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最高層9月2日稱,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將成為第三大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新三板實現超越過往諸多變革的升級,其精選層的66家公司,或將成為上交所第一批上市公司,而另外的1250家創新層公司、5983家基礎層公司,成為遞延的上市后備力量。
新三板,至此頗有苦熬許久,一朝飛騰之感。
而曾將新三板視為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為己融資的中小旅企,已從“趨之若鶩”,走向摘牌潮,頗有心灰意冷之象,背后既有內因,更有外因。
而今,北交所的“橫空出世”,將會帶給中小旅企新的機會嗎?它們會迎來資本的春天嗎?
中小旅企大批“出走”新三板
關于新三板,要回溯到2012年8月22日,證監會統一組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同年9月7日,首批8家公司集體掛牌。
不久后的2013年1月16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揭牌運營;同年12月31日,新三板擴容至全國。
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重要平臺,新三板來了。
中小企業融資,被多打開了一扇門,蜂擁而至,擁抱新三板:
2014年8月14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達1000家;2016年12月19日,掛牌公司達10000家;2017年,再增至11630家,達到頂峰。
但輝煌很快過去,2018年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開始下滑,每年遞減。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日,其掛牌公司還有7299家,相比2017年峰值,已減少37.2%。
掛牌、摘牌,企業來去之間,都較快。流動性不高、成交量少,融資難,使得企業難有留戀。而企業自己不行,也導致留不下。
有個公開數據可以參考下,2020年整個新三板市場總體成交金額1294.64億元,而A股在2021年以來的163個交易日中,共有79個交易日的單日成交額超過了1萬億元。
差別太大。
旅游企業近幾年在新三板也經歷了不小的起落。
執惠不完全統計,2016年,新三板旅游企業掛牌73家,摘牌0家;2017年,掛牌53家摘牌11家;2018年新(擬)掛牌新三板的旅企13家,(擬)摘牌至少19家,進入“負增長”時代;2019年,(擬)摘牌或申請退市數量高達至少27家,涉及景區、酒店、在線旅游、旅行社、實景演藝、文創、IP運營等多個細分領域。
雖近幾年仍有新掛牌新三板的旅企,但已明顯式微,目前還留在新三板的旅企預計不到80家。
公司長期戰略發展規劃需要、擬IPO、降低公司運營成本等,是旅企選擇摘牌提及的主要說法。
比如2018年摘牌的喬家大院,掛牌不足半年,出走原因是:1、融資要求難以被滿足;2、“喬家大院”商標使用權落空,業務發展不確定性增加,旅游周邊業務延展受限,新三板之利難有所用,且掛牌帶來財務及信息披露成本等。
另一面,不少新三板旅企無法按時披露年報或半年報,被動摘牌。而這背后也折射出,不少旅企的營收、利潤壓力不小,運營不佳,增長空間受限,別說在新三板“混不下去”,換作其他資本交易平臺,更進不去。需要融資,但本身能力資質又不好,頗有無奈,惡性循環。
這種帶有優勝劣汰的結果并非根本。幾年下來,從曾經的趨之若鶩,寄予厚望,到“門可羅雀”,心灰意冷,核心在于,不少旅企曾期許借助新三板,與資本市場交聯,叩開資本之門,融資或上市,做強自己的夙愿,基本落空。
這是個典型縮影。
再不改變,新三板更要冷清了。
2016年5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首次發布創新層掛牌公司名單,對掛牌公司實施分層管理,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
2018年4月21日,新三板與香港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新三板+H股”模式,為新三板掛牌企業申請到香港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提供便利。但是,新模式的門檻依然被認為較高,真正夠得上的新三板企業不多,未對“摘牌退市潮”帶來實質緩和。
2019年10月25日,證監會宣布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出設立精選層、建立轉板上市機制。
2020年6月3日,明確轉板機制,證監會發布轉板上市指導意見。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以上,符合轉入板塊上市條件的公司,可以申請轉板到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
2020年7月27日,精選層正式設立,首批32公司掛牌。
2021年7月23日,上交所、深交所發布精選層轉板上市配套業務規則,為轉板上市進入落地實施階段進一步明晰實操路徑。
截圖來源/微信公眾號:濤動宏觀
自此,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新三板的“新三層”制度形成,大體可視為,一層比一層的篩選標準更嚴格,門檻逐層遞增。
怎么考慮的?
