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張某燒得一手好菜,心情高興的時候,放到走著旅行平臺上面,很快收到了大量游客的用餐請求,在美味佳肴被人肯定后,還可以得到滿意的收入”。
走著旅行創始人兼CEO崔濤在團建拓展中跟員工暢談這個情景時,走著旅行剛好成立了一周年。跟其它很多在線旅游公司一樣,走著旅行也聚焦服務自由行客人,以提供目的地服務產品為主。
據此前首次披露的消息,走著旅行剛剛宣布的獲得超過5000萬A輪融資的國際知名機構為紅杉資本。
根據崔濤對媒體的表述,他要干的事業絕非其目前App所呈現的目的地小交通解決方案那么簡單,而是要打造一家基于目的地旅游O2O的創業平臺。而對于曾成功投資過蘋果、阿里等諸多巨無霸企業的紅杉來講,在O2O大勢下再投出一家超過千億級的公司也才是其興趣所在。
旅游包車O2O,Uber的再版?
因為Uber的創始人卡蘭尼克因為有一次在巴黎雪夜街頭叫不到出租車,“一怒之下”創造了一家估值超過500億元的Uber。
而喜愛戶外運動的崔濤在云南和西藏也屢屢碰到了這樣的痛點,一次次糟糕的交通經歷就足讓他心情不快的同時,但冥冥之中給喜歡思考的他一個“暗示”:缺的并不是資源,也不是需求,而是一個可以讓雙方匹配的平臺,但這個平臺不僅僅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需要對服務者進行相關的能力塑造和規范。
但在2011年的當時,整個社會大環境的需要求和消費并沒有今天這樣成熟,也沒有什么O2O時髦的概念,這對于曾成功創辦過400人公司的崔濤而言,深深明白踩準節奏的重要性,很多項目死掉正是因為啟動的時機不對-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
崔濤堅定的認為這事是能行的,由于曾長期在北方工作的緣故,他默默的注冊了“走著旅行”這個品牌-在北方“走著”寓意為“出發”,這與后來的阿里旅行.去啊品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轉眼到了2014年上半年,雖然O2O的概念還沒流行,但對細節敏感的崔濤認識到:時間已成熟,于是趕在了6月結束之前領了公司的營業執照。
接下來的故事就簡單了,憑著對互聯網多年的浸淫和對項目啟動前搞到6.0版本的規劃,一路順風的拿到了天使并在不到半年內又敲定了前面提到知名投資機構的A輪融資,這個過程中尤其搞笑的是其天使輪居然是在面館吃飯的投資人“偷聽”到他的聊天后第二天就決定投了。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像大多數資本驅動項目一樣,會繼續“走著”并講一個B,C,D....輪融資和上市的故事。
談到此處筆者就得不多說一句了,中國的創業者真是“辛苦”,好不容易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到“如火如荼”、“人多錢傻”、“新三版”火爆的階段后,Duang的來了一場名副其實的“股災”,搞得那些奔著新三版去的公司頓時少了指望,拆了VIE架構的公司立刻目瞪口呆。
醉翁之意不在“走”
言歸正傳,走著旅行將是一個旅游場景下吃、喝、玩、樂的目的地服務平臺。
但通過與崔濤的勾兌,貌似他干的事兒跟別人還不一樣,概括起來講就是“方式不同,胃口很大”!這方式有啥不同呢?一般做目的地服務的路子就是盡可能的去打造一個琳瑯滿目的產品平臺,但走著旅行要干的事卻是為擁有技能或服務的當地人或資源提供一個“創業平臺”。
筆者初一聽“創業平臺”心里頓時跑過了千只“問號”,因為一個創業項目去干一個“創業平臺”,真的是聞所未聞...
但聽了崔濤的一番介紹后也算基本整明白了,走著旅行雖然最終也是通過產品贏取市場,但卻不是傳統的賣貨路子,這個平臺測重于從服務“人”入手,去幫他們打造出一番事業,就象很多司機已經開始依賴于Uber平臺謀生一樣,走著旅行會為包車司機和千千萬萬像包車司機那樣的人提供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客人,培訓,規范,支付,個人展示,口碑積淀及傳播渠道...
“當然還有最最關鍵的東西,目前不能說!”崔濤笑著回應,所以筆者只能用醉翁之意不在“走”,而可能在于“跑”或者“飛”來結束這段了。
沒干過旅游,但是個好用戶
在這兒什么都講究專業的時代,沒個十年八年的工作經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崔濤過去十多年的經歷中也干過不少事:在網易做過產品,京東做過運營,自己做過老板,甚至還去百度打過醬油,但就是沒有從事過一天旅游工作!
對于筆者表現出的懷疑,崔濤也毫不回避笑著回應:“確實沒從事過旅游,但我深知一個旅游者想要什么樣的東西和體驗!同時這會讓我們做事少了很多束縛,不是很多顛覆行業的事兒都是外行干出來的嘛,再說我們已搭建了一個同樣包括專業旅游從業者的管理團隊。”
當筆者詢問崔濤能否再打造出一家類似Uber的O2O公司,他肯定的表示“能,我們在三年內必定干成一家估值千億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