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百年大變局關鍵時期,旅游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值此“牛”轉乾坤之際,綠維文旅隆重推出《綠維大講堂》,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與文旅人一起看趨勢、談機遇、話發展,齊心協力,共同實現文化和旅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1月27日,2021年第一期《綠維大講堂》開講啦!綠維文旅隆重邀請到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國家旅游局規劃發展與財務司原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綠維文旅的老朋友魏小安老師蒞臨公司做主題講座,暢談2021旅游行業趨勢與機遇:2020年熬過來,2021年活下來,2022年火起來!
以下是魏小安觀點精要:
疫情常態化,直面旅游深度衰退
2020年我大概隔離了4個月之久,剩下8個月抓緊時間跑了大概78個地方,100多天,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關注和接觸了各地文旅官員、企業和員工的情況,了解了難處,也看到了希望。
在過去的一年中,防疫常態化,是常疫情時代,不是后疫情時代。旅游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結論是旅游深度衰退,要直面,不能有僥幸心理!今年春節肯定沒戲了,想都不要想。
疫情對旅游是全局性、長期的影響,一是世界旅游組織預計,世界國際旅游業倒退30年;二是1月18日,2020年中國經濟年報揭曉,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超過100萬億,比上年增長2.3%,但是旅游嚴重的拉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后腿。這是旅游發展40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三是2020年熬過來,2021年活下來,2022年火起來。2021年比2020年還難!企業最大的問題是現金流,員工處境難,多數的導游都轉崗了,酒店裁員。我從來不贊成景區降價、免票。湖北疫情順延后景區免票,通過這種方式向全國人民表示感謝,而且是階段性的,這我贊成。好多地方學,學什么呢?想吸引客人嗎?從經濟學來說,邊際效益甚差。
新冠病毒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億,死亡人數超過200萬,再加上病毒在變異,好在疫苗發揮作用。歐洲年輕人抗議戴口罩、抗議封鎖隔離,他們抗議的深層原因是疫情帶來的經濟下降,全球經濟的下滑,影響就業,甚至影響生存。
別老忽悠曙光在前,要想想旅游業怎么謀生存。這是目前旅游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1986年,我跟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尚清先生做了4年的課題《中國旅游經濟發展戰略》,結論三句話:1、經濟產業,2、適度超前,3、永遠朝陽。現在很多觀念完全顛覆了。
怎么理解疫情常態化?第一,階段性考慮,很可能天氣暖和了,疫情緩和了,我們又開始樂觀了,秋冬來了,又一波又來了。所以我們有階段性的市場恢復,有階段性的機會可以抓,所以在這個階段里要高強度的抓市場,高強度的恢復現金流,高強度的謀求少虧損、活下來!第二,疫情的變化,這次的新冠疫情死亡率不高,但是我們怕失控,沒有特效藥,疫苗解決預防的問題不是治療的問題,看藥物方面有沒有突破。國民心態不緊張、各級政府不緊張時,旅游自然就啟動了,那時才是做營銷的時機,現在少整些無用功。這一年里我們至少有7-8個月可以用,我們要有階段性的對策和區域性的對策,研究系列措施。
以轉型謀生存
我的基本看法就是轉型。宏觀轉型文旅融合就是文化事業適度產業化,旅游產業適度事業化。1986年旅游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明確旅游產業發展。1986年,討論文化與旅游的關系時,于光遠先生說:旅游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也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后來我用這個說法請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尚清先生,孫先生說:這種兩頭說的話始終都對,但是不得要領。應當分階段,30年內,旅游是經濟—文化產業,30年后,是文化—經濟事業。到今天,已經30多年了,中國旅游業應當轉型了,就是按照文化—經濟事業來轉型。
旅游發展理念也需要調整,不在于收入多少,在于能不能獲得幸福感獲得感提高生活品質。這就需要根本性的轉型和目標,路很艱難,我覺得文旅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第一, 需要產業化與事業化的共同推進。
一是逐步淡化旅游產業,通過事業轉型,度過冬天。在投資角度,強化軟開發,適度硬開發。在運營角度,是扶持半公共性產品,提升服務性和福利性。
旅游供給能力充裕,現在重要的問題是存量調整問題!是結構優化問題!因此發展機遇應該建立在存量優化基礎上,別總忽悠大投資大開發,互聯網時代下追求小而精反而有市場有利潤。不能靠短期高峰需求,來配置投資資源!
