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衣食住行”是人生最重要的四件大事之一,已經喧囂兩年的打車APP找到了那些需要頻繁出行的消費者的痛點,而現在比出租車還便宜、更加舒適的專車服務已經開始逐漸滲透到消費者中。
專車剛剛出現時,面臨更多的是交通部、交管局等政府部門對其合法性的表態,但在過去一個月里,中國的專車市場一直處在動蕩中,等從融資、燒錢到營銷都開啟了全面戰爭,希望將更多的用戶、司機招致自己麾下。
支招:北京如何選擇專車服務?
從目前來看,雖然專車APP的數量并不多,但對于很多用戶來說,同樣存在選擇癥:如何才能嫻熟掌握最好的出行姿勢?在哪些時間去哪個地方應該用哪些叫車軟件?近期,騰訊科技通過親身體驗,整理出《北京出行指南》。需要強調的是,專車APP在每個城市的補貼力度并不一致,本文僅以北京數據為準。
1、人民優步最便宜 滴滴優惠券最多
滴滴專車:每天兩單免起步,另外兩單可以用滿2免1的優惠券,通過分享可獲得相關優惠券。15元起步價,2.9元/公里,3-5元每5分鐘,超過15公里每公里加收1.5元,夜間每公里加收1元。
滴滴快車:滿2免1優惠券。0元起步,1.5元每公里,0.25元每分鐘,最低消費10元。
滴滴順風車:分享有優惠券,有1分錢打車的活動。
神州專車:充100送100,活動在持續進行,偶爾會有小額優惠券。15元起步,2.8元每公里,0.5元每分鐘。
易到用車:每完成一單會有8至12元的優惠券,但優惠券的時間時限都比較短,近途偶爾會出現免費打車,遠途偶爾會出現減免。10元起步,0.6元每分鐘,4元每公里。
Uber(含人民優步):邀請他人用車會得到優惠券,有免費用車的機會。Uber起步價為18元,每分鐘0.7元,每公里3.85元,最低收費30元,而Uber旗下人民優步費用為同等級出租車的70%左右。
小結:價格方面滴滴快車和人民優步價格不相上下,人民優步略微便宜一點,易到最貴。優惠券方面則是滴滴力度最大,神州專車適合企業大量充值后用車,易到用車的優惠力度較小。
2、滴滴好叫 易到好車
滴滴專車:北京所有地區都很容易叫到,服務水準參差不齊,絕大部分能做到車內車外整潔,但司機有時會出現不認路的現象。
滴滴快車:前一段滴滴主推,但目前非早晚高峰期間很難叫到車。司機基本沒有服務精神,態度比較差。
滴滴順風車:需要預約,但和司機溝通后,基本都可隨叫隨走,很容易叫到。
神州專車:軟件響應速度較差,基本等待上車的時間都比較長,車的數量偏少。車內環境很舒適,基本都是平臺自有,服務水準較高。
易到用車:天氣不好及交通環境較差的時候反而叫車命中率較高。大部分車為平臺自有,部分為私家車,司機培訓情況較好,與乘客溝通也比較順暢,絕大部分對路況很熟悉,去機場有快速通道。也是唯一一個乘客可以自行選車的平臺。
Uber(含人民優步):系統強行指派,叫車比較容易,但在高峰期叫車會按照倍率計費。人民優步的進入門檻比較低,所以會有一些車的車況比較糟,司機不認路的現象也比較多。
小結:以車輛數量來說,滴滴專車是最容易叫到的專車,神州專車和滴滴快車現在數量較少。在服務方面,易到用車和神州專車的服務水準比較高。
3、科學叫車讓你的錢包更鼓
早晚上班高峰:家離單位比較近且不堵車,優先選擇滴滴專車;家離單位比較遠且上班時間規律,優先選擇滴滴順風車。
其他時間:優先選擇人民優步,其次選擇滴滴快車。
擁堵時間:不考慮費用優先考慮Uber(含人民優步),考慮費用優先選擇易到用車。
對車況要求比較高:優先選擇神州專車,其次選擇易到用車。
去不認識路的地方:優先選擇易到用車,其次選擇神州專車。
去機場:優先選擇易到,其次選擇人民優步和滴滴快車。
專車司機眾生相:月收入從三萬到八千
在解決了消費者的選擇困難癥后,一起將目光對準專車最重要的群體:司機。隨著專車的日益火爆,司機真的能從專車中獲得更高的收益嗎?
