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我前幾天反復看了幾遍Slides,覺得現在很少有人去收集這么詳細的數據,有幾頁的數據可以推測出關于互聯網創業很有意義的信息。
概括性的內容在贊同數高的答案里已經有了,我主要結合自己在硅谷和FB的經驗得出一些見解,特別是我覺得對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很有營養的部分。全部都耐心看完的人最后肯定會覺得受益匪淺。
所以,如果看,請深看:
首先介紹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凱鵬華盈,成立與1972年,為美國最大的風險基金,背后的LP是各大高校的基金會。合伙人 John Doerr 一直是我的偶像,也是IT風投界的上一代教父,手下所投公司:Amazon,EA,Google,Etc。Steve Jobs在世時,他成立了 iFund,用來投資基于iPhone App的公司(在一屆WWDC的 “One more thing” 中)。
另外還有克林頓時代的美國副總統 Al Gore(戈爾),此君后來投資 Mike Matas 和 Kimon 的團隊,出產 Push pop press,并斬獲當年的 Apple Design Award (后來團隊被Facebook,Mike Matas 和 Kimon 后來成為 Facebook Paper 的核心成員,此項目開源出 Pop animation library)。
不過最近幾年來,KBCP還真投得不咋地,在中國更是,比不上賭賽道的紅杉和后起之秀 Andreessen Horowitz,我想唯一的亮點就算是KPBC成功投資 DJI 大疆創新 吧。而DJI的創始團隊也被 John Doerr 邀請到他在加州的家中共進晚餐,可謂是華人的驕傲!好,言歸正傳:
1.
Feature Phone:功能手機,就是之前的諾基亞。之前我以為周圍的人(硅谷或者中國)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機,現在看來,全世界的比例才40%,所以智能手機上的用戶數以后還會繼續增長。
另外世界上只有73%的人使用手機,還有27%的人沒有手機。看來很多數據,并不像我們感知的那樣。這里的數據是全球,中國具體數字我們也不知道,所以只是讓人感知一個全球的情況,不意味著可以來直到中國人創業。
2.
第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左側當年的Top15公司,現在還在的有幾個?由此可知,右側大部分大家覺得如日中天的公司,20年后大多數也會以倒閉告終。
當然很多人心想去你大爺的,老子不信,比如說Baidu會死?Tencent會死?Facebook會死?etc。這里打個賭,按照歷史來推斷,上面Top15 80%都會死。感嘆互聯網這個行業變化實在是太快。另外可見Apple的偉大之處,唯一個堅挺在Top10位置的公司,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偉大公司。
Netscape(網景)雄踞榜首,后來被微軟憑借綁定Windows干掉(最后被AOL收購)。不過當年它的創始人 Marc Andreessen 和其中的第一個PM Ben Horowitz 繼續在風投界大紅大紫。
Marc是Facebook的早期投資人,現在還在Facebook的board上坐著。Ben寫就書籍《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創業維艱)。他們的 Venture Capital Firm "Andreessen Horowitz" 也是無數創業者想去 Pitch 的對象:
看公司的平均市值:前15公司的總市值翻了100倍。可以斷定,以后肯定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市值刷新高,而Apple的市值超過Trillion市值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Facebook,Alibaba和Tencent這類公司也會紛紛超過Trillion市值。
很多人覺得現在的公司估值高得嚇人,只是刻舟求劍,不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看公司所屬的國家:之前大部分公司是USA,剩下一家Germany一家Canada;現在China互聯網公司占了四席。這是一個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一向以軟件業自豪的印度,還有其他發達國家比如日本德國,他們的公司在哪兒?印度人在硅谷和其他美國公司里可牛逼了,但是他們英語的普及和開放的市場,直接導致國內的軟件公司被美國公司干死。
中國的防火墻以及制度壁壘,說是閉關鎖國也好,或者地方保護也好,但至少讓我們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在市值上和老美公司排排坐 :)看行業:搜索,電商中,美國和中國都有企業上榜。
另一方面,Salesforce所在的企業服務行業,中國互聯網貌似還沒出現一家夠大夠有前途的,在這個領域是否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呢?最后Netflix上榜了,可見在視頻平臺方面,創造自己獨特的內容(國內喜歡談的IP -- Intellectual Property)真的是越來越重要!
3.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在每個用戶上的營收, MAU: Monthly Active User 月活躍用戶。 Facebook作為一個MAU上 10億的公司,依然能保持13%年增長,在贏利方面保持29%的年增長很了不起。而Facebook現在90%以上的利潤來自News Feed Ads,而這個項目則是有一個中國工程師開創和主導的,我會在接下來的知乎專欄里,介紹Facebook的這位華人工程師“葛爺”和他主導的Facebook的贏利發動機 News Feed Ads。
4.