對于旅游來講,高峰期運營不要講質量、不要講效益,安全第一,秩序第二!另外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世界一流,那我們的短板在哪?我們需要強化軟開發,即智慧的大投入和文化的大投入。這才是旅游服務機構(如綠維文旅)最重要的方向。
二是強化轉型,淡化升級。“轉型升級”是倆個概念,轉型是性質變化,也是橫向拓展,升級是縱向提升,是高品質發展。現在性質變化和橫向拓展是我們的短板,我們需要高品質,但不是全民的高品質,高品質只是個方向,不是一個主導。高品質的后面是高成本(資金+文化+智慧),緊接著就是高價格,在大眾旅游時代,形成不了全面高品質的階段。
目前我國不缺高質量的產品,尤其是景區、酒店,如上海的迪士尼、北京即將開業的環球影城(圍繞著環球影城的57家高科技產業,都是服務全球的科技公司)。判斷高品質發展的重點,第一是發展模式,第二是發展路徑(投入產出比),第三才是產品的高品質。
三是形成旅游產業與事業共同推進的新格局。并不是直接把旅游企業事業化,否則等于倒退。而是強化旅游的公共性,提升旅游在國民增加幸福感和獲得感中的地位。旅游活動的本質性規定,就是開闊眼界,豐富內容,增加幸福,提高生活品質。進入國家新發展階段,按照新發展理念,旅游的新格局也需要轉換,產業與事業共同推進。
如果講機遇,我覺得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淡化經濟,強化社會;淡化消費,強化生活;淡化觀光,強化休閑。
第二、以轉型謀生存。
疫情所致,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為什么還要用傳統思維方式?疫情常態,也會形成新的常態,為什么還要用傳統工作方式?但是,由于路徑依賴,自然會使我們希望疫情盡快過去,一切恢復到從前。
從前回不去,當前很重要,壓倒一切的是謀生存。
從企業來看,無論是規模大中小,還是輕重資產企業,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共性的東西有幾條:
一是轉方向。不必都在一棵樹上吊著,能轉即轉。不僅是企業,包括個人,早轉早主動。比如旅行社,從渠道意義上來看,運作思維模式面臨改變。
二是擴領域,也是一種轉型方式,需要開拓思路。從經濟要素的變化來看,農業、制造業都不再需要人力,那么人去干啥了?要么去研究科技,要么吃喝玩樂(休閑旅游度假),而最離不開人的還是服務業,尤其是文化旅游做的就是直頂人心,能讓人體會到品質生活的事情。只要對應未來,對應需求,就有前景。
三是賣資產。現在正是好時候,美元放水,世界跟進,通貨膨脹已經顯現。流動性過剩,資本領域和消費領域都感受到。這種時候,好的投資項目難找,一般項目也可以溢價,尤其是資源型項目,形成資金的蓄水池。
四是增補股東,分散壓力,化整為零,利于運作。旅游企業都在謀求上市,謀上市就是在資本市場上找出路,但是上市不是一時之功,是需要過程的。
五是重視骨干,抗壓力靠骨干,創新舉措也靠骨干。留住骨干要看企業機制,好的機制能夠讓企業和人才共進退。要進一步培育人才,低谷時期根據需要調整,這是屢試不爽之路。將來旅游發展的核心是人才。好的企業一定是把人才的培育、挖掘,甚至爭搶,放在第一位。
六是要政策。去年出臺了很多政策,如鄉村振興政策、教育政策、體育政策、環保政策等等,都見到了實效。疫情后第一次出差遇到的營地企業,說發展勢頭良好,因為疫情的影響下,政府給出了鄉村振興政策、教育研學政策、環保政策、體育政策等政策包,教育部門、環保部門、體育部門、文旅部門等各個部門都給了一定的補貼,大大緩解了資金的壓力,促使投資提速。一定要關注各個部門的政策,用好政策包,這可以很好的幫助到企業。作為規劃公司,應該梳理政策包,做好政策咨詢。不過企業的發展不能完全靠政策,2020年政策是疫情下的救急政策,今年的趨勢,應該是政策逐步退出,政府財政收縮,還是要做好企業自身的發展。政府政策應該不僅是補貼性政策,根本在于機制性政策,通過政策刺激市場活力,鼓勵產業轉型升級。機制性政策對于旅游小微企業,格外有效。
這幾個方面是謀生存的必然之路,壓成本已經壓到了底線,成本過度壓縮就要影響企業的發展。
2021年要把握起伏占據主動
前段時間我在《艱難的開局》中提出了五個字:泛、定、深、貼、粘。其中粘、貼、深是市場要非常注重的。
第一,泛。泛旅游、泛思路,基于主體業務,超越傳統領域,開拓經營范圍。
第二,定。謀定后動。順應疫情常態化,重新定位。
第三,深。要做好市場深化,依靠專業度形成吸引力。
第四,貼。貼近需求,貼近市場,貼近文化,最終是貼近人性。
第五,粘。增加客戶的粘性。
這些事情做好比壓成本靠譜的多。
在旅游行業艱難的時刻,作為專家,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幫他考慮,幫助客戶擺脫局限性,這就增加了客戶的粘性。
今年我們仍需要辛勤付出,我們要在不確定的過程中把握確定,在變化中掌控變化。一帆風順是永遠不可能,在正常年代也是不可能的。
2020年是黑天鵝,2021年沒有黑天鵝,2021年的困難我們是可以估計的,困難在起伏之中,機遇也在起伏之中。我們把握住起伏,就能占據主動。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綠維文旅”(lwcj2005),作者:魏小安,原標題:《魏小安:2021年旅游行業趨勢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