些商務功能,在北上廣中心區域,350元到400元一晚就能住得很好。搬到鄉村來,附加了美景,再加300元,一晚700元到800元的定價是合理的。”九源設計院院長江曼說。
“不過,”江曼話鋒一轉,道出了民宿圈定價的“小秘密”——大多數民宿不是按照能提供的服務定價的,而是按照收回成本的目標倒推定價。“比如投了幾百萬、上千萬元開發一個院子,三到五年要收回成本。按京郊民宿目前平均入住率33%來計算,一年能掙錢的時間就一百來天,所以只有定高價,才能快速收回成本。”
“行業發展早期,京郊民宿不多,賣的是稀缺,定價也會任性一些。”一位民宿行業投資者告訴記者,但隨著投資熱錢的涌入,稀缺變飽和,價格就會出現回落。目前,京郊民宿投資熱情高漲,供應也在趨向飽和。“如果不遵循市場規律,一味定高價,自身又沒什么特色,就會很快失去消費者,也會擾亂民宿的健康發展。”
農家院“翻牌”變民宿
看到民宿定價高,客人絡繹不絕,一些農家院、民俗戶也跟著裝修改造,一些閑置農舍也被利用起來,裝修得“豪華”點兒,再起個文雅的名字,“翻牌”民宿,對外經營。
假期,市民王先生在網上預訂了位于懷柔區河防口村附近的茶馬古道民宿,看照片拍得有情有調,到了才發現就是一個農家院,二層樓,樓頂加蓋了露臺。“8個房間,每個房間的床品花色都不一樣;客人可以使用廚房,但衛生實在是不怎么樣。”王先生說,這次“民宿體驗”讓自己和朋友幾家人大失所望,“這能算‘民宿’嗎?”
●專家:盲目跟風可能血本無歸
業內專家擔心,一些經營者眼熱“民宿生意”跟風進場,盲目升級,后續又沒有文化內涵的導入,缺乏運營和持續投入的能力,將可能面臨無法收回投資,難以維持的風險。
有一些掛著民宿牌子的項目實質上是“精品酒店”:環境設施精雕細琢,但沒有文化體驗內容。“長期看,消費者不會只為住宿功能高價買單。”江曼說。
早期的京郊民俗戶在內涵上更接近民宿。但酒店產品通常五年就進入一個裝修期,而個體經營業態很難留下維修基金,導致經營難以為繼。
好店重視文化體驗
在民宿行業,有“京郊民宿看懷柔,懷柔民宿看渤海”的說法。據不完全統計,懷柔渤海鎮現有民宿品牌107家,發展水平良莠不齊。經營得好的民宿,往往都重視文化體驗。
一家位于響水湖景區的山居,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開辦的,客人入住期間,每天都有茶藝、插花、書法、國畫等的講授和體驗活動,作家本人大部分時間也住在山居里,不與預訂平臺合作,一年四季也不愁客人。
手工扎染的帷幔、門簾、坐墊套,手工制作的玩具、布偶,一件件收集、一點一滴搭配的板凳、鐘表、吉他等小擺件、家居用品,手工現場制作的精美糕點……
“2017年,在城里工作覺得累了、倦了,我們就到村里來租了一個院子,想休息調整一下。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個人愛好做了很多手工、糕點。沒想到發到朋友圈很多人喜歡,我們就慢慢開始做銷售。”在懷柔渤海鎮一位民宿主人程欣介紹。
今年雙節期間,程欣做了一些手工月餅,用自制的扎染布包裝,很受歡迎,周圍的民宿紛紛購買,作為伴手禮送給入住客人。
●專家:民宿展示的是主人文化
渤海鎮副鎮長、主管旅游工作的秦紅霞介紹,“民宿不應該只有床板,還應該有文化體驗。我們無法要求每一個民宿主都有這樣的意識,都能做到有文化體驗配套,但我們可以在鎮域范圍內去布局這樣的業態,為民宿注入文化體驗,從而推動整個產業健康發展。”
民宿,可不僅僅是吃、住。江曼說,民宿其實展示的是主人文化。主人喜歡畫畫、喜歡做手工、喜歡烹飪,把自己的家改造成可以接待休閑住宿的地方,讓客人來分享、體驗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民宿的生命力。“除了吃和住,還能有文化體驗、生活方式的輸出,才能算民宿。”
專家說法
民宿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專家表示,發展民宿接待能盤活農村閑置民宅、能給農民帶來資產性收入、能解決農民就業、能豐富市民的鄉村旅游選擇、能給農村帶來活力,一舉多得。但民宿健康發展,形成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京郊民宿只是鄉村體驗的一個載體還不是產業。”江曼直言。產業化的前提是規模化、規范化,比如,布草要統一清洗,食材采購要有正規發票、可追溯,勞動用工要有規范合同、給上五險一金等,但目前,京郊民宿大部分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布草的清洗、食材的采購很難和星級酒店的規范化管理相比。
“分區域建設集中的布草清洗廠,建立規范化的食材供應渠道,包括簽訂規范的用工合同等,這些都不是一家一戶的民宿主能做到的,這需要在政府引導下各方共同努力。”江曼說,“現階段,盡早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少走彎路。”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于麗爽、文并攝,原標題:《民宿急功近利虛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