Vertical Viewing: 垂直顯示,說的是圖片和視頻的顯示。這里很有共鳴,多少次打開微博上的視頻,朋友圈里的視頻,或者懂球帝里足球集錦視頻是,我們不得不反轉手機?不然視頻上下是大片的黑色空白區域?以后的視頻廣告應該越來越多地考慮垂直屏幕。
5. 聊天工具類
左側的使用率最高的十個App中,Facebook公司的占據4席,由此可見Facebook現在在移動社交這一塊的霸主地位。
Whatsapp: 8億用戶,60%的年化增長;而微信 5.49億用戶(絕大部分在亞洲和華人),而年化增長率只有39%。微信的增長率已經開始放緩,同樣預示著微信的全球化或者說騰訊的最近一次全球化嘗試照樣以失敗告終。
我這次在硅谷正好見了不少Messenger組的同事,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也就是老美的角度)分析了微信為什么在歐美會鐵定失敗(不是由于政府因素,而是產品本身),我晚點時候我專門把和他們討論的內容分享出來。
我覺得咱們中國人一方面在嘲笑外國人不懂中國,外國產品在中國越來越不好用的同時,也應該開始多反思自己的產品同樣也無法越過這條可怕的文化鴻溝。
另外Facebook Messenger憑借Facebook強行將主app里的消息功能去掉,強迫用戶下載Messenger這一“大棒”政策,獲得了200%的年化增長。
從道義上說,Facebook多少有點“強奸”用戶的含義,但是單看數據,其實Messenger在美國的增長不可謂不成功。而且Facebook一直以來就是這種大棒的風格。更加耐人尋味的其實是 校內網。
很多人可能忘記了,3年前校內網同樣也強行將Messenger從自己的主app里去除,然后強推人人Messenger app,但是得到災難性的后果。不得不在一年后又把聊天功能加回到主app中。
由此可見,戰略相同的時候,執行和戰術依然非常地重要。很多現在中國的創業公司,企圖只是簡單拷貝一個國外公司的模式回來,甚至高調宣稱“模式只要正確,談執行已經過時”的觀點,都是極其錯誤的。
6.
Facebook Messenger已經在美國開始建立自己的一個生態系統。從支付,到電商,到廣告。
7.
Twitch 是著名的直播網站,類似與國內的斗魚等直播平臺。YY也在做這方面的業務。這頁說明了這方面的市場依舊很大,值得創業公司去拼。我之前在FB就職的時候,經常去上面看韓國Pro的星際第一視角直播,甚爽。
8.
AirBnB,不用說了,這是一家偉大且極其有前景的公司。我這次從灣區一路去LA游玩,路上都是住AirBnB的房子。房間各式各樣,有Hollywood Hill,Beverley Hill,還有Malibu的豪宅(繼承者們中金嘆的房子),價格還很便宜。
我現在更新自己對于灣區四小龍的評定,AirBnB現在超越Uber,Square和Snapchat,排名第一。我個人上周也去訪問參觀了AirBnB,還和前同事們聊了很多AirBnb模式的問題,后來會發知乎專欄。
9.
US大多數人同意:1. 手機難以離手;2. 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看手機;3. 每天使用手機2小時以上;4. 5年后,手機上可以干一切事情。在中國,上面的4點也適用于絕大部分人。朋友的有一個比喻很形象:手機越來越成為人類的一個器官,當人們找不到這個器官時,會表現出不知所措,魂不守舍。
10. 北美O2O公司一覽:
上圖為當下在硅谷最火的O2O公司,重點介紹幾個:
Uber:國內已經開用,打車;
OpenTable:美國火熱的訂餐訂位網站。商家和OpenTable合作,用戶直接在OpenTable上選擇預訂時間和人數;
Caviar:外賣O2O,類似 餓了嗎,淘點點;
Munchery:這次在灣區第一次試用,特別喜歡。UI設計地很精致,逼格很高。廚師直接連接用戶的O2O平臺。
Instacart:之前很火的生活日用品和蔬菜水果O2O公司。這次在硅谷在美國的風投和Instacart的人討論這個模式在中國發展,覺得100%模仿的Instacart的公司在中國必死。
AirBnb:不用多說了。灣區四小龍公司里個人認為排名第一。
Postmates:同樣在硅谷特別火的一個公司,同城物流的互聯網O2O公司。以食物外賣為主,但其實什么都可以送(比如星巴克,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
11.
