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滴滴2016年的經歷,看起來像是一個贏得了市場,卻被政策制約的故事。
融資、并購Uber中國,原本應該為這家公司贏得壟斷地位和贏利的前景,卻因為各地網約車新政的推出,卡住了快車業務可以接入車輛的數量——而快車業務原本是滴滴最有可能大規模盈利的業務。
對滴滴和它的投資人,這顯然很難受。滴滴該怎么尋找下一個增長點,來至少彌補一下快車業務受限帶來的損失?該怎么繼續撐起自己近2000億的估值?
哪一個問題都不輕松。
關于滴滴這家公司,以下是36氪認為2017年可能會發生的5個看點。
看點1:誰能替代快車業務?
前快車依舊是滴滴的第一大業務,但如果想要在2017年有新的業務增長,滴滴不可能只指望快車一條線。
巴士領域短期之內很難給滴滴帶來新的業務爆發。因為在2016年,公交領域一直是滴滴在不斷嘗試的重點。從前年推出的大巴業務,為一線城市早晚高峰出行的通勤族提供巴士服務,到去年下半年嘗試的滴滴小巴。
不過從實行效果和單量上來看,巴士領域是否能夠為滴滴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暫時存疑,畢竟去年6月,滴滴大巴已經改名為“滴滴公交”,漸漸淡出了互聯網巴士的細分市場。
而且從具體的操作環節來看,滴滴公交不太可能完成大規模商業變現,因為滴滴公交目前只能為用戶提供公交線路換乘查詢,到站時間和到站距離查詢,其本質就是地圖。而地圖是出了名的難變現產品,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是高日活、低收入的代表,滴滴公交的變現難度同樣也會很高。
其余的業務里,36氪認為專車將會是滴滴未來一年中發展的重頭。
因為,主做專車業務的神州和易到,看起來活得都還不錯,靠做高質量的專車服務來擴大市場。
截止到去年6月,易到日訂單已超100萬,總交易數占純專車市場30%份額;而根據財報顯示,神州專車去年上半年的日訂單數也有30萬左右。
換言之,滴滴專車正試圖爭奪的是一個每天超過130萬訂單的市場。去年年底,市場還傳言說滴滴要開始做豪華車業務。
此外,從消滅對手的角度看,目前滴滴最主要的對手也是神州和易到。
所以2017年,想必滴滴會在專車領域持續發力,甚至讓其成為主線業務。
看點2:國際化,和買買買
滴滴的未來,還包括將探索海外市場。對于這家融了大筆資金、賬上有錢的公司來說,很可能將采取投資方式完成海外擴張。
在此之前的2015年,滴滴已經通過投資當地公司,完成了對美國、印度、東南亞等外海市場的探索和試水。今年1月初,滴滴剛宣布戰略投資巴西移動出行服務商“99”,通過提供資本、技術、產品、運營經驗和業務規劃等支持,助其在巴西及拉美市場擴張。
程維的底氣在于,中國的出行市場是全世界上來說都很復雜的市場,以北京市場為例,需要解決的需求預測、運力調配的難度是紐約市的20倍。去海外投資,滴滴還是有點錢之外的議價能力。
滴滴海外擴張過程中的主要競爭對手依舊是Uber。直接本地化經營的Uber擁有更為成熟的國際運營經驗和管理團隊,其業務也早已遍布全球,比滴滴更懂得外海市場的游戲規則,即便如此,在法國、意大利等國度也進展不暢。
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走出去受到文化、體制與本地化的困擾可能更多,滴滴全球化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看點3:涉水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
按照滴滴官方的說法,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滴滴的目標是成為“新能源汽車運營商”,同時5年后,會有超過100萬輛新能源車在滴滴平臺上運營。
在環保抗霾這件事上,用新能源汽車跟政府的目標是一致的。也正因如此,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牌照放得比較開,在霧霾日也不會限行。從牌照角度看,用新能源汽車能擴大滴滴上的汽車數量。
對于駕駛者來說,新能源汽車的電費成本大大低于汽油費用,此前已經有大量網約車司機主動在使用新能源汽車。
