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中國出境游興起,出現很多新的創業企業。為了理解這一撥機會,我翻出2004年10月上市的藝龍招股書,還有藝龍早年的新聞報導。覺的挺有意思,摘錄一些內容在此。
藝龍的16年歷史中,遇到過很多投資者。創始人有過套現;Mail.com虧的血本無歸;2001年的一撥投資人賺的較多些;上市前進入的老虎基金也就賺了一倍多;后面的投資人基本都不賺或虧。上市11年來,股價只漲了25%。
入場時切中兩個大風口
藝龍是家了不起的企業。它創辦于1999年,切中兩個大風口,一是中國旅游市場的興起,二是互聯網大發展。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后,它還頑強地存活了下來。10多年來,控股權和管理層多次更換,一直與攜程等對手纏斗,不屈不撓,直到今年被攜程收購。
旅游業是很好的賽道。1999年時,中國的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商旅和個人旅行開始井噴。2002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8.78億人次,到2014年達到了36.3億人次,年均增長率達12.9%。單次旅行的花費增長更快,從2005年到2014年,國內旅游總收入由5286億元增長到30312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1.4%。
今年,中國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元。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旅行市場之一。人們的旅行需求更豐富多彩。這是一個可以孕育多家上市公司的行業。
1999年,互聯網泡沫正盛時,兩位海歸精英唐越和張黎剛回國創辦了藝龍。唐越時年30歲,已在華爾街7年。張黎剛從哈佛醫學博士輟學,追隨張朝陽回國創業,短暫當過搜狐產品總監,離開后創辦藝龍。
因為泡沫,藝龍順利得到了投資。創辦不久,即以天價被Mail.com收購。價格是1500萬美元的現金加上價值1500萬美元的Mail.com的股票。在Mail.com的版圖內野心勃勃地擴張。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Mail.com為自保,決定出售藝龍。今天,Mail.com早已消失。唐越在這個階段發揮了關鍵作用,2001年5月,唐越融到1000萬美元,把藝龍從Mail.com贖了出來。Mail.com真正到手的只有區區150萬美元。另外150萬美元還了債。700萬美元給藝龍做了發展資金。
今天,Mail.com已不知所蹤。一年之間,3000萬美元的投資縮至150萬美元,很震憾。
成長軌跡
我從藝龍歷年的報告中抽了一些數據,列成下表。有些數據不是太精確,如估值,上市前的訂房間夜都是根據報道推測。2001年之前,藝龍的相當部分收入是廣告,與后面年份的收入缺乏可比性。
2000年,藝龍開始切入旅行市場,從報道中看到,2000年的訂房間夜是2500間夜,2001年到了3萬間夜。(這是創始人對媒體的披露,照理有不少水分)
2003年的數據是確實的,訂房到了103萬間夜。如果說2000年是摸索,到2003年突破100萬間夜,藝龍用了3年多時間。2012年,訂房間夜突破1000萬,藝龍用了9年時間。
在其中的一些事情很有意思。藝龍原來是廣告模式,當時大家認為這是互聯網模式。但泡沫破滅后,為了生存,“高貴”的互聯網人開始接地氣。唐越在一次采訪中說,還是要切入實體,與差旅結合,還是要回歸生意。
這個場景與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寒冬頗相像。
團隊股權結構不合理
藝龍成立16年至今,創始人早已退出。相比之下,攜程還是由創始人之一梁建章管理,也許是藝龍上市后表現不佳的一個原因。
2000年,藝龍賣給Mail.com,唐越與張黎剛成了職業經理人。2002年,管理團隊從Mail.com買回藝龍,但股權也不太多。
張黎剛在2003年6月離開藝龍。他對媒體說,早在一年前就已決定離開,選擇這個時點,一是藝龍從互聯網泡沫中生存下來,而且上了軌道,二是他在藝龍的很多股權到這個時點才到他手上,提前離開損失較大。
張黎剛做了愛康國賓,現在也在美國上市。2014年4月,愛康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10.3億美元。(看來,有過成功創業經驗的創業者很值得投資)
2006年,唐越離開藝龍,創辦了藍山中國基金。
在麥當勞和耐克長期任職的司徒耀明空降藝龍成為CEO,一年后,因為連年虧損,司徒耀明被迫辭職。持有藝龍52%股權的全球旅游巨頭Expedia派了一個臨時CEO過來,并于當年10月從聯邦快遞挖了崔廣福過來當CEO,嚴控成本,到了2009年,終于實現盈利。2010年、2011年、2012年微盈,2011年復又虧損,2015年攜程控股藝龍,派了江浩過來出任CEO。
賽道老二的尷尬
攜程2003年12月上市,距今12年;藝龍2004年10月上市,距今11年。都已經很長時間。但對于投資者而言,老大和老二的回報截然不同,攜程自上市以來股價漲了21.87倍。而藝龍居然在11年里股價只漲了25%。
但在不同的賽道,攜程還不算是最厲害的。騰訊比攜程晚半年上市,從2004年到現在,股價翻了180倍,遠超攜程的21倍。
不同的賽道,市場的天花板不一樣,孕育出的企業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