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我們籌備這個話題,也有兩周了,遭遇的故事簡直就是傳奇,啟明創投的黃佩華女士本來答應就這個問題接受采訪的,但是,一看到提綱,直接拒絕了,估計是我們關于補貼的問題太犀利了,同樣的狀況,還有兩個O2O知名企業的CEO,其中一個,在業內以補貼著稱。
補貼這個話題如此敏感,真是讓我們始料不及,不過,還是有很多胸懷開放的CEO們,提出了對這個問題的深度看法,調戲電商的文章,精華都在后半部分。
請耐心看完。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O2O,你最先想到的會是什么?
燒錢!這估計是伴隨O2O最突出的一個標簽。各大巨頭在燒錢補貼上的大手筆,也一直備受關注。滴滴十億十億的接著猛砸向市場;李彥宏拿200億許百度糯米的未來;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一波一波的融資就沒消停過......
近期,在億歐網舉辦的“中國O2O創新創業大會”上,高榕資本聯合創始人高翔表示,不管你信不信,寒冬是真的來了。
為什么資本的寒冬會來?金主捂緊了口袋,沒錢燒了,補貼到底該何去何從?創業者們也開始不得不在燒錢的狂熱之后,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千金散盡后,我真的抓住用戶了么?
在大會上,高翔從投資者的角度描述了互聯網的發展的四個時期。
萌芽期。這個階段會出現一批先知先覺的創業者,他們對市場的敏銳度比較高,對未來領域的變化會有一些創新式的想法。這個時候,VC會拿出比較少的錢來試試水。
泡沫期。萌芽過后是成長,這個階段會有大量的資金涌進這個市場,因為互聯網要培養用戶習慣,你想讓用戶用手吃飯,不花錢讓他用手吃,他一輩子也不會吃。
沉淀期。泡沫終究會破,該投的項目投的差不多之后,項目具不具有可行性,能不能存活,這一階段會逐漸出現分化,好的會越來越好,不好的會慢慢死掉。
成熟期。在風口中存活下來的企業,生命力會越來越持久,最終實現盈利,走向上市。
處于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方式。O2O市場現在已進入沉淀期,這個時期,投資者會會更加關注執行效率比較高和積累資源比較豐富的企業,從去年開始大家大肆揮金,瘋搶市場到今年的逐漸冷靜,所謂的寒冬,是因為空間越來越小,大的格局已基本成型,這本是市場走向的一種自然規律。
寒冬來了,補貼該何去何從?
市場給我們的印象是價低的風往哪邊吹,用戶就往哪邊跑,忠誠度太低。那這樣的補貼到底對么?寒冬來了,力度小了,這個時候,用戶又會往哪邊跑?
在接受采訪時,餓了么CEO張旭豪認為,通過補貼來創造需求的都不靠譜,但是通過補貼來改變需求的則是有用的。
什么叫創造需求呢?就是補貼一停掉,消費者立馬就走了。河貍家創始人雕爺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來說明這個問題。
美甲的客單價差不多在一兩百塊錢這個價位上,而且持久性偏低,長了就得再接,在行業內屬于有點奢侈性消費。河貍家在一次和蘇寧合作一個一分錢美甲的活動中,一個大叔花了一分錢做了一個,這完全就是抱著有便宜白不占的心態,他原本沒有美甲的需求,恢復原價之后,他肯定不會花個幾百塊來美個甲,這個補貼對這樣的用戶完全就是沒意義的。真正的需求是,補貼停了,你還有消費的需要。
改變需求又作何解釋呢?大家本身有訂餐,打車的需求,不是因為餓了么,美團,滴滴等出現之后,大家才有了這個需求。以前消費者也訂餐,但是有很多行業痛點。比如說對商家來說,以前接訂單完全靠紙和筆記錄,電話接單,很容易出現記錯和記漏的情況,而且用餐極受時間制約,大家都集中在一高峰期,電話打不進來,配送效率低下更是痛中之痛。餓了么等平臺的出現,聚合商家資源,建立外賣平臺,統一配送,這優化了消費者的用餐需求。然后通過補貼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去改變訂餐的方式,這種補貼是有作用的,因為即使補貼停了,這個訂餐方式消費者還是接受的。
據張旭豪透露,餓了么在全國260個城市,時不時拿出一些城市的補貼停掉以后,其實整體的影響不大,大概在15%到20%左右。
補貼,說白了就是一種購買用戶的營銷手段。但是你把用戶購買來之后,要么是產品優,要么服務好,得有留得住的資本。
就拿訂餐來說,即使補貼停了,消費者的需求依舊存在,為什么目前消費者的忠誠度低呢?巨頭打價格戰,自己作的。
消費者本身對價格比較敏感,用這個來搶占市場,可能一時很熱鬧,但終究不長久,補貼遲早得停。當恢復到商業本質,嚴格把控入駐商家的質量,優化送餐效率,拼服務拼產品,形成口碑,還怕消費者沒有忠誠度么?
補貼到底對不對,得看消費者到底有沒有需求。如果是真需求,而你也是做到真的優化了消費者的需求,補貼停不停,寒冬來不來,關系不太大。有便宜就占,沒便宜,還是得吃飯。
只有當各巨頭的這場惡性競爭的硝煙散去,真相才會浮出水面。
測測補貼的BMI指數
有需求的補貼是積極的,而大肆補貼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占領市場,但是到底該砸多少金進去,才是合理的。趕集網CEO楊浩涌給我們算了這樣的一筆賬。
任何O2O企業像一個人一樣,有他的健康指數,這些指數是什么呢?
用戶購買成本
創業者融到錢就去買用戶,線下發傳單做地推的團隊是成本,線上做下載,買一個用戶3塊錢,激活可能達到10塊錢也是成本。這個帳在之前得會算。
用戶留存
花了多少錢買到平臺上,留存是多少,下單頻次是多少,這些數據都能直接考量商業模式是否健康。
用戶產值
指的是什么呢?一個用戶在你平臺一個月下幾次單,這些單的客單量多少,毛利多少,折算一年產生多少的產值。
如果這筆賬算不清楚,盲目補貼,燒的不僅是投資者的錢,燒的也是創業者的心。該投多少錢進去才是良性的,補貼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盲目的跟隨大市場競爭,你補多少,我就要比你多一點點,最后的結果是寒冬還沒過去,資金鏈一斷裂,就游戲結束了。
寒冬的來臨,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基于真需求之上的補貼本質上是能起到占領市場的作用的,但是得補之有道,切勿盲目惡補。任何人在開始燒錢補貼之前,都得思考一個問題:補貼停了,用戶還會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