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消費者從“會花錢”到“花好錢”
2015年中國市場環境變化日新月異,中國的經濟增長從之前的高速增長,進入到7%左右的中速增長狀態。受國內外環境的影響,一二產業增速放緩,投資和出口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果有所減弱,未來新的增長驅動力將更多轉向消費。從2015年上半年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已經初顯端倪,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業、服務業等增速領先。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集群的形成,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進入新常態,整體信心水平較前一年有所下滑,在進入2015年之后企穩,保持在107左右,依然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從消費來看,整體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尼爾森監測的快消品銷售額增速較前一年放緩,消費者開始從“會花錢”轉向“花好錢”。如何挖掘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將是我們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同一中國夢, 不一樣的實現消費者信心城市差異化
從最新發布的尼爾森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中可見,雖然總體信心指數均保持在100以上的樂觀水平,但是,各級別城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一年前的趨近開始逐漸分化。分化的背后是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更關注生活品質、家庭、教育等,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則追求更豐富的品類選擇。同樣的強國富民之夢,在不同城市級別的消費者身上有了不一樣的實現。這樣的變化勢不可擋,依靠同類產品、相同策略去統一布局全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更加深入地挖掘消費者需求,實現差異化的精準營銷變得尤為重要。
線上線下碰撞融合數字化發展新常態
數字化是近年來興起的新產業和新趨勢,中國在數字化發展道路上遙遙領先于全球。但不容忽視的是,在經歷了前幾年爆發式的增長之后,線上渠道的增速開始變慢,從原先超過7倍于傳統線下渠道的增速放緩至約4倍;與此同時,廠商對于新型宣傳媒介,如互聯網、手機廣告等的投入持續加碼,投入金額總量已經將近傳統電視廣告的87%,大大高于美國等其他國家,由此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線上線下之爭。如何平衡線上線下投資戰略,如何優化投資效益,成為每一個身在其中的廠商和零售商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中國消費者消費意愿日益堅挺 消費驅動力量開始顯現
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線上線下激烈碰撞、消費者需求越加多樣化,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但是,機遇同樣并存。
首先,拉動內需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居民消費的穩步增長將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尼爾森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在經歷了前一年的波動之后,2015年開始穩步回升,第二季度對比第一季度上升5個百分點,達到歷史新高。而在宏觀經濟中,消費對于2015年上半年GDP的增長貢獻達到60%,對比前一年的54%,提升了6個百分點。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依然巨大。
東部引領經濟轉型 一帶一路注入新活力
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隨著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原有的產業優勢明顯減弱。但可喜的是,無論從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還是從尼爾森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都可以看出,東部地區依然引領發展潮流。結構轉型初見成效,以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科技創新為代表的新型生產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帶來了新的活力。東區消費者信心依然保持在117的高水平,領先全國其他區域。
改革與開放并行,在“增效”的同時,我們還要“走出去”。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具體落實,中國將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地區優勢,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重心向中西部內陸轉移,利用東部沿海地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帶動全國經濟再次起飛,從而進一步提振包括西部在內的各地區消費者信心水平。
城鎮化推動 下線城市增長潛力
這里大家看到的是根據尼爾森城市發達指數繪制的2012年中國零售格局,越接近紅色代表該城市越發達;可以看到,2012年的發達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
而到2015年,有兩個顯著的變化。紅色區域的增多,意味著有更多的發達城市群出現;而西北著色區域增多,說明城鎮化發展正在向該區域推進。
中國城鎮化比例預計到2020年將從現在的55%提升的60%。新型城鎮化將更著眼于人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屆時,將有超過8億的城鎮人口,蘊藏著巨多的消費潛力。同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教育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催生中產階級的興起和消費需求的升級。發達城市的消費者繼續引領消費潮流,以提升生活品質為中心的消費需求將進一步深化。
互聯網 為消費者連接一切
第四,互聯經濟。以前消費者的購物過程更多發生在單一渠道,也就是實體店中,但現在隨著互聯經濟的發展,消費者有更多獲取產品資訊的平臺和渠道。對于廠商而言,將有更多的機會與消費者建立聯系,進行溝通和互動。
另一方面,在這個復雜多變,高度碎片化的消費市場,消費的全過程,從產品信息查詢、優惠消息獲取、購物行為產生到最后的使用反饋,數字化工具、互聯網滲透于整個過程,給廠商帶來巨大的信息寶藏。更好地掌握、利用大數據,挖掘有效信息,可以成為在創新、執行、推廣中的致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