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為什么豆瓣叫好不叫座?豆瓣遲遲上市無望,不禁令人唏噓,一片文藝青年也沒撐起一個上市夢。
為什么天涯貓撲也不再是人們24小時日不落的帝國?天涯16年才正式帶病上市,股價甚至低至一元。
與此同時,國外互聯網企業卻借助分享經濟這種新模式,享受著新一輪的“牛市”! WeWork融資了3.55億美元,Uber更是如日中天,獨角獸企業里面的獨角獸,估資更是令人驚嘆。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處于人口紅利時代,人與人協作勞動基因已經根深蒂固,是分享經濟產生的經濟根源。物質決定意識,分享意識的具備為產生分享經濟打下堅硬基礎,但是這個因素可能只是充分不必要條件,距離實現分享經濟仍舊尚需努力。正如魯迅先生在《電的利弊》一文中所言,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歷史再悠久,系統再穩定,性能再卓越,對經濟的貢獻率不一定倒是最高的。
以交通為例,50%的交通資源運送了不到5%的出行者!人口與資源的雙重壓力,急需社會利用共享經濟對社會資源進行高效的利用,但是沒有獲益、只有共享的中國共享經濟模式,14億中國人要的是生活,還只是糊口?一二線城市分享經濟還算比較充分,可到了市級城市,卻相形見絀,仍需要很大提升空間。
傳統的面子邏輯阻礙了分享經濟
與分享經濟在國外刮起的颶風相比,在中國整體市場,分享經濟似乎還在自嗨的襁褓之中。分享經濟,這個詞對于中國互聯網企業來說,似乎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打車市場還算方興未艾,可是短租領域那,中美市場差距真心不是一個量級所能比擬的。目前分享經濟在住宿領域的應用主要還針對出境游群體,而且消費場景在國外,國外市場成熟更有利于中國游客培養消費習慣,而在國內,多種原因交叉,賓館住宿仍是最主流消費。
“What’s mine is yours, for a fee”(我的即是你的,收費),這句最能體現分享經濟的話放到中國就會變成“What’s mine is yours, for free”(我的即是你的,免費)——在中國人的思維里,談錢是很傷面子的事,尤其在四五線城市。
以順風車為例,下班朋友要搭你的車去某地,你是肯定不好意思向朋友收錢的,若是其目的地與你的目的地相近還好,若是遠的地方,不但浪費了你的時間,你所能得到的好處也僅僅是一句“夠意思!”從另外一個角度想,若是一直礙于面子不收錢,你勢必會在某一天厭倦了“白忙活”,而當你產生這種情緒的時候,也是你們朋友關系產生裂痕的開始。或許,收費,會給朋友關系上一道保險。
當中國人將自己的閑置資源拿來與別人分享時是不屑于向對方收錢的,或者說是不好意思向對方收錢的,這會顯得自己“自私”、“貪財”或是“不夠義氣”。所以中國人在面對這些閑置資源的時候,寧愿閑著,也不愿意拿出來共享;即使分享,也不愿意收費。這就是中國人強大的面子邏輯。
中國式分享經濟路在何方
在中國,我們并不缺分享意識,文青范喜歡豆瓣,較真派喜歡果殼,精英黨喜歡知乎,二次元喜歡Bilibili,蛋疼時喜歡糗百,房事愛去問天涯。而在其中,我們可見的經濟行為主要來自社區名人這一群體,如大V、大神等,他們往往通過自身在社區的影響力發布廣告而獲取利益,并且這種利益的獲取并非直接來自分享。更多的是一種交叉價格補貼,一種羊毛出在狗身上,讓貓來買單的邏輯,搞得動物界也挺熱鬧的。
如果分享不能變成分享經濟的話,一定會把分享禁錮起來;沒有金錢的介入,分享經濟只能是少數人的表演,而非多數人的參與。分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需要建立在理性人的基本假設上,缺乏利益作為基礎動機,分享行為就很難持續進行和廣泛推廣。參與性是決定一個經濟理論落地生根的重要衡量指數,通過互聯網工具,讓參與性分享代替代表性分享,真正的落到實處。
互聯網最大意義在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這也是以Uber為代表的分享經濟模式正在大行其道的原因。通過互聯網工具,可以及時獲取地理位置信息,乘客信息,路程等等,為順風出行奠定前提,可是分享經濟在各個領域均能找到適合的用武之地,比如最近網上報道的裝修用的電鉆,租完房子租電鉆,任何設備都處于分享經濟范疇,你沒用的可能正是他所欠缺的。當然,每一個設備的商業化都需要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如何收錢絕對是一個尷尬的問題,所以還需第三方定價。
第三方平臺更是解決了中國人羞于談錢的問題,對搭順風車的行為進行一個合理且透明的定價,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弱化中國人“羞于談錢”、“談錢傷感情”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在整個過程中,提供資源者可以理所應當地收錢,享受資源者則心安理得地享受被共享的資源。
面對資源閑置,只要能充分共享,并擬定相應的規則,完全可以成為提升社會公共效率的靈藥,這便是共享經濟所帶來的杠桿魔力。在出行方面Uber等公司做到表率作用,在其他領域,我們也應該向出行領域的分享看齊,學習其運作模式,更好的節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