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創見干貨:烏瑪爾·哈克(Umair Haque)是哈瓦斯媒體實驗室的主任,他還在《哈佛商業評論》開了博客,并在上面撰文探討企業應該如何創造真正的價值。本文是哈克關于獨角獸公司泡沫化的一次深入探討。
Uber 的成功是美國范式資本主義極具轟動效應的一次成功,這類成功可以引燃夢想并為成功者帶來巨額財富,它們甚至能夠改變世界。但就像其他轟動一時的成功一樣,它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傾慕者、效仿者以及崇拜者:Masseuses、Tacos 和 Dogwalkers,它們是活躍于各個領域之中的 Uber。每一個以 Uber 為榜樣的商家都渴望自己可以成為下一個 Uber,這種熱情實在是太過,以至于還形成了一類專屬的現代主義方言。硅谷把那些價值上十億美元、可以給行業甚至是整個世界帶來顛覆的初創企業稱為「獨角獸公司」,Uber 就是一頭極致的獨角獸,它是目前這個讓人聳肩無奈、怯于夢想并毫無期望的蕭條期內出現的一頭振奮人心的猛獸。
難道不是嗎?
在這篇短文中,我將嘗試推進一個非主流的見解:獨角獸公司相對于人類努力的藝術而言正如方便面之于食物一般,它們相對于人類的精神、心靈以及靈魂而言僅僅是垃圾食品。人們在尋求獨角獸公司的時候往往會過分關注收入、利潤以及一些不著邊際的童話故事,他們會忘記事物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甚至連對事物的真切看法也會消失殆盡。這完全是一種「中毒」的表現,癡迷其中的人將難以構建一家偉大的公司或機構,他們甚至會遺失偉大的想法和人生目的。
為了更好地表述我的觀點,我將推進另一個程度相當的非主流見解:Uber 并不是資本主義取得偉大成功的教材范例,盡管人們一直認為它是。Uber 更可能成為下一個 Groupon,而不是蘋果公司。還記得 Groupon 嗎?它曾經也是一頭神圣的獨角獸。因此,我們不應該期望自己可以成為下一個 Uber,我們應該總結 Uber 所犯的錯誤并從中進行學習。
讓我們從最基本的戰略分析開始,看能否證明上述兩個觀點。任何學校的 MBA 學員都應該具備基本的戰略分析能力。
1、轉換成本相對較低。
假設說我不想再使用 Uber,我可以非常輕易地轉投到其競爭對手的懷抱之中,我需要做的僅僅是安裝一個新的應用。發現問題所在了嗎?我可以非常輕易地找到 Uber 的替代品。基于這個原因,隨著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Uber 很可能將采取打折的方式以維護自己的地位。看一下各大航空公司的里程計劃吧,這些里程計劃可以提高你的轉換成本并讓你對特定的航空公司保持忠誠。一旦 Uber 決定采取打折的方式,它的競爭對手也會馬上跟進,你來我往的廝殺將變得沒完沒了。由于 Uber 缺乏實際意義上的邊際成本,它的幅度并不受自然限制所約束,因此一旦價格戰爭打響,行業價格將持續下跌,這樣一段時間過后市場內所有參與者的利潤空間將會消失殆盡。在這個過程中,行業的整體效益將流向用戶和司機,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這么一來這個市場的運營者便淪為了工具,這根本不是偉大企業的風格。
2、進入壁壘并不存在。
Uber 將會迎來多少競爭者呢?對于許多行業而言,其進入壁壘都非常顯著,為了配置不動產、人才、工廠以及一些必須的投入,你可能需要耗費巨額資金。但 Uber 并沒有設置類似的進入壁壘。對于 Uber 模式而言,進入壁壘壓根就不存在,僅需創造幾行代碼并發起一場營銷活動即可。因此,我們可以設想 Uber 將來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的數量應該極為可觀。那么,究竟是怎么樣的競爭對手會進入到這個行業呢?由于進入壁壘的缺失,因此不論是資金雄厚、財大氣粗的初創企業還是囊中羞澀、資金緊張的弱勢企業都可以在這片市場上開展競爭。目前,以 Arro 為代表的幾家公司已經開始在這片市場中與 Uber 展開較量。當然,它們之中有一部分將會失敗,但這并不重要。關鍵在于不論是初創企業還是合作化經營的機構都會涌向這個行業。商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對于用戶和司機而言是一件好事,但身處其中的企業將難以取得長足的成功。
