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Uber 大舉殺入中國同時,“滴滴快的”可能也在積極反向進入美國。
我從北美獵頭圈獲得的消息:國內一家頂尖互聯網公司要在美國建立研發中心,月底 CTO 等高管會直接飛到美國做現場面試。而這家互聯網公司,具有如下特征:
“已完成多輪融資并將于 1-2 年內上市”;
“細分領域市場份額做到 90% 以上”;
“背后資本是阿里巴巴和騰訊”;
那么,它最可能是誰呢?
“滴滴快的”?
如果做排除法,這三個充分必要條件,僅第三項“背后資本是阿里+騰訊”,基本已可以排除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騰訊和阿里,能在一起投資實屬不易,兩者在資本方面的聯手近年才開始發生,美國市場代表是 Snapchat。
騰訊在 Snapchat 融資 B 輪時進入,時間是 2013 年 6 月;之后,坊間一直傳阿里想入股,直到阿里真出現在投資名單,是今年 3 月,阿里砸了 2 個億美金。
而兩者在國內市場聯動,共有三次披露:第一次發生在 2013 年底,雙方聯手進入 Fintech 即互聯網金融領域,成立“眾安在線”:阿里持股 19.9%,是最大單一股東;中國平安、騰訊分別以 15% 并列第二大股東。
第二次,發生在 2014 年 11 月,通過二級市場操作,阿里、騰訊分別持股華誼兄弟 8.08%,并列第二大股東;第三次,馬云、馬化騰參與中國平安的定向增發。
而“滴滴快的”合并,無疑是兩家在資本聯手層面最受輿論矚目的一次:
阿里在“快的” A 輪進入;騰訊則在“滴滴” B 輪進入。兩者今年初突然合并,合并之糾結,滴滴天使投資人王剛曾有自述:
“滴滴創始人程維和我在阿里巴巴 B2B、支付寶商戶事業部期間一起共事多年。2012 年我們先后離開阿里,準備創業。”
“利用逆襲‘搖搖’這次機會,我們開始了 B 輪融資,并做出我們最糾結的融資決定——接受騰訊投資。
通過幾次和騰訊的人打交道,他們給程維和我留下正直、簡單和友好的印象。但對我們從阿里離開的人來講,是要過心里這道坎的。”
“如果不拿騰訊的錢,我們最大擔心是:快的已經拿了阿里投資,如果騰訊等不及,轉身去投資‘搖搖’,滴滴將非常被動。此外我們優勢在線下,如果微信強大入口不為我們所用,滴滴就失去一個最好戰略資源。程維和我在一個足浴店里進行了最后討論,我傾向騰訊跟投,他傾向騰訊領投。結果是我妥協了。”
“融資后,形勢起了些微妙變化。是繼續火拼,還是握手言和,共同面對其他競爭者,雙方開始認真進行更有誠意的溝通。阿里和騰訊態度也都變得更開放。”
“(合并后)市場競爭遠沒有結束,我們因為共同敵人走在一起,Uber、易到仍是活躍競爭者,新傳統租車巨頭也會擠進這個領域,移動出行是個非常廣泛的領域,‘美好出行’征途才剛剛起步。”
國際化野心?
再來看看這個團隊的基因/野心,同樣來自王剛自述:
“補貼大戰進行同時,有一天,程維打電話告訴我,他想挖柳青過來。我當時狠狠吃了一驚。這兩三年來,我對我投資或孵化的 CEO 們講的最多一段話就是:“一定要持續找更牛的人,最初你們都是帶一幫一線人員打仗,很快你帶的將是經理、總監、副總裁。看你領導力水平最核心的是看你能領導誰,誰愿意跟你混。”雖然我也覺得程維是個沒給自己設限的 CEO,但敢挖柳青,還是超出我預料,程維太敢想了。”
插播一下柳青背景:柳傳志之女;2000 年北大計算機系畢業;2002 年獲哈佛碩士學位;同年加入高盛(亞洲)集團投資銀行部負責“分析員工作”;2004 年轉投直接投資部工作;2008 年晉升執行董事;2012 年晉升為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是高盛史上最年輕董事總經理之一。
“在我看來,她和程維商量站在一起時,肯定是要打造一個數百億美金的公司,否則對不起他們的代價。”
“記得去年我們 D 輪融資拿到 DST 一億美金后,DST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尤里.米爾納曾到滴滴,說了三句話:‘第一、Uber 要滅了你們;第二、如果要活命,只有一個辦法,和‘快的’合并;第三、合并后,我可以再給你們十億美金。’
可以看出:這是個非常 Aggressive 的團隊和董事會。而目前,“滴滴快的”和 Uber 融資戰火已經燒到什么程度:
Uber 去年底美國拿了 12 億美金;又從百度拿了 6 個億美金;今年 2 月,又拿了 10 個億美金,現在傳說,還要在中國市場繼續融資;
“滴滴快的” 5 月拿了新浪微博 1.42 億美金,目前也傳正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將因此增至 120-150 億美金。
那么:“滴滴快的”這些錢,都將花到哪里去呢?我和幾個朋友討論:
國內針對司機端補貼仍然停不下,尤其是專車業務,Uber 給司機補貼很高(Uber CEO 今年計劃向中國市場投資 10 個億美金);
暫時很難想象雙方戰場往中國二、三線城市轉,一個三線城市的出行不是痛點,性價也不會太好,因此擴張城市應該有一定條件;
“滴滴快的”現在/未來一定會重視國際化,跑到美國來和 Uber 正面較量,海外的華人同胞也
確實不少啊;
越和 Uber 對標,估值越高,如果能像 Uber 全球接近 100 個城市拿下幾個城市,做出氣勢,錢再進來不是問題;
不過,現有跡象看,“滴滴快的”美國現階段目標,應該還在“技術改進”和“人才挖掘”方面,Analytics is very important to drive operation efficiency。
再補充一個信息:我幾個朋友在美國用 Uber,回國時,死都不肯裝“滴滴快的”,因為覺得用起來復雜。這還是兩個用戶體驗不太一樣的軟件,我回國時,也死都不肯裝,覺得繁瑣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