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共享單車“橙黃大戰”再次加碼。2017年1月4日,摩拜單車Mobike宣布完成新一輪(D輪)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股權融資。
在距離摩拜上一輪融資不到3個月時間里,共享單車這一概念呈現燎原之勢,在全國各地蔓延開。優拜單車與老牌知名自行車廠商上海永久關系密切,小鳴單車獲得運動自行車企業凱路仕加入,小藍單車出自互聯網+騎行運動創業野獸騎行,阿里系、騰訊、小米等等一干入局者各憑自身優勢擁入市場,不完全統計,據信已達17家。他們從起跑線出發,抬頭一看,橙色的摩拜單車與黃色的ofo共享單車“二騎絕塵”,已遠遠將其他玩家甩在身后。單從融資情況看,不考慮此次融資,摩拜已融資超過2億美金,其最大競爭對手ofo共享單車融資早已超過1億美金。
而這二者,在經過了9、10月份密集的融資大戰之后,又打響了“鋪車大戰”。摩拜單車4月份進入上海市試運營,9月1日才進入第二個城市北京,而最近的三個月則迅速殺入廣州、深圳、成都、寧波、佛山、廈門、武漢,這些城市地處南方,不太受天氣影響。不僅僅是地區,一直以來,摩拜單車幾乎不透露單車總數,直到12月底,上海總經理姚呈武在“智能共享單車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高調宣布,在大本營上海運營車輛數量達到10萬輛,可以肯定,單車數量在指數增長。此外,摩拜單車推出了輕騎版Mobike Lite,規避掉騎行體驗不佳、自行車造價過高兩大不利因素,進一步搶占市場。
無論其CEO王曉峰接受采訪,抑或是創始人胡瑋煒在《一席》演講,都堅持一貫地觀點“不清楚如何盈利”。王曉峰講得無比直白:“如果我有30%的利潤率,為什么要找投資者?為什么讓他們來跟我們一起分錢?我們之所以還在不停地找投資者,就是因為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別人給我錢,讓我活下去、讓我們繼續發展,讓我們跑得比別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說到創業項目,現在談盈利還太早了。”相比而言,摩拜單車更清楚的是,目前這一階段,以最快地速度爭取更多地用戶是第一要務。這同時也是諸多玩家搶在此時入場圈地的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市場能夠一定程度上接受共享單車這一新鮮事物,并且,市場無比巨大,現在要做的,就是開動生產線全力造車。當然,任何時候提升產品都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強調規模并不意味著這是一個燒錢的生意。關于摩拜單車的財務模型,最新的消息來自B輪領投方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他公開表示一輛摩拜單車6、7個月可以收回成本。
與摩拜單車針鋒相對,ofo共享單車12月9日最后一次于官網公開全國單車數量為24萬輛。在經過校園市場的鍛煉,這家主要由年輕的北京大學畢業生創立的公司于11月17日宣布正式開啟城市服務,宣布進入全國24個城市,12月底單車數量已經達到35萬,并將持續突飛猛進。ofo比摩拜單車更加注重規模,相比摩拜單車經典款早期2000-3000元、如今據傳降至1800元的造價,ofo單車簡直便宜的不像話。換言之,ofo和類似思路的后來者,如1步單車,以更大的運營壓力為代價,換取了更大的規模優勢。作為高頻低價的流量入口,規模優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向執惠清晰地表達了對流量的看法,稱只要流量足夠大,才有想象空間。
從ofo第一時間向執惠給出的回復中可以一窺端倪:“共享單車行業向來不缺少資本和關注。但這個行業真正缺少的是,有持續自我造血能力且有盈利潛力的企業。現階段,共享單車行業戰役才剛剛打響,競爭還會持續數年,未來誰能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和產品、為城市短途出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為共享經濟提供優質商業模式和范本,才是競爭的關鍵。作為共享單車行業領軍企業的ofo已準備了充足的“彈藥”,可以應對各種競爭。我們相信未來是屬于有持續自我造血能力的平臺型企業,我們也相信ofo會繼續引領行業的持續發展。”