其實就是將新三板中最優質的公司挑選出來,吸引投資者進行交易。大白話就是,告訴投資者,我幫你挑選出了最好的公司,來投資吧,這些公司也就更好實現融資了。
這樣一來,新三板飽受詬病的流動性不足、交易不活躍等問題,得到了部分解決。
但精選層公司還是太少了。
最新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共7299家,其中基礎層5983家、創新層1250家,精選層只有66家。但9月2日,這66家公司成交額達8.38億元,占整個新三板成交額的74.42%,成交量5101.86萬股,占整個新三板成交量的40%。
基礎層、創新層公司的交易也太少了。
一個細節是,66家精選層公司里,沒有一家旅游企業。
寄融資希望于新三板,包括旅游企業在內的絕大多數企業,還是難有指望。
那么,新的北交所,會帶來改變旅企命運的機會嗎?
北交所來了,中小旅企的資本春天呢?
從目前信息看,北交所算是升級版的“新三板”,與后者既有的基礎層、創新層和精選層密切相關。
比如,參考證監會的既有解讀,北交所將以現有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建,意味著北交所將是新三板的組成部分,其將和基礎層、創新層一起組成新三板的市場層次。
其中,上述的66家公司,將可能成為北交所的第一批上市公司。同時,北交所未來新上市公司將從新三板創新層公司中產生,這對現有及未來的創新層公司有不小利好。順延下來,基礎層公司也有利好。
新的大門,真正在被打開。也意味著,從基礎層—創新層—上交所上市,將是個“升級打怪”的過程。
北交所的核心服務對象仍是中小企業,尤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受青睞,包括“創新型的中小科技企業”。
所以,對于多數偏傳統、發展想象空間不夠突出的中小旅企來說,北交所提供了新的融資曙光,但要落為現實,依然不易。
東亞前海宏觀固收首席鄭嘉偉對執惠表示,由于北交所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因此對于中小旅企的影響需要區別看待。對于一些比較有創新特色的中小旅企,北交所的成立可以有效幫助其進入資本市場獲得融資,從而更快速地發展。對于沒有什么特色的中小旅企,可能北交所的設立對于其的影響會相對小一些。
其中,具備科技元素及創新能力,在文旅科技融合方面有所潛力的旅企,會有更好的融資牌面。
凡事兩面看。
鄭嘉偉認為,新三板運營至今存在兩大核心問題:第一是資金端市場整體流動性較差,使得掛牌企業定價難、融資難;第二是資產端掛牌企業質量參差不齊。北交所的設立有助于創新型優質中小旅企快速打通直接融資渠道,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對于質量較差的企業則可能加強審核機制,避免市場中的“魚龍混雜”現象。
早先就有觀點認為,新三板“摘牌潮”或擴容放緩的一個原因是市場監管趨嚴,新三板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但相應的配套措施嚴重滯后,導致新三板融資市場低迷,企業估值偏低,融資功能不到位,挫傷了已掛牌和有意向掛牌企業的積極性。
對應到北交所,監管趨嚴、注重質量仍是大趨勢,但相應的配套措施可能會更完善。
這將意味著,那些運營欠佳、產品與模式較傳統的旅企,繼續摘牌還是大概率。
鄭嘉偉的判斷是,未來新三板掛牌的中小旅企數量可能會減少,但質量將會提升,因為北交所設立后,掛牌企業的流動性將得到增強,解決了新三板企業定價難、融資難的問題,未來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定價將更符合企業本身價值。
他還提到,在新三板掛牌的旅游企業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長三角地區,其中北京占到了14%左右。北交所的設立無疑會給這些企業帶來更多曝光度,同時提供這些企業更便利的融資渠道及交易場所。
他表示,之前新三板旅企由于處于創新層的企業相對較少,所以融資方式大多局限在股票融資,近年來很多上市企業也因為融不到錢而被迫摘牌。從融資角度來看,北交所的設立從融資層面上,體現了深化新三板改革的目標,促進了融資平臺的活力。對于已掛牌新三板的旅游企業而言,融資困難的問題會相對紓解。同時因為北交所的設立,新三板市場也會得到進一步規范,這也有利于已掛牌企業進一步強化公司自身的規范管理、財務及運營以爭取到更多的融資,從而提高新三板旅企市場流動性。
而要提高流動性,投資者積極性和數量,也是一大關鍵。目前為止,新三板投資者門檻較高,也多被熱議,降低交易門檻,也有頗高呼聲。比如現行的“100萬+24個月”(資產100萬,交易經驗2年)的精選層投資門檻,對不少投資者來說偏高,制約了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提高。
如何有效增加交易市場參與人數,是北交所繞不過去的問題。
接下來,北交所是否會降低投資者門檻,是值得關注的動向之一。
另一個動向是,北交所是否可能實施注冊制?
若如此,有觀點認為,更多企業包括中小旅企的退市和上市將更為便捷,也會推動當前資本市場改革,帶動中小企業上市。
北交所,將給中小旅企帶來怎樣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