“我一個月上萬的工資,會偷你幾百塊的東西?”這是當年一個快遞員留下的豪言壯語,但在專車司機眼里,上萬的收入,曾經是多么的不起眼。
“月收入至少在3萬以上。”一位有超過3000單記錄的滴滴專車司機對騰訊科技表示,在滴滴專車補貼最瘋狂的時代,他每個月的收入都能達到甚至超過3萬。
在他看來,那是一個完全沒有控制的時間段,他辭去了原來的工作:一個銷售公司的部門經理。一個和他幾乎入行的司機收入更高,每個月甚至能夠達到4、5萬。他對騰訊科技表示:“我不刷單,想休息時就休息,有時間還會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回老家呆兩天,但收入仍然遠高于原來做部門經理。”
和這位部門經理不同,更多的專車司機采用的兼職模式進入專車行業。一位來自某省駐京辦的辦事員對騰訊科技表示:“駐京辦相對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平時也比較自由,只要是離單位不是很遠的單,就都可以順便接一接,就當賺個油錢了。”
這種心態慢慢成為行業主流,據騰訊科技不完全統計,北京專車司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有正式職業,僅僅利用上下班時間甚至工作時間接單。
但隨著司機競爭愈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專車接受程度升高,司機的收入水平也開始下降。該駐京辦辦事員對騰訊科技表示:“去年下半年,收入開始回歸正常,兼職的話每個月兩千到五千都有,專職的司機收入基本上在15000以上,有的司機每天只接四單左右,月收入也能超過2000。”
一位專職專車司機對騰訊科技表示每天都會通過不同的叫車軟件載客:“補貼下降很快,但和出租車相比,專車收入還是比較高,每個月至少能達到接近兩萬,而且車況遠好于出租車,開起來也很舒服。”
但是,補貼力度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相當明顯。
6月30日,2015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盡管雨過之后的北京天氣悶熱,但專車司機小張并沒有打開車內空調:“現在的收入比以前低了很多,沒有客人的時候,就不會開空調,等到乘客上車以后,才會打開空調。”
這似乎是現在專車司機們流行的心態,收入降低,能省則省。據小張介紹,他是滴滴的簽約司機,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6000元至8000元浮動。而另一些私家車滴滴專車司機,每個月的收入能超過1萬元,但要自己承擔相應的支出,最后的純收入也就在萬元左右。
和最巔峰時間相比,專車司機的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二,但據騰訊科技了解,大部分專車司機仍然喜歡這份職業:自由、車開起來舒服等是幾大理由,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即便收入大幅度下降,專車司機的收入仍然遠高于出租車司機。
今年上半年,滴滴推出快車,Uber推出人民優步,這兩個比出租車價格還低的新產品讓一些出租車司機叫苦不迭。在最近一次出租車出行中,司機向騰訊科技抱怨快車價格:“現在我們根本就攬不到活,只要看拿著手機站在路邊的,基本就是用叫車軟件的。”
該司機對騰訊科技表示,原來每個月的收入不足6000,也享受過一段叫車軟件的紅利,但現在每個月的收入只有大概3000元左右,未來考慮轉做專車司機。
據騰訊科技了解,目前每個叫車軟件平臺上司機的收入相差不多,專職在1萬元以上,兼職則在2000元到6000元之間浮動。
但一位專車司機也對騰訊科技暗示“額外”收入成為其收入的大頭:“如果正常開,每個月可能只有1萬塊,但我現在的收入接近3萬,你覺得我會正常開嗎?”