除了規模化優勢,ofo創始人戴威曾公開表示,在半數城市已實現盈利,這是ofo足以依仗的有力武器,意味著規模化紅利超過了更高的運營負擔,丟車、維修、調配、免費使用率似乎都不足為慮。ofo還有一大武器:多位投資人與滴滴出行投資人重合,官方表述是“不排除接入滴滴出行的可能”,合理推測,這只是時間問題。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朱嘯虎,這位曾投資餓了么、滴滴出行的明星投資家,這一次選擇站隊ofo。他曾公開表示“摩拜的方向不對”,并且稱“90天解決戰斗”。時至今日90天期限已到,戰斗尚未解決,但摩拜與ofo的方向確然存在顯著的不同。
想象一個場景,傍晚時分,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女性出現在寫字樓,環顧一周無所獲。她順手掏出手機,尋找“離我最近”,幾分鐘后,跨上一輛單車而去。從理念上來說,摩拜單車近乎于休閑時代下的大眾消費產物,是智能硬件在自行車上的延伸。摩拜單車試圖向年輕人傳達某種想象中的中產階級價值觀,將成長自自行車王國、某種程度上受限于汽車出行、許久不騎車的消費者向自行車的方向往回撥一點點。摩拜單車更強調產品驅動而非通常所理解的運營驅動,打造4年不壞的自行車則是針對國內外既有公共自行車的高昂運營成本的創造性解決方案,目前這一方案在得到市場的完全印證前,先得到了饑渴了一整年的資本市場的認可。所以,摩拜單車對打折促銷顯得遲疑,并不十分熱衷于擁抱火熱的分享經濟這一概念,甚至“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只是摩拜單車的一個側面,通勤市場并不是摩拜單車的全部。值得玩味的是,宣稱自己的車子最好騎的企業不在少數,摩拜單車是很少見的承認產品不好用(摩拜承認單車不好騎)的企業,而其核心競爭力恰恰是產品,并且,這一產品竟然吸引大量消費者。目前,摩拜單車APP在蘋果AppStore旅游類排名免費榜首位,ofo共享單車APP排在第8。
回顧ofo從一開始試圖回收校園內大量閑置的自行車,到以代工方式生產小黃車,再到與700bike合作的歷程,可以發現:第一,ofo過去專注校園市場,如今則將提供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通勤市場視為核心;第二,盡管代工車輛占比早已超過90%,ofo仍不放棄回收+改造模式,這在業內已屬少見;第三,ofo正在拓展休閑市場,這是對摩拜單車、小藍單車等競爭者的回應。更重要的是,ofo堅持平臺化發展戰略。ofo率先在海外落地,合作方是另一知名自行車企業鳳凰。ofo的理念是“只連接車,不生產車”,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將有越來越多自行車廠商與之合作。ofo不僅在打法上與滴滴的思路類似,在平臺化發展理念上也有相近之處。ofo不認為四年不壞的自行車有必要性,它理解的好產品除了容易獲取外便是體驗好,包括車本身好騎,APP、微信公眾號好用,車鎖易開關等等。
一般認為,共享單車的想象力與盈利空間有如下幾點:作為一個極高頻的流量入口,本身具有無限可能性。這一特性顯著地表現本輪新引入的投資者攜程身上。攜程董事會主席兼前首席執行官梁建章2016年11月“退居二線”后,專注于公司的創新、國際化、技術、投資和戰略聯盟。他表示,“攜程關注摩拜已久,摩拜打造的智能共享單車不僅是城市短途出行工具,更為那些希望親近、探索城市各個角落的旅行者提供了最合適的工具。相信攜程和摩拜可以合力為城市旅行者打造無縫銜接的城市短途出行體驗。”摩拜與攜程合作前景,可遠遠不止梁建章的回應。短途出行很有可能形成巨頭。個人認為,在互聯網背景下,優秀的共享單車企業都將覆蓋全國,乃至形成壟斷。另外,在良好現金流的情況下,龐大的押金可以嘗試入局金融;用戶行為數據在大數據時代價值也不可估量;與政府合作,做成To G也未嘗不可。
2017年上半年,共享單車將更為熱鬧。第二梯隊集中在這一時間段發力,頭部企業必然不遺余力地加注。如果資本堆積,可能將形成長時間角力的局面。對于中小玩家,可能自覺不自覺將走上差異化小眾路線。頭部這兩家企業,能否保持優勢,并不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定程度上,這場社會實驗孰是孰非,從項目開始就已經決定。不過,網約車先例在前,政府將扮演何種角色,仍有待觀察。
*本文作者:執惠記者_柳琛琛(WeChat:Alex-che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