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我國文化旅游業要主動適應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構建,就必須創新發展,提質增效。為此李修松建議:
一、充分考慮文化旅游的地位和發展潛力,合理布局建設一系列旅游重點和節點城市,構建強勁順暢的內循環體系,特別要加強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布局與建設。要注重各區域文化旅游的特色塑造,實現差異化發展。根據我國交通現狀,改善旅游線網,加強旅游重點、節點城市旅游項目和服務設施建設,盡可能發揮其旅游樞紐和游客的調度作用。
二、運用文化創意,創新旅游方式,結合科技手段,從供給側提升文化旅游的質量和效益。通過對不同文化資源的高水平策劃,創新運用各種科技手法,使各類文化遺產活起來,讓游人穿越到諸如古遺址、古城址、古戰場等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情境中感受體驗、歷險獵奇,變靜態為動態,變平面為立體,變游人被動受教為主動參與。既能反映更高層次的歷史文化真實,更好地啟迪人,決不誤導人,又能豐富深化內涵,衍生生動情節,創新表現手段,引導欣賞方式,滿足消費喜好,調動思想情趣,創造奇特效果,獲得美妙感受。還可利用5G網絡平臺,運用VR、AR及相關智能技術,開展沉浸式旅游,游人足不出戶,便如同進入旅游熱線及其景區景點之中旅游。
三、立足自身文化資源,走自主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旅游發展之路。如安徽蕪湖市方特主題公園四期,便已初步走出一條利用我國傳統文化自主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主題公園之路。建議國家有計劃布局并支持文化旅游重點、節點城市,利用當地代表性文化資源打造創意水平、科技含量俱高的具有自身特色、吸引力強的旅游景區(點),輻射周圍地區,引導各類文化旅游走自主創新特色發展之路。
四、解放思想,推動文化旅游更大范圍融合發展。一是創新利用文化旅游景點(區)附近的山川原野等自然資源,拓展文化旅游;二是配合風光旅游相應增加文化元素或文化創意內涵;三是在諸如農業旅游、林業旅游、水利旅游等專項旅游中植入文化旅游內容;四是文化旅游與各種演藝、影視、餐飲以及創意工廠(坊)、創意街區、創意商場、創意公園等結合,延伸產品鏈。
五、創新產品,優化結構,延生業態,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根據不同人群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運用系統思維、辯證思維、逆向思維,創新對各類文化資源予以多維利用、分層利用、疊加利用,結合其他相關資源的創新利用,不斷推新旅游產品,改善服務方式,拓展服務業態,開發文創產品,盡可能開展投其所好的各色旅游活動。并通過網上平臺或智慧旅游平臺,開展菜單式營銷,開展預約旅游、定制旅游,滿足不同的個性化旅游需求。
六、聚焦重點,打造一系列國際旅游示范區。如安徽黃山是世界名山,其山下徽派古村鎮旅游已連成線、形成片,豐富多彩。適當提升,可形成國際村鎮旅游的一種類型,有效吸引各國游人。再加上附近的佛教名勝九華山、道教名勝齊云山,該區域無疑具有成為國際旅游示范區的條件。建議在杭州與黃山交通已很便捷的基礎上,加大對皖南國際旅游示范區建設的支持,加強黃山市旅游設施建設,使之與杭州形成更緊密的連系,以杭黃為中心打造長三角旅游高地,打造國際旅游經濟帶。
七、采取措施,出臺政策,促使文化旅游消費擴面升級。
*本文來源:光明網,作者:李修松,原標題:《李修松委員:主動適應雙循環發展格局構建 促使文化旅游創新發展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