據36氪從比亞迪處得知,滴滴已經與其在新能源汽車上,在數個城市展開了合作。
更長遠來看,無人駕駛會是更終極的場景。“也許10年以后,特別是隨著無人駕駛普及以后,汽車不一定是擁有,而是你為使用付費就好。無人駕駛以后你可以干很多事情,你不需要去停車,你不需要去維保它。”程維說。
在進入常態化市場調整之后,滴滴快車的經常出現高倍數的動態價格上調。如果能實現無人駕駛,顯然能提高汽車的使用效率,并降低成本和價格。
此前的2016年9月,滴滴發布了智能交通云平臺。該平臺收集出行大數據,可以實現區域熱力圖、出行預測、實時公交ETA(預測到達時間)等,如果再加上無人駕駛,顯然滴滴出行是想趕上智能科技的風口。
不過這中間依舊有不確定的因素。滴滴智能駕駛業務現在還處于團隊搭建階段,具體要怎么在戰略方面做出具體的發展,都還是未知數,而且相較于Uber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進入試運營,滴滴此時入局已算晚了一步。滴滴一直以來是一家高執行力、強地推的企業,到底有沒有發展智能科技的基因尚未可知。同時,做無人駕駛,可能無法在短期之內有明顯收益,不知道滴滴能否得到投資人的支持。從技術角度來說,目前國際上雖然有Uber和特斯拉等公司已經開始試運行無人駕駛技術,但是不過目前仍然需要人力來監控汽車的動態以確保安全。
而從成本角度考量,滴滴副總裁朱景士也曾公開表示,中國路況較為復雜對于無人駕駛要求更高,而且司機成本并不一定高于無人駕駛汽車的運行成本。
簡而言之,在無人駕駛方面,滴滴還有長路要走。
看點4:去共享單車分一杯羹
共享單車無疑是如今最大的風口之一,目前行業內的“領頭羊”摩拜和ofo兩家公司紛紛攻城伐地,飛快地搶占市場份額。
有知情人曾向36氪透露,曾經滴滴也想做共享單車,但是出于某些原因沒能實現,最終只能作為ofo的投資方。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滴滴不會更進一步涉足這個市場。
去年12月末,ofo聯合滴滴推出紅包活動,這是ofo被滴滴戰略投資后雙方首次進行大規模合作。而活動采取的紅包策略,也被認為是滴滴歷來進行市場推廣的利器之一。
按照滴滴方的說法,2017年仍舊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出行領域,希望能夠打通每個人的出行。這意味著所有的出行方式都將會被覆蓋到,共享單車也會是滴滴發力的方向之一。
36氪認為,滴滴進一步接入共享單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與“苛刻”的互聯網專車規定相比,共享單車發展初期便受到了政策鼓勵,約束條件也頗為合理。而去年至今一直受網約車新政影響的滴滴出行無論是從政策角度,還是從新的業務增長角度來看,都有可能會更進一步從共享單車的風口上分得一杯羹。
雖然短期看來似乎不太可能會有新的巨頭入場,不過如果能夠把已經投資的ofo接入到滴滴出行現有的app中,也許是一條不錯的路。
看點5:用更合作的姿態來面對政府和新政策
沒人會懷疑,網約車新政依舊是滴滴出行未來一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由于滴滴的整個商業模式建立在政策和法律的灰色地帶,因此新的一年想實現上述的所有目標,這家公司就必須要證明明他們能在政策和法律的邊緣地帶安全地走進合法區域。與此同時,他們最好能證明,他們是有能力和政府進行有效溝通的。
網約車新政細則剛出臺時,滴滴第一時間做出回應,明確表達了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不滿,彼時的滴滴更像是一個新政的對立者。不過在今年,滴滴方官方則告訴36氪,公司將會改變姿態,要面對調整帶來的挑戰,采取更合作的態度。
雖說新政帶來的掣肘可大可小,但是怎么應對確實是門學問,這并不意味著滴滴沒有機會。中國政府的五年計劃明確提出,分享經濟是未來發展的五大支柱之一。中國是全球第一個中央政府出臺法規肯定網約車的國家,早于美國、歐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36氪”(ID:wow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