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我最大的樂趣,是用簡單的方式解決復雜的問題,在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對問題的認知進行重新評估。 ——莊辰超
莊辰超講到了一個搶銀行的故事。
在很長的時間里,盜賊搶銀行的辦法很暴力,是用炸藥炸。到1930年代,德國的幾個特種兵設計出一套搶銀行的操作模式,從此以后,流程規范,技術迭代,搶銀行不再僅僅是體力活,而更像是一場智力游戲。
他想說的道理是:任何一個行業的變革都是技術進步的產物,當一種新的模式被發明出來以后,舊經驗瞬間失效,世界即被重構。
與所有理科生出身的創業者一樣,與莊辰超的交談充滿了數據、模型和邏輯,他是一個要言不煩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最大的樂趣,是用簡單的方式解決復雜的問題。”
我第一次認真注意到去哪兒這家公司,是三年多前在攜程CEO范敏的辦公室里。
當時,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剛剛開始,基礎于PC端的攜程感受到了新的競爭者的沖擊。作為“攜程四杰”之一的范敏,是創始人中唯一有旅行社從業背景的人,他充當了一回酣暢淋漓的挑戰者,繼而成為新一輪顛覆的被挑戰者。當時,攜程的員工已超過一萬,而去哪兒只有不到一千人,范敏對我說,競爭將以新的方式展開。
今年7月底,我在北京見到莊辰超,去哪兒的員工人數也逼近8000人,公司正在尋找新的辦公總部。
莊辰超——大家都叫他CC,出生于1976年,在年齡上似乎比同樣是程序員出身的馬化騰、李彥宏及丁磊等要小半輩,不過就互聯網從業閱歷看,似乎是同時代人。早在1997年,還沒有從北京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的CC就在ChinaByte兼職寫搜索軟件的代碼了,這個網站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內容服務商。后來,CC參與創辦鯊威論壇,在互聯網熱潮期,鯊威被英特爾、IDG和軟銀收購,CC掘到了第一桶金。2005年,出國多年的CC歸國創辦去哪兒,再戰江湖。
去哪兒一直在爭議中奔跑。在十年的時間里,去哪兒保持了每年超過100%的高速成長,可謂互聯網業界的中長跑冠軍,同時,它的虧損也引入注目。但是,它是第一個在已有巨頭存在的互聯網市場上,通過技術創新挑戰成功的企業。此前,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是對照美國本土上一個成功企業,在國內進行復制;而去哪兒則是用科技和創新的力量,在中國市場顛覆了第一名,這在全球范圍內也有啟示作用。
在今年5月,攜程對去哪兒發出主動收購所有流通股的要約,莊辰超以內部公開信的方式予以拒絕,并宣稱,去哪兒才是最終的領導者。
在莊辰超看來,中國在線旅游市場的競爭不是結束了,而是才剛剛開始。在未來,全部的旅游業務都將互聯網化,機票銷售的八成到九成將互聯網化,簡單算一下,這是一個年交易額在一萬億以上的大蛋糕,“今天,去哪兒加上攜程,不過2000來億,我們剛剛吃到蛋糕的邊兒。”
吳曉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旅游產業面臨一次革命性的洗牌,這幾年去哪兒的交易規模增長的非常快,可以說是一個“速度偏好者”,那么,在你看來,拐點會在什么時候、以怎樣的方式出現?
莊辰超:與其說我是一個速度偏好者,倒不如說是規模偏好者。旅游產業是高度依賴營銷,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變動成本的特點,所以,只要誰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的成本,提高旅游產品的運轉效率,誰就能夠統治市場。全國的旅游市場規模大約為4萬億,其中,分銷成本約為20%到25%,即一萬億左右。譬如客房,中國每天的交易間數約300萬間,攜程、去哪兒和藝龍加在一起約為60萬間,我們認為這一業務很可能百分之百都在線上完成。未來有兩到三家,最多四家公司會分食整個市場,所以,這個游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場關于規模的游戲。
吳曉波:我同意你的觀點,移動互聯網具備了“贏家通吃”和“環境通吃”的特征,很多在線服務都是規模游戲,譬如打車、購物、團購等等,那么,這場競爭的決勝因素是什么?
莊辰超:決勝的關鍵是系統的自動化,是技術能力,這也是去哪兒的核心優勢所在。去哪兒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我深信世界的發展是技術推動的結果,行業被技術突破,從而發生用戶關系和競爭關系的變革,在行業被顛覆的重大時刻,沒有一次轉變是線性的。這些年,我們在渠道和人力上的投入很大,都是瞄著萬億市場的目標去的。現在,成本與規模這兩條曲線在賽跑,從趨勢上看,兩者已越來越接近,最終會實現穿越,我們估計這個時間點會在明年的第四季度。
吳曉波:所有互聯網平臺業務的核心只有兩個,第一是低價,第二是服務,前者通過消滅信息不對稱來完成,后者則是提高盈利能力的關鍵。在服務供應方面,去哪兒的布局是怎么考慮的?
莊辰超:十年前,去哪兒進入在線旅游市場的切入口是搜索端的比價,這讓我們繞開了競爭對手所構筑的馬奇諾防線,而隨著智能手機的井噴,我們又比對手快了半步,這是去哪兒能夠存活下來的秘密。到今天,我們已進入到交易環節,進而會拓展B2B業務,在規模和大數據的支撐下,所有的交易都已經被內在化,所以,不易被打穿。現在,在做大規模的同時,我們一只眼睛盯著社交,另一只眼睛盯著金融。
吳曉波:今日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成為商業世界的主流力量,即便在人力方面,也起碼有十家左右的公司超過萬人,是“萬人企業”了,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上,你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哪些方面?
莊辰超:一是技術,二是招聘。我是程序員出身,對于技術的迭代很敏感,在這方面從來不敢懈怠,同時,我每年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用在招聘上,幾乎所有核心部門的員工,我都會去面試,對此,我樂此不疲。一個公司發展到萬人規模之后,核心員工的建設便成為了核心競爭力。企業家的能力,首先應體現為組織社會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無法在學院中完成,也似乎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臨戰的狀態下被激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