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連月盛傳的國泰航空大裁員計劃,終于塵埃落定。港龍(航空代碼:KA)就此黯然落幕。
10月21日早,國泰航空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占集團總體3.5萬名員工的24%,裁員規模超過此前市場預期的6000人。這是國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在此之前,國泰曾在2017年因燃油對沖虧損而裁員600人。
國泰航空集團主席賀以禮(Patrick Healy)在當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公司經過仔細考慮才作出這個艱難決定,疫情讓國泰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客運收入已跌至疫情前的2%-3%,此前公布的資本重組計劃雖然讓公司得以避免倒閉,但長期燒錢亦難以為繼。此次重組將每月減少約5億港元的現金支出。”
據了解,自9月起,國泰已與多個工會組織進行了多輪會面,針對重組計劃進行商討,工會組織紛紛提出各種減薪計劃積極爭取避免大規模裁員。
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已與資方代表進行了四次會面,員工希望和公司共度時艱,并提出延長自愿無薪假、重推“半職飛行計劃”等建議,但資方一直未有表態。其中,港龍機師工會則向國泰港龍提交五大建議,包括未來一年推行月薪減半的“半支薪計劃”。然而,這些減薪計劃顯然不足以讓國泰航空在短期內擺脫困境。
國泰航空表示,此次被裁的8500個職位中,由于凍結招聘、關閉海外基地以及自然流失的累計職位約2600個,未來數周內將實際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
這是繼此前的資本重組計劃推出后的又一“自救”措施。今年6月9日,國泰航空公布一項資本重組計劃,集資總額約390億港元,包括按“11供7”方式供股,集資約117億港元,其中香港特區政府共投資273億港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21日表示,作為香港最主要的本地航空公司,國泰集團正面對史無前例的經營挑戰和財務壓力。國泰業務此次重組屬于商業決定,“特區政府此前委派的兩名觀察員雖然沒有投票權,但已就安排向公司提供了參考意見,亦提醒公司管理層,須盡可能減低對員工及社會影響。”
國泰航空預計,此次董事會通過的重組方案成本為22億港元。在此消息提振下,國泰航空(00293.HK)股價早盤一度大幅反彈5%,截至21日收盤,漲幅收窄至2.3%收報5.85港元/股。今年迄今為止,國泰航空股價已累計下挫逾40%。
還會有下一輪裁員?
相比其他國際航空樞紐,香港航空業高度依賴國際航班。作為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疫情對國泰航空的業務帶來空前的挑戰,而國泰航空占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57%、貨運量占41%。
一直以來,國泰航空主要針對高端商務客,打造“高富帥”的品牌形象。然而,近年來亞洲廉價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起,不斷蠶食傳統航空公司在短線航班的市場份額。去年7月,國泰完成對香港快運航空的收購,意味著國泰已控制了香港本地四家航空公司中的三家。此外,內地三大航空公司近年開辟多條直飛美歐航線,導致國泰在長線航線面臨極大競爭,可謂“腹背受敵”。
根據重組計劃,自10月21日起,國泰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有限公司將即日停止營運,公司計劃尋求監管機構批準,由公司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營運國泰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國泰航空表示,所有2500名港龍員工會被辭退。
這家歷史長達35年的航空公司就此黯然落幕。國泰港龍航空前身為港龍航空,1985年5月由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及中資機構組成的“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創立,同年7月開始營運。國泰航空于2006年全資收購港龍航空。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如果疫情導致跨境旅游繼續受限,國泰在幾乎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相信還會有下一輪裁員。特區政府此前注資的資金,只能維持大約一年。港龍航空的定位主要是香港往返內地航班,而國泰航空則集中在國際航線,合并有助國泰節省成本。”
他坦言,國泰在疫情暴發之前每年收入達千億港元,目前唯一方法是特區政府盡快恢復香港的出入境往來,放寬檢疫條件,增加航班客源,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目前國泰港龍航空的航點約有46個,以連接內地航線為主,但亦包括亞洲各地,如泰國清邁及越南河內等。
受即日停止營運影響,10月21日,根據香港機管局網站顯示,有6班原定由香港出發的航班需要取消,另有6班離港航班亦須取消。受影響航班主要是前往北京、廣州、上海、成都等內地城市的航班。
與此同時,國泰航空旗下的廉航品牌香港快運在此次裁員計劃中得以幸免。香港快運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港聯航空,起初是以浙江寧波等內地二線城市和香港之間的客運為主,但自2013年前后開始大幅拓展日韓等東北亞航線,是香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廉價航空。國泰航空在中期報告中指出,香港快運由3月23日停運至8月1日,期內虧損達7.79億港元。
“最后一根稻草”
成立于1946年,在香港航空業壟斷多年,國泰航空曾經風光無限,更多年獲Skytrax評為年度“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然而,近年來業績連連虧損疊加社會沖突、疫情等多重打擊,國泰航空股價一路下挫,最新股價相比2010年底逾20港元的歷史高位,累計跌幅已超過70%。更不幸的是,其在2017年11月被剔出恒生指數成份股之列,失去逾30年的“藍籌股”地位。
事實上,國泰航空的業績在疫情發生以前已經深陷業績泥潭,疫情沖擊成為壓倒國泰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開始,國泰航空出現連年虧損的窘境,兩年內合計虧損18.34億港元。在 2018 年短暫扭虧為盈后,到2019年下半年又虧損4.34億港元。
一直以來,運營成本高于其他競爭對手是國泰航空的一大軟肋。根據中期業績報告,截至6月底,國泰集團在全球員工人數超過3.3萬人,較去年底公布的3.42萬人減少1200名。其中,香港地區的員工為2.76萬人,較去年底公布的少約600人。國泰今年上半年的凈虧損已高達98.7億港元,其間員工支出高達74.2億港元,占營業開支逾20%。
為節省成本,集團今年分別于3月及4月宣布關閉溫哥華及美國所有外站,裁減433名機組人員。國泰及港龍今年上半年的員工開支為74.2億港元,同比減少17.9%,是集團近十年以來員工開支首次錄得雙位數跌幅。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航空業受到巨大沖擊,國泰此前已著手進行該公告所述的資本重組計劃,推行了多項現金保存措施,包括暫停非必要開支、推遲飛機交付、推出特別休假計劃及實施高級管理層減薪。
由于疫情影響,非香港居民入境仍須接受強制檢疫,航班需求疲弱。香港國泰10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國泰航空與國泰港龍9月合共載客4.706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暴跌98.1%;每日載客僅為1568人次,同期收入乘客千米數同比減少97%。乘客運載率下跌48.8個百分點至24.9%。今年前9個月,載運乘客人次較去年同期下跌83.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翻查數據發現,國泰客運量雖然自第二季度起,已開始逐步復蘇,相比4月的1.85萬人次的低位,9 月已大幅反彈逾 2.4 倍。然而,與今年1月301萬人次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未來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而復蘇的步伐顯然相當緩慢。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航空客運量須待2024 年才有望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假設現行研發的疫苗證實有效并能于2021年夏季成功在全球推出,公司預期2021年上半年的客運運力將遠低于25%,而2021年全年的客運運力將會低于50%。”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表示。
*本文來源:21財經,作者:朱麗娜 ,原標題:《航空從此再無KA 國泰22億重組自救的背后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