3、市場勢力并不如想象中強大。
你或許會認為 Uber 很強,甚至會說 Uber 簡直處于無敵狀態,因為它正肆無忌憚地享用著經濟學家所說的「市場支配力」:市場會自動調節價格,人們只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但現實并非如此。一直以來,Uber 所使用的策略都不足以為人所稱道。這么說吧,你或許非常崇拜 Uber,但你大概不希望和 Uber 成為朋友。為什么呢?答案很簡單,因為 Uber 處于戰略地位的弱勢端而不是強勢端。因此,Uber 只能選擇對供應商和買家(司機和用戶)使用威逼利誘等手段以維持運作。選擇使用強制手段的一方必然是弱勢方,深受人們愛戴、尊敬和贊賞的偉大公司絕對不會采取強制性手段,它們才是真正的強者。
目前為止還跟得上吧?很好。我來提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吧。
看見上文提到的低進入壁壘、低轉換成本、低市場勢力的戰略性地位,你想到了什么呢?絕對是蘋果公司的對立面。蘋果公司坐擁高進入壁壘(不服你也做臺 iPhone 出來試試?)和高轉換成本(用過 iPhone 的人會想要換回 Windows?我笑而不語),它還享有強大的市場勢力(你只需要想一下 App Store 即可,這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一個有趣卻又令人震驚的事實是,Uber 所處的戰略性地位和 Groupon 非常相似。曾幾何時,Groupon 也是一家炙手可熱的初創企業,當時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成為下一個 Groupon,每一家風險投資機構都迫不及待地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 Groupon 的公司進行投資,生怕自己會錯過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外,Groupon 的 IPO 是截至當時為止所有科技公司的 IPO 中規模最大的一場。但這個妙不可言的童話故事僅僅持續了一年的時間,隨后大舉入侵的競爭對手將價格打至冰點,價格戰爭全面爆發。不久后市場的主導權開始向賣家轉移,買家也開始被鋪天蓋地的垃圾郵件所包圍。實際上,在 Groupon 決定采取威逼利誘等強制性手段的時候,它便把自己推向了失敗的深淵。今天的 Groupon 已難成氣候。
獨角獸只是一個易碎的童話故事
聽起來很熟悉對嗎?因為獨角獸公司的結局通常都是這樣的套路,獨角獸公司的概念本身便注定了它們將難成大器:我們過分關注收入、利潤以及一些不著邊際的童話故事,現實根本不值一提。在追尋獨角獸的過程中,我們希望將奇妙的科技元素注入到一些事物之中,但這些事物卻并沒有如我們所愿一般變得熠熠生輝。當人們驚嘆于獨角獸公司的奇妙并為其歡呼喝彩的時候,我們試圖在最大程度上從他們的錢包中抓取利益。但我們從未試圖去完成一樣具備舉足輕重、經久不衰、與時俱進以及歷久常新等特質的事物。Uber 也有可能會成為這一故事的主角,一旦它不思進取,無意追求恒久價值并執意從所有利益相關者身上榨取利益,那么它的結局也就注定了。你或許會把獨角獸公司看成是一列通往財富、人生意義和成功的高速列車,但只要稍作思考,你會發現它只不過是一條沒有目的地的高速公路。
在這里我需要澄清一點,我并不討厭 Uber。相反,我非常喜歡 Uber,我本人也是一位 Uber 用戶。我認為 Uber 對于被公共交通系統「虐」怕的人是一大福音。因此,上文的意思并不是說 Uber 將會倒閉或者破產,更不是說 Uber 勢必成為下一個 Groupon,Uber 應該不至于淪為這些假設性結局的主角。我的觀點是,除非上文所說的問題得到解決,否則 Uber 絕不可能成為下一個蘋果、Google、福特或通用電氣。只需稍加提問并冷靜細想,我們不難發現 Uber 的成功已經被過度吹噓。幾乎所有的獨角獸公司都會受到過度的追捧,以小見大的情況普遍比較嚴重。在風險資本和科技的世界中更是如此,這個圈子的人比那些十幾歲的影迷還喜歡追捧各種潮流,而且他們往往不會關注被追捧的事物究竟具有什么現實意義。