營銷戰火爆:Uber側重趣味 滴滴務實
為了拉攏消費者和司機,和兩年前的打車APP大戰一樣,各家專車公司在營銷方面做足了功夫。
6月25日,神州專車發布的一組名為“Beat U”的海報引爆朋友圈,一向以營銷著稱的Uber也成了被營銷的對象。 在多家網站事后發起的投票中,網友幾乎都一邊倒地站在了Uber一邊。
在Uber的支持者眼中,神州專車的行為太不光彩。此舉頗有“自毀式”營銷的味道,神州專車雖然成為了眾矢之的,但也讓更多用戶關注到了神州專車。
當然,事件的另一方Uber可能也并非人們想象的那般光明磊落。在美國市場, Uber發動大量員工同時用Lyft叫車,然后又取消,這樣Lyft平臺上的司機就會棄Lyft而去,轉而投向Uber的懷抱。
在中國市場,目前還沒有爆出Uber采用類似的方法來打擊競爭對手,但其卻在營銷層面卻做足了功課。Uber在中國的營銷體系并非自上而下按層級傳達,而是去中心化,在每個城市都有幾個人的團隊,各城市都可以“就地取材”,玩出自己的花樣。
例如,Uber杭州曾在今年三月推出“一鍵叫船”服務,Uber用戶可以在杭州西湖碼頭邊,預訂人工搖櫓船出行和游覽西湖。四月, Uber杭州表示,將在中國推出首個“一鍵叫直升機”服務。Uber類似的服務還有,一鍵呼叫CEO、一鍵送雪糕,春節一鍵叫舞獅隊等等。
比起Uber的好玩、新奇,滴滴則比較務實,營銷活動普遍更為接地氣。滴滴快的線上營銷主要在微信和微博,尤其在微信平臺上持續領先。微信朋友圈也許讓你錯過了不少重大新聞,但滴滴的紅包卻總會時不時地出現。在微信平臺上占得先機,保證了滴滴在線上營銷方面立于不敗之地。
此外,滴滴最知名的事件營銷要數今年4月15日發起的“北上廣深票選PK吸血加班樓”,一起票選北上廣深四地全城辦公樓,誰加班最狠。
該活動一上線便刷屏朋友圈,24小時內活動頁面點擊率超過250萬,并收到了70萬張“選票”。
此外,滴滴的營銷還與中國傳統的風俗習慣結合緊密。今年6月,滴滴在多個城市推出“一鍵叫小龍蝦”;在端午節時還可以“一鍵復活屈原”,若附近有扮演成屈原的專車司機接單,就能享受“屈原”免費將粽子送上門的服務。
除了這些,滴滴的營銷也會考慮到各個城市的生活習慣,如在成都推出了 “一鍵呼麻友”功能 。成都人民對麻將的熱愛已經人所共知,滴滴近日就在成都上線了“一鍵呼麻友”的服務,用戶“三缺一”時可通過該公司旗下的一號專車APP呼叫麻友,未來滴滴打車的APP也將開通此服務。
當然,出行領域的營銷多數還要建立在燒錢的基礎上。Uber計劃今年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并在明年內擴張到其他50個城市。滴滴快的本輪近20億美元的融資,也正是為了充足彈藥,應對Uber的瘋狂進攻。
Uber最高為司機提供相當于車費三倍的補貼獎勵,正是為了讓其在中國市場能收獲和美國一樣驚人的發展速度。即便不能盈利,也可以在人口眾多的中國獲取海量用戶,為資本方講一個更圓滿的故事。
不過,出行領域用戶的忠誠度實在太低,選擇標準更傾向于誰家便宜就選誰,一旦停止補貼,很多用戶必將流失。所以,出行領域的燒錢并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