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點面靨、描斜紅,慵懶奏樂、翩翩起舞……14個唐代樂俑在博物館中“復活”,化身為一群嬌憨豐腴的唐朝少女,上演了一曲如夢如幻的《唐宮夜宴》,并在春節期間成功“霸屏”各大媒體。
河南春晚中的這檔現象級節目,也使河南博物院“一戰成名”,熱度同比大漲500%。而捧紅河南博物院的不只《唐宮夜宴》,“一盒難求”的考古盲盒、古錢幣巧克力等文創產品同樣聲名鵲起。
河南博物院的出圈,意味著一家地方博物館的順利“逆襲”,也印證了當下博物館的轉型軌跡。地方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創新與潮流敏銳度,正成為一個隨機變量,推動國內博物館市場“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再度生變……
河南博物院的“出奇”與出圈
《唐宮夜宴》有著新媒體時代的“爆款”基因。
相比以往古典舞的纖細唯美,《唐宮夜宴》的舞蹈演員們身著棉服、口塞棉花,呈現出憨態可掬的豐腴仕女形象,這無疑是一次“破格”的嘗試。而從另一面看,利用當代的視覺審美去復刻傳統文化形象,反而增加了古典文化與觀眾之間的接近性。
舞蹈并非《唐宮夜宴》的全部內容,國潮、文物、藝術、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其內核。表演過程中,舞臺逐漸變成一幅古典畫卷,“唐朝少女”們穿行期間;通過5G+AR等“黑科技”,《千里江山圖》《唐朝仕女圖》等十余件國寶級文物逐一浮現,與整體舞臺表演相映成趣。
圖片截取自《唐宮夜宴》片段
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虛擬場景與現實舞臺融合,讓博物館中定格的唐俑變得鮮活生動,也讓《唐宮夜宴》成功“出圈”。而在其背后,祭出賈湖骨笛、蓮鶴方壺、婦好鸮尊等鎮院之寶的河南博物院,同樣憑此節目一戰成名,成為新晉“網紅”博物館。
一組數據對比可以佐證其熱度。2020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高德地圖曾發布全國熱門博物館TOP10榜單,彼時的河南博物院仍榜上無名。而今年河南衛視春晚播出后,驢媽媽旅游網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河南博物院搜索量同比上漲500%。攜程集團的春節大數據也顯示,河南博物院已上榜全國十大線上本地預訂人氣目的地。
圖片來源:高德地圖
相比國內其他知名博物館,河南博物館的熱度亦不遜色。百度關鍵詞搜索指數顯示,《唐宮夜宴》播出后,河南博物院熱度一舉反超“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甚至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平均搜索指數基本持平。
截圖來源:百度關鍵詞搜索指數
從《唐宮夜宴》到“元宵奇妙夜”,一系列出奇制勝的操作,幫助河南博物院順利“出圈”。而事實上,其爆紅的伏筆或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埋下。
去年12月,一組名為“失傳的寶物”的考古盲盒悄然走紅。玩家通過隨盒附贈的“迷你版”考古工具,在一抔黃土中體驗考古的樂趣,最終可獲得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鑒微縮文物。這種新奇的玩法備受歡迎,甚至一度導致“一盒難求”的現象。截至今年3月初,考古盲盒已銷售超過2.2萬件,成為河南博物院旗艦店內銷量最高的文創產品。
截圖來源:河南博物院淘寶旗艦店
從文創產品的打造邏輯出發,考古盲盒實現了一次巧妙的創新。
事實上,在當前的文創市場中,借力盲盒的產品邏輯與營銷方式已屬常見。但相比簡單的玩偶擺件,考古盲盒抓住了盲盒營銷的核心邏輯,即未知性與驚喜感,這與考古工作本身的特質十分相似,二者疊加實現了一次完美的融合。這也使考古盲盒在玩法體驗上,豐富了探索性與參與感,幫助產品與其背后文化IP結合更加緊密,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辨識度和記憶點。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曾表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讓文物動起來、活起來,讓冷門偏門的考古熱起來、被公眾熟起來?!?除考古盲盒外,河南博物院出品的古錢幣巧克力,以及《唐宮夜宴》播出后迅速上線的仕女樂隊盲盒,同樣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分別位列旗艦店銷量排行的第二、三名。
博物館的轉型“生意經”
另辟蹊徑,對于文物資源優勢不夠突出的地方博物館來說,尤為重要。河南博物院的逆襲之路,部分印證了當下博物館向品牌化、媒體化、娛樂化、數字化四個方面的轉型軌跡。
其一是品牌化。
博物館的品牌化主要基于兩方面,文博文創產品及各類活動展覽;而文博文創產品開發,也是當前博物館創新轉型的一個重要路徑。博物館作為收集、陳列、研究文物典藏的機構,基于館藏的文物資源,可延伸出大量不同朝代、歷史人物、藝術文化等各方面的待開發IP,擁有打造豐富衍生品的巨大潛力。
國內的文創開發,始于201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創的《朕知道了》紙膠帶,北京故宮博物院緊隨其后,并憑其強大的IP開發能力迅速攻占市場。一時之間,全國各地博物館群起而效仿,文創市場規模迅速擴張。某種程度上,文物資源、歷史IP的知名度,對文創產品的市場普及度、認可度有著重要影響,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文創產品廣受青睞的原因。
事實上,除了“鎮館之寶”等頂級資源外,多數消費者對于地方博物館文物資源的了解相對較少。因此,不少地方博物館主要聚焦某幾件藏品進行開發,因其知名度高、差異化強,但這也導致了文創產品的嚴重同質化,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筆記本、扇子、馬克杯、T恤等產品。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橫空出世,有其必然性。河南作為夏商古都,地方博物院以青銅器、陶器、玉器等考古文物而聞名,文創產品將盲盒與考古相結合,有其原創性、獨特性與差異化,也借此形成河南博物院的初期品牌化印象。
