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9年上半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消費成為當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提高居民收入、創造適合消費的便利條件,是提升中國經濟消費占比的必要選擇。刺激發展夜經濟也成為城市經濟實力、營商環境等實力PK的重要戰場。
北京、上海、濟南等地紛紛提出夜經濟鼓勵政策,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豐富產品供給,鼓勵發展文化和旅游場所夜間餐飲、購物、文化演出等。
夜間經濟也不應是千篇一律的演出、燈光秀和商業街,北京、上海早年自發形成的夜市大多已成為歷史。如何給夜經濟發展包容開放的市場環境,以及良好的交通、安全等環境配套,都在考驗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的處理智慧。
南派夜生活繁盛
最能代表中國“不夜城”的大都市,非上海莫屬。上海也是夜經濟消費最火熱的城市,其夜間文化娛樂消費、健身消費和餐飲消費都在全國靠前。
夜上海的繁榮指數,與其消費中心城市也是匹配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上海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在全國城市中排第一,人均消費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10330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94元。
夜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應需求而生。除了文藝演出、餐廳以外,24小時健身房和24小時便利店都是城市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上海滿大街的24小時便利店也是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年輕人熱愛上海的理由之一。24小時便利店的密集度,是城市對單身年輕人的友好指數的重要參考,顯然上海于她更友好。
除了上海,南方的廣州、重慶、成都和武漢也是夜市繁榮。這四座城市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均排名在全國前六位。
相對上海國際大都市來說,廣州、重慶、成都和武漢更多一些市井氣,夜生活更多人情味。在上海長大的復旦大學教授鄭磊反復提及,上海的不夜城,更多的是體現在現代化的大都市亮化夜景上,還有一些夜間文化活動,早年具有地方特色的夜市、大排檔街都逐漸消失了,街邊的室內餐廳,大多在晚上十點就關門,缺少生活氣息。相對來說廣州做得就很好,市場環境更寬松,晚上還能吃到大排檔。
廣州、重慶、武漢、成都的夜經濟,確實更有原生態的生活氣息。以武漢為例,作家池莉筆下的吉慶街夜市生活延續至今,吉慶街不遠處有江漢路和保成路夜市,至今仍有較高人氣。同時,武漢新的夜生活商圈也在不斷形成,包括江灘的武漢天地,武昌的楚河漢界,小龍蝦一條街、輪渡夜游長江都是武漢夜生活的特色之一。
根據淘票票的統計數據。19點-21點觀影高峰期間,觀影最活躍的5大城市分別為廣州、上海、深圳、北京、杭州。根據大麥網的數據,截至2017年8月,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為全國演唱會消費前四的城市。
另一組有趣的數據是,南方城市特別是南方二線城市居民夜間運動打卡頻次更高。樂刻健身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道的數據顯示,最喜歡夜間健身的城市依次是重慶、杭州、上海、武漢和北京。
南方夜經濟的活躍,并不僅僅體現在線下消費,線上下單也顯示,南方二線城市夜間消費增速迅猛。京東到家銷售數據顯示,今年夏季的夜間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達60%,武漢夜間訂單量同比增長70%。
北方喚醒“冬眠”
歷史上北方也有夜經濟發達的代表。近期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描繪了人們對長安夜生活的想象;北宋時期的開封也是著名的不夜城,一方面經濟活躍,另外坊市合一,沒有營業時間和營業地點的限制。
除了這些代表性的大都會外,從中晚唐至今,夜市繁華集中的地區還是南方,而近期發展夜經濟補課最有迫切性的也是北方城市。包括北京、濟南、石家莊、天津、西安、長春、沈陽、蘭州等城市均密集提到鼓勵發展夜經濟,部分城市提到要打破過去夜經濟“冬眠”的怪圈。
在記者梳理的全國主要城市地鐵最晚班次運營時間表中,其中有13個城市零點后還有地鐵,其中只有3個是北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和地處大西北的烏魯木齊。
作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消費全國排名第二的北京,夜經濟狀況也遠不如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在東三環開沙拉店的老板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幾年北京三環內去商業化趨勢明顯,夜里三環內越來越冷清,CBD到了晚上也空心化。
另外北京24小時便利店也不如廣州、上海密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的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排名為全國第七位,24小時便利店所占比例不足一半。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專家將南北夜經濟的差距歸到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經濟活躍度和市場管理機制的包容性,其次是天氣,北方冬季寒冷,有“貓冬”一說,居民不愛夜間出門,南方氣候更適合常年夜間活動。
單從地方經濟富裕程度來看,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除北京外都是南方城市;2019年上半年社零消費排名前十的城市,北方城市也只有北京;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城市營商環境排名中,前十的城市也只有北京。
線上夜間消費,北方城市也是遠弱于南方,京東提供的數據顯示,夜間訂單量城市前三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夜間訂單量同比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分別是深圳、惠州、上海、重慶、廣州。除北京外,北方城市的線上消費也更為蕭條。
一位政府官員對于發展夜經濟的措施直言,首先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另外要有好的市場環境,不能把夜市、大排檔一刀切的清除。
從今年北方多個城市出臺的鼓勵夜經濟發展的建議來看,完善配套設施和市場環境是他們的重點功課。比如,北京提出一系列晚上夜經濟配套的措施,包括延長周末地鐵運營時間,鼓勵發展24小時便利店等。而西安,近兩年夜經濟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亮化明顯。
當然,夜間經濟也不應是千篇一律的燈光秀和商業街。中央財經大學城市與房地產管理系教授王志鋒表示,南北夜經濟差異和氣候因素、消費理念和文化習俗方面的差異都有關。但隨著全社會消費人群年齡結構的改變,現代人們生活習慣、消費理念的改變,以及夜經濟消費業態的創新、多元,再加上政府對夜經濟的大力推動,政策上的引導、交通等配套服務上的提升,北方城市盡管在一定時間內與南方城市還有差距,但在內因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已經明顯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像北京等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大都市,其高質量發展“夜經濟”的優勢愈發凸顯。
如何打造不夜城
如何更好地發展夜經濟?如何更好地提升夜間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包括阿姆斯特丹、倫敦、悉尼、紐約、圖盧茲、巴黎、蘇黎世在內的多個城市均會設立“夜市長”一職,部分城市還會設立與夜經濟有關的機構或者辦公室。
在王志鋒看來,國外“夜市長”一職具有明顯民間力量參與城市治理特征。
在絕大多數城市,“夜市長”并不是一個監察職位,也幾乎沒有任何執法權限,而是主要負責協調企業、消費者、居民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是一個“搭橋者”。任美國愛荷華市“夜市長”一職的Angela Winnike 在她的任期內,就曾多次組織過酒吧老板和警察之間的論壇,討論是否應該禁止21歲以下人員在晚10點后進入酒吧之類的問題。
“夜經濟”的發展涉及規劃、商業、物流、交通、文旅、市容、環衛、治安等多部門聯動和組合響應。今年以來,上海已經在2個區設立“夜間區長”,并同時設立十多位“夜生活首席執行官”。
王志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夜經濟的發展考驗著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的處理智慧。“夜間區長”的設置說明需要專門機構負責推動此事,也需要更高級別的政府官員協調此項事務。
王志鋒認為,夜經濟不應該僅僅是拉動城市消費,解決城市就業問題的臨時抓手,它對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形象、活力和聚集力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政策的出臺和機制設計應更強調其長期性和基礎。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作者: 周慧、但是,原標題:《哪座城市才是中國真正的不夜城?滬穗成渝漢夜市繁榮引領南派,北派“冬眠”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