看到這里,你應該明白這篇文章針對的根本不是 Uber,這篇文章所討論的是你、我、我們以及我們希望打造的一個世界。
一旦我們的決意要打造出獨角獸公司,我們可能得到的最壞結果是一家 Groupon,最好的結果是一家 Uber。這類公司很少能夠真正地改變世界(除非你打算給數以百萬計的戰爭難民召喚 Uber 專車并把他們載到臨近保護國的邊界)。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獨角獸公司被設立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改變世界。不錯,我們剛開始賦予「獨角獸」的意義是給我們有限、無價的辛勤、想象力、時間還有創意帶來靈感和指導,并使它們具體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今在尋找獨角獸公司的時候,我們側重的是故事而不是意義,是便利而不是顛覆,是財富而不是價值,是眼前的利益而不是堅定的立足點。任何商業教材都會將具備這類動機的人劃歸為平庸之才。
這便是獨角獸公司的真面目,它會用童話故事迷惑我們并將我們當作幼童看待,它教育我們要更加重視短期利益并把賺錢放到價值的前面,它要求我們竭盡所能地制造轟動效應并從中輕松獲利,它并不要求我們具備企業家的獻身精神。我們最應該關注的問題是獨角獸公司是否已經淪為從中下層階級身上抽取利益并往上層階級輸送的一種存在,這樣的存在對于處于蕭條期的世界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我認為獨角獸公司對于人類的精神、心靈以及靈魂而言是垃圾食品。
獨角獸公司的征途并不是星辰大海,它們不能夠治愈癌癥,也不能根除貧困;它們不能為每一位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也不能挽救全球的氣候變化。它們所做的事情并不具備多大的價值,當然過分關注收入、利潤和故事的它們也不可能會從事一些意義重大的事情,它們擅長的是通過發出微弱的光芒以引發眾人的遐想,并從做夢的人群中獲利然后逃跑。試想,如果我們所做的僅僅是讓人們沉浸于對童話故事并從中獲利,這樣的行為還可以稱為夢想嗎?我們只是在一個優美的海灘上搭建了一所搖搖欲墜的房子并進行兜售,至于房子是否能抵受第一個撲打過來的大浪,那就是后來者的問題了。
在迫不及待地拖動屏幕以瀏覽新聞頭條,并滿心歡喜地期盼自己的公司能夠成為下一頭獨角獸的時候,我們應該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應該追求更為高尚、偉大和真切的夢想?當然,我們并不一定都想去制造一種全新的疫苗或者是進行一次星際穿越,又或者是創作出歷史上最偉大的奏鳴曲,但我們也不應該滿足于成為下一家 Groupon。試想一下,當我們臨終之際,我們希望自己在回顧生命的時候說出這樣的話嗎:「該死的!我把自己的心血和生命都傾注在一家公司身上,這家公司在開始的時候非常成功,但三個月后卻突然崩塌并化為灰燼了。」或許還真有人在臨終之際會說出類似的話,但絕對不是出于榮幸和歡欣心情,而是愧疚和絕望。
如果說我們希望自己可以不枉此生,那么我們應該去做一些有趣而且美好的事情。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絕對不會跟隨泡沫消散在空中,它們會留存下來并使我們得到成長。這些偉大的事情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因為它們能夠創造出真正的奇跡。愿我們可以承擔起生命之重,去盡情揮灑自己的生命以讓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