無人機以后的使用領域會越來越廣泛。DJI(大疆創新)牛逼呀!最近我也入手了一個Phatom3來練手一下。朋友婚禮,湖南衛視的節目,越來越地開始使用大疆創新的無人機。----- 上半場先寫到這里,下半場主要介紹中國部分。
Okay, 現在,下半場繼續!
12.
這里提到了有害的病毒在不斷地傳播,有病毒也有惡意廣告。在中國就不用說了,各種病毒和流氓軟件橫飛。有時候某運營商的廣告也會被嵌入到瀏覽的頁面里。頁面里有提到大于20%的入侵來自于公司或者組織內部的人。對于移動來說,偷取用戶信息和釣魚的惡意頁面越來越多。
13.
globalization:全球化
這里提到了全球化對于美國人工作的改變,全球化在《地球是平的》一書里被詳細講解,里面提到了70、80年代美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紛紛倒閉,制造業向墨西哥和亞洲轉移。類似的問題也同樣存在,只不過隨著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人力成本的提高,美國的制造工廠越來越地回歸(比如Apple的一個組裝工廠)。
Peter Thiel在自己的《Zero To One》里面也提到 Globalization 和 Technology 的辯證關系,前者是廣度發展,后者是深度。另外Peter斷言:“盡管現在世界上大部分覺得globalization是很多國家發展的動力(比如中國---拿來主義),但是真正最終改變世界的還是 Technology(技術革新)”。
另外Mobile Connectivity也的確在無時無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我還在硅谷的時候,平時啵啵啵地手機一直有公司郵件和Facebook信息進來,回國之后,發現大家郵件是用得比較少了,但是在微信上的社交和工作更加頻繁。工作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開始無時無刻地侵入于我們的生活中。
14.
我最喜歡的一張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張圖來了。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民生產總值,也就是我們過去10多年以來津津樂道的GDP又超過了誰誰誰,現在排名第幾云云。
同時看最下面小字部分:"data post 1980 based on IMF data (GDP adjusted fo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后面的 GDP adjusted fo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表示GDP數值根據國內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來配后。
比如:在中國一個雞蛋多少人民幣和美國一個雞蛋多少美元(同理等其他物品),然后配平后得到的GDP數值。從這張圖來看:1835年及以前:中國GDP(紅線)雄踞世界第一,超過人家歐洲(綠線)一個洲,印度(黃色)還不錯,美國(藍色)是侏儒,拉丁美洲好像沒有GDP -_- ;
不過1800年以后,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世界的GDP開始騰飛;此時中國為清朝道光十五年,也就說在中國在清朝中期和之前,GDP一直雄踞世界第一,超過人家歐洲一個洲。
1890年美國GDP第一次超過中國,此時距離美國1776年萊克星頓的槍聲打響114年,距離1865年美國內戰結局25年;中國處在清朝光緒年間,距離1840鴉片戰爭剛過去50年。
也就是說,即使在爆發鴉片戰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中國在50年世界里GDP依然領先于美國。在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資本主義世界的兩次經濟危機:
1929-33年的“Great Depression” 大蕭條!百度百科內容:“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黑色星期四”。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國還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上升到258,人們見面時不談別的,只談股票,直至9月份,美國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地向公眾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
但是,10月24日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由5000多億美元的頂巔跌入深淵,使5000多億美元的資產,一夜間,化為烏有,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從此,美國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
大家把上面的話和現在中國股市A股,創業板和新三板結合在一起腦補一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1933年,羅斯福上臺,實行“羅斯福新政”:在保存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民主的前提下,拋棄自由放任、全憑市場機制那只看不見的手自我調整的政策,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改變局部生產關系。
