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這兩天,朋友圈刷屏的一個消息是旅游B2B平臺“e路同行”業務暫停了,未結算的資金超過6000萬。這是一個旅游線路方面的同業B2B交易平臺,據說是為了吸引交易量,給了很大的補貼,導致很多旅行社動了歪腦子,用虛假交易來騙取補貼,直接把這公司給坑掉了。
雖然造成e路同行公司目前這種狀況存在多種可能,1.公司清查虛假訂單,維護自己的權益;2.過量的補貼導致公司虧空,資金鏈斷裂;3.賬戶資金挪作他用,不能及時回款。
在此,不能臆斷e路同行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但筆者認為,即使因為平臺規則出了問題導致部分人鉆了空子,但也不能以犧牲所有客戶的利益為代價,自己約的炮,含著淚也要打完不是?
況且,平臺應該在業務運營過程中也應該發現這類所謂的違規操作,為什么還一直默許這些違規操作的發生?說白了,平臺應該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追求交易流水。
眼下一些單純地以交易為主、對平臺上下游客戶并不能產生真正價值而使之具有客戶黏性的所謂旅游B2B交易平臺,存在著很明顯的商業模式上的BUG。
雖然存在BUG,但是VC給創始人的壓力就是不斷快速增加交易量,創始團隊為了快速增加交易流水,給出補貼的辦法,然后交易量上去了,然后VC帶著創始人去融下一輪接盤俠,結果遇到了資本市場的冬天,大家在猶豫觀望,甚至DD后還是不給錢。
那這時候VC要求創始人控制現金流,必須活的長一點時間,等過段時間再融資。于是創始人為了自己活下去,就先延長平臺交易流水的支付帳期,于是平臺資金池的錢相當于被凍結了,于是下游的旅行社開始喊跳樓。
在大旅游行業,我印象里面有幾個代表性做同業批發:1)旅游線路批發商,例如眾信旅游,2)酒店包房批發商,例如深捷旅,3)機票同業批發商,例如寶庫在線等。曾經B2B業務是他們的發家基礎,但是我們驚訝的發現一件事:他們在互聯網時代已經在做直客了。
為什么他們不繼續堅持做同業批發這件事呢?
先舉個例子,在很多城市周邊結合部的地方有一些服裝批發市場,近的有上海輕紡市場,遠一點的有海寧皮革城,長期以來有一些老板就是搞快速批發通過薄利批發+多次的資金周轉來獲得利益,這里面的一個隱藏的邏輯是零售利潤相對比較高,資金周轉比較慢。
互聯網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讓整個市場的價格體系逐漸被揭開,信息越來越透明,淘寶的商戶搏斗戰略讓全國的零售利潤整體被拉低,此時批發商發現自己和零售商沒什么本質區別了,自己在淘寶上開個店,微信上開個店就解決了。
為了資金周轉,批發商和零售商有時候會相互博弈,在這樣的環境下,市場開始洗牌,資金實力不強的,客戶黏性弱的逐漸被淘汰。
在幾乎透明的大旅游行業舞臺上,我覺得很多所謂同業B2B所做的事情本質就是一種短期戰略,都奔著VC而去,大家都心知肚明未來要做什么,只不過短期為了快速沖量,快速去融資,就試圖瞞天過海走個捷徑。
大潮退去之后,你就會看到誰在裸泳。
真正應該做的是為終端客戶直接創造價值的產品和體驗
對于旅游創業者來說,所做的項目一定要直接為用戶帶來全新的優質的產品體驗,并解決一些問題。盡管創業項目未必都可以在未來的商業化道路上日行千里,但是從產品角度和體驗角度確實要有給客戶創造直接價值的路徑。
短期只為VC的戰略本質上是因為創始人懶惰。
我覺得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每個TMT創業者都要感謝時帶給我們的機遇,因為有無數的機會讓你去做。
傳統產業傳統模式有無數客戶體驗方面的痛點,關鍵是要夜以繼日持之以恒的努力,為直接客戶創造好的產品和好的體驗,而不是短期為了VC的融資要求去走所謂的捷徑。
補貼固然可以拉高流水,那么補貼后面的邏輯是什么呢?總是要能用常識講清楚才行。
實際上我覺得本質原因就是懶惰2個字,為了資本運作快速上市圈錢,而選擇這樣的路徑。因為仔細揣摩然后打造和優化用戶的體驗,包括線上體驗和線下體驗,這件事的本身是比較累的,而且短期可能并不能帶來很好的交易流水。
因為產品第一階段是市場滲透,但是著急的VC需要的是快速的融資和快速的上市套現然后留下爛攤子給創始團隊。
攜程為什么牛逼,是因為James的無線戰略直接給了廣大C端用戶非常好的體驗,包括產品體驗和服務體驗。 先在酒店預訂領域深耕,再橫向拓展到機票旅游交通票務等等。每一個業務和產品都是直接面對客戶,直接服務客戶。
去哪兒的機票業務為什么能傲視群雄?因為他們的TTS產品和體驗讓客戶愛不釋手,巨大的流量讓機票代理舍不得這個陣地,而且必須遵守去哪兒的游戲規則。這才是真的有價值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