其二是媒體化。
對于博物館來說,傳統的宣傳推廣形式以宣傳冊為主,輔以圖書、明信片等出版印刷功能。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博物館在營銷方面的主動性更強,線下各類活動、主題展覽,線上綜藝節目、紀錄片、“雙微一抖”社交媒體等,都成為了博物館對外宣傳的渠道。
隨著對外發聲的渠道趨向多元化,博物館整合資源、制造話題的能力也進一步提高,也因此具備了更明顯的媒體屬性。文博探索類綜藝《國家寶藏》、文物修復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影視節目,即通過對內容的篩選、策劃與呈現,引發了現象級的話題關注度與影響力。
同時,博物館的媒體化發展趨勢也有助于其品牌化形象的鞏固。仍以河南博物院為例,《唐宮夜宴》走紅后,河南博物院又迅速與河南衛視聯手,借鑒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的靈感,推出“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特別節目,第一時間延續話題熱度,使其成為強化河南博物院品牌形象的加分項。
此外,就博物館自身的陳列空間與展覽形式來說,娛樂化、數字化同樣代表了其轉型方向。博物館紛紛嘗試從“櫥窗中的歷史”走向“可參與、可體驗、可互動的歷史”,通過營造主題空間、體驗場景、VR/AR等科技,盡可能縮小博物館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博物館娛樂化的呈現形式之一,是搭建主題空間,南京博物院地下層的民國館,便在這一方向上進行了探索。
南京博物院嘗試對民國時期的老南京街巷進行還原,再現了當時的部分歷史建筑,將百樂門大劇院、南北貨商鋪、老式照相館等場景以實體店形式融入其中,并通過聲光電等技術模擬再現。游客走在民國主題空間中,親身體驗百年之前那段濃縮的歷史。
隨著VR/AR等仿真建模技術的應用普及,數字化成為博物館走近受眾另一種方式。一方面,博物館利用這些“黑科技”豐富線下呈現形式,優化現場參觀體驗,如2017年故宮推出的“VR博物館”,讓受眾帶來突破時空的限制,以古代人的身份在鮮活的歷史場景中行走、觸摸,豐富其對館藏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另一方面,數字化使博物館陳列展覽從“實物導向”拓展到“信息導向”。博物館通過對文物三維掃描,將其進行數字化,并置入線上虛擬展廳中,通過科技增加了文物在受眾面前的曝光度,突破藏品文化傳播的時空限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物普及度及博物館自身的吸引力。
一場存量突圍賽悄然打響
新的轉型策略,來源于新的消費需求、新的競爭環境。河南博物院的“逆襲”,或將為頭部博物館間的競爭格局帶來新的變量。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有5535家博物館。在五千余家博物館中,頭部玩家包括了文旅部直屬的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以及中央地方共建的“8+3”十一家省級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8個博物館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等3個博物館為培育對象)。
在學術研究層面,頭部博物館們保持著緊密的交流合作關系。而在旅游目的地層面,由于重點博物館與高品質文物的增量相對有限,博物館行業已然顯露出存量市場的特征。而對于國內的博物館市場,二八定律或許不足以形容殘酷的競爭格局,事實是占總體數量千分之二的頭部博物館,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客源市場,以及絕大多數的頂級文物資源。
同時,一場圍繞在頭部玩家周邊的存量突圍賽,已悄然打響。目前,國內頭部博物館市場呈現出“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毋庸置疑,故宮博物院站在市場的金字塔頂端。故宮博物院所處的特殊地位,有其必然性,如其擁有國內頂級的文物資源,新媒體時代發展之前,其已憑借各類“清宮劇”被游客們所熟知;也有其偶然性,例如切入文創產品市場早,因此也較早占領了受眾心智。
故宮博物院的特殊性使其占據著“一強難撼”的地位。而國家博物館與各大地方博物館緊隨其后,瓜分剩余市場,“多強”的組成格局或將面臨長期的波動變化。從河南博物院的走紅經歷來看,地方博物館在文創產品創新與潮流方面的敏銳度,也將對“一超多強”格局帶來更多的競爭變量。
相比一般旅游目的地,博物館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文物收藏,這意味著其擁有品質相對較高的人文旅游資源,差異化突出。而相比一般旅游產品,文物收藏、展覽、研究、教育等功能,使博物館擁有更加穩定的客流和相對更長的生命周期。
而文博消費浪潮下,需求端的持續升溫推動了這一競爭加劇。隨著消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觀光旅游無法滿足新生需求,旅游活動中深度游、文化游的占比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博物館不再“高冷”,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環球網報道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博物館數量和游覽人次均有上升。其中博物館數量從2015年的4,626家變成了2019年的5,535家。在游覽人次上,2019年,我國博物館參觀人數達到了12.27億人次,比五年前上漲了57%。
尤其在今年“就地過年”的大背景下,本地游、周邊游領跑市場,城市微旅游成為市場新熱點,助推了“博物館熱”現象。期間,“網紅”文物、博物館夜游、文創產品等走俏市場,博物館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