(其實就是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從上圖可以看到,之后迎來了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直到1948年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圖上1950年前段第二個下降點)。而上圖來反映出美國GDP增長最快的地方為二戰時期,說明二次大戰(即使后來參戰打德國和日本)沒有傷到美國經濟反而使其發了一筆戰爭財。
這也解釋了二戰后美國甘愿通過馬希爾計劃來反補歐洲。圖上后續幾次美國GDP的下降基本上是經濟危機,比如1980年,比如1989年,比如2000的 .com 泡沫,和 2008 年的次貸危機。
今年30年美國GDP所在世界比重一直下滑,唯一有小增長的是1991-1998年的克林頓時代,克林頓總統的偉大之處可見一斑。他的個人魅力,對美國經濟的把控還有強大的people skill在美國的總統中首屈一指。
當年美國記者被朝鮮扣押,只有頓哥有能力過去把人帶回來---因為頓哥和金胖私交不錯!中國方面:1820年以來中國GDP所占世界比重一路下滑。1949年偉大的新中國成立,然并卵!真正的拐點來自1978年-1979年左右:1976年三中全會糾正“文革”錯誤,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從此中國走上了經濟騰飛的道路。小平同志功不可沒。
印度GDP軌跡和中國類似,也是在1978年左右開始經濟復興。縱觀整個人類歷史,中國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雄踞世界GDP第一(清朝和之前就如此)。所以最近100年我們GDP排名非第一是我們的恥辱,是我們自己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重返世界第一不是應該傲嬌,而是欣慰,這只是我們拿回本來就應該屬于老祖宗的名次。2014年,中國的GDP(在按照實際購買力配平的情況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知道為什么這個中國政府沒有大事宣揚,看來開始變得務實了。
左圖為純美元GDP,右圖為按購買力配平后的GDP。重復那句話:應該欣慰,而不是傲嬌。中國在左側純美元GDP超過美國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GDP的本質是人口,人口越多GDP越有優勢,另外科技也是生產力的一個很大加成系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則是通過科技優勢來保持GDP領先。
中國科技慢慢改上(全球化,技術引進,抄),以13億+的人口來看,其實早就應該GDP第一,只是我們之前做得不夠。在CMU的時候,有一次我們教授和我爭論,我說中國人口太多是一種負擔(和你們一樣,我從小就受到計劃生育的教育),搞計劃生育是正確的。
他說不是:“人既是資源的consumer,更是GDP的producer。中國政府只看到了前者,而忽視了后者。中國的計劃生育為給帶來了人口負增長和一代人(或兩代)的親戚關系失調,會在以后的中國越來越嚴重地突顯出來。”
15.
此圖表明:1. 世界貿易占全球GDP的比例越來越重;2. 改革開放是世界的大趨勢,而閉關鎖國是將被時代拋棄;3. 貿易如此,信息和互聯網應該亦如此。
16.
美國:服務業(第三產業)占比會越來越重,而制造業比重會下降。美國的現在,是中國以后的發展趨勢。
17.
員工最在意的福利:1. 培訓和職業發展。2. 彈性工作時間。3. 獎金。
18.
電子商務的比例穩步增長,但是依然低于10%。中國更甚。所以Alibaba,JD,VIPS和聚美都是可以在美股繼續買入的對象。
19.
阿里巴巴牛逼之處可見一斑。
20.
美國的趨勢是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這預示著類似Hire Freelancers & Find Freelance Jobs Online之類的公司在中國現在可以開始占先機。創業者的敏銳嗅覺體現優勢的時候到了。
21.
看右側的服務業,airbnb和uber再次被提及。要去下一個Facebook和Google的硅谷同學,要去就去airbnb和uber,這兩位現在是灣區四小龍并列第一。注意:不是square或者pinterest或者snapchat。Upwork在中國可以開始引入和模仿。
22.
市場創新者更能吸引用戶。注意:消費者首先被驅動,其次才是企業用戶。也就是說 To C的服務被 To B的先開始創新起來。而創新者應該重點注重的細節:
1. 移動設備上的體驗要好(至少要有移動適配的App);
2. 多運用社交媒體和新媒體做市場推廣;
3. 用 打分和評價系統 來保證服務質量(比如Uber,AirBnB,滴滴等)
現在中國市場的篇章開始!
1.
來自 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資本,牛逼!Portfolio下面的公司有百度,滴滴,京東,美團,去哪兒,騰訊,etc (Portfolio Companies)
2.
肯定了騰訊在中國的霸主地位:Massive scale + Engagement,量大用戶活躍度高。除夕一天發了10億個紅包,2億用戶搖了110億次。
同時這里沒提的一點是,通過紅包通過搖優惠券,微信吸引了兩億用戶來捆綁自己的銀行卡和信用卡,騰訊瞬間成為支付一霸。這些支付信息,還有朋友圈的廣告,騰訊還沒開始發力贏利,還沒有購買騰訊股票的朋友趕緊了!
3.
微信依舊成為信息分發的第一大渠道。而微博有點日暮西山。(持有微博股票的伙伴注意;當然這里也不推薦去做空微博)
4.
自己看,政府關系做得好!
5.
食物外賣O2O:餓了嗎,美團,淘點點,百度(外賣?百度外賣?我土了,不太懂。。。)和其他。
外賣專門被擰出來是因為頻次高且剛需,潛在市場最大!This is a big deal!
6.
每個人現在都開始做O2O了。之前領域的隨便什么巨頭,不做一點O2O,不做點互聯網金融,現在都不好意思出來給別人打個招呼。這是全民大躍進的時代,這是全民大煉鋼鐵的時代!我興奮!我激動!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高爾基,《海燕》)
7.
中國今年著名的兩次并購。滴滴快的合并后市值估算為60億美金,58趕集則是100億。前者要接受來自Uber,易道和神舟的挑戰,后者則是要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和一個專業對手競爭,其實都不容易。“路漫漫其修遠兮,...”
8. Internet of Things 開篇!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KPCB認為,小米現在是物聯網的潛在老大。我們先看智能手機領域:每年227%的增長。很恐怖!但是要強調一點的是,可能很多人都忘記了,小米剛起步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初的時候,多少人在嘲笑它?
說它搞饑餓營銷,其實銷售量還不如三星的幾分之幾;
說它抄襲蘋果的設計,自己沒有任何創新;
說雷布斯喜歡模仿別人的發布會,但是鄉土口音太重;
還有說小米手機的硬件組裝粗糙,物料成本極低等。
萬事開頭難。
產品是需要打磨的。
創業團隊也是。
9. 更加細節的一張圖
小米(黃色)對比三星(藍色)。 我想我們都應該為民族企業打敗韓國企業而鼓掌,雖然我們很多人喜歡都敏俊喜歡繼承者們。
看另外幾家,Huawei的表現其實很驚艷,作為一個老牌網絡公司,能轉型開始做手機,份額還能穩步上升,很厲害 --- 讓人想到之前IBM公關的一句話“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蘋果一直就是高逼格的第一把交椅,好的產品的確是受到所有人的青瞇。最后,聯想在走下坡路。
10.
讓人恐怖的小米生態系統:比中國的山寨廠更有設計和技術含量,比蘋果速度更快更野蠻生長。
完全就是把之前中國制造的優勢和現在中國人越來越高的教育水平相結合的模式,很讓人敬佩的公司。特別是它右上角的智能家居已開始涉足,還有右下角的那一堆外設產品。
11.
標題上:從2013年以來5倍增長,也就是遠超過100%的年增長率。總有3億人在小米的網店上進行購買。
12. 印度情況
兩張圖結合在一起說明。第一張圖,美國1990年開始IT互聯網公司起步,中國在2002開始,于是Mary預測2014年開始印度將會涌現一系列的互聯網獨角獸出來。比如今年WSJ的billion dollar公司列表里面的 Flipkart,這個號稱是印度的“阿里巴巴”。
我個人的看法是印度的民族IT公司已死,被國際的互聯網巨頭瓜分,除了線下特別重的領域。從上面第二張圖就可以看出。而中國的互聯網防火墻好,或者文化壁壘也好,或者制度壁壘也好,很好地給中國互聯網公司提供了一塊樂土(同樣也是內部競爭激烈的角斗場),每個在這個角斗場里面出來的公司都是一個競爭力強的鱷魚。
另一方面,看上面第二張圖:印度市場的大部分服務已經被國際公司瓜分完畢,接下來要做就是國際公司(比如facebook)成為他們分部,做一個本地化服務。
印度部分到此為止,畢竟不是我們的關注重點。
13.
這個圖里顯示的是 上市公司的估值 和 VC估值 的熱度和NASDAQ的關系。頁面上的觀點是 現在的總體市場規模不日2000年泡沫時期,但是比1999年要高17%。如果按照保守估計同時在算上這15年以后正常的通脹的話,我們離泡沫還有3-5年的“安全期”。
14.
飛行器(DJI)的大量使用,導致了很多地方開始制定法律來規定什么地方可以飛無人機。比如上次我在Stanford前院飛的時候,就被Security叫住,說要我飛下來,學校里面已經明文規定不允許飛。
15.
最后兩張圖,第一張是世界各大互聯網市場的情況,第二張為各大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情況。在前者圖中,大部分國家的滲透率都達到80%以上,而中國只有47%,這也預示著中國互聯網市場還有50%多的潛在增長性。
后者中,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也才38%,雖然在發展中國家中算高,但也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另外發達國家中,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兩個國家是UK和Japan,分別為90%和86%。
最后
所有這次我覺得亮點的內容我就更新于此了,最后感謝大家給我點的贊,在下面給我評論和給的鼓勵。沒有你們對于我第二部分的“催促”,我想我可能根本就堅持不下去。
最后用這張圖作為結束:
看到上圖紅線的軌跡(特別是最近30年),很興奮也很有成就感,但是GDP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也只是拿回了本應該屬于我們的名次。
如果按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我很有信心在10年和20年內看到中國GDP兩倍于美國,到那個時候,我想我們才可以高呼中華民族走在了實現偉大復興的軌道上 (Launching rocket traje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