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強勁復蘇、報復性反彈、補償式出游、數據飄紅、擺脫疫情影響……這是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假期全國各大媒體新聞報道的“關鍵詞”。
作為2021年最后一個旅游絕對高峰期,承載了太多旅游人對市場復蘇的迫切期望和美好暢想。然而,現實并沒有像預期和報道中所述的那般理想,不少數據甚至令人更加憂慮和茫然,且警示我們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旅游業的基本面仍處在不穩定期。
國內旅游業全面恢復至少還要3年
據文旅部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7天國慶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2019年)同期的70.1%;全國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890.61億元,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9.9%。
上述兩項重要指標,比2020年疫后首個國慶中秋黃金周的數據(2020年國慶假期前7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18億人次,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543.3億元,同比恢復69.9%),分別下降29.9%和40.1%。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國慶中秋雙節疊加共8天,文旅部發布的則是前7天的市場數據,延續了以往黃金周統計口徑。另外,因受疫情影響,去年國慶黃金周對A級景區實行了“接待游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限制。而今年A級景區均執行的是“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上限。
盤點2012年—2021年10年間國慶假期全國接待游客數量及旅游收入數據,文化產業評論發現,2021年國慶黃金周市場恢復情況,僅僅接近于6年前國慶黃金周的數據(2015年國慶假期全國接待國內游客5.26億,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213億元)。
由此可見,2021年國慶黃金周旅游市場并非媒體溢美的那樣,“強勁復蘇”“報復性反彈”“補償式出游”……只是看似熱鬧的出游場景或局部市場亮眼數據統計罷了。
客觀來講,受疫情影響這兩年來,旅游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恢復態勢逐漸向好,但并不能說明疫情與旅游業進入了一個常態化共生環境,我們仍然面臨不少可知、未知的變量因素。就像山西此次國慶假期遭遇洪災一樣,影響程度遠遠大于疫情。
“跨省游”仍是制約市場復蘇的障礙
據文化產業評論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2日,全國先后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公布國慶假期文旅市場數據。
根據排行榜數據顯示,6個省份旅游總收入超過300億元,分別為四川、江蘇、江西、湖北、河南和貴州。其中,四川以509.04億元列旅游總收入排行榜第一名;江蘇、江西國慶旅游收入均超400億元;湖北、河南、貴州緊隨其后,均突破300億元大關。
另外,浙江、廣西、上海、廣東、遼寧、云南、北京、吉林、甘肅等9省份2021年國慶旅游收入均超100億元。其中,浙江、廣西、上海、廣東4省份位居“200億元序列”。
與2020年疫后首個國慶中秋假期旅游收入排名相比較,進入超“300億陣容”的省份明顯減少。具體看,2020年國慶中秋黃金周雖受疫情防控和景區流量管控影響,但進入“300億陣容”多達10個省份。
其中,江蘇以512.55億的旅游收入暫居榜首,湖南以421.2億元位居亞軍,江西367.21億位列第三,貴州、河南、廣東、湖北、福建、山西、安徽等省緊隨其后。
同樣,據文化產業評論不完全統計,2019年27省份國慶假期旅游收入排名中,有13省份旅游收入超300億元、2省份旅游收超200億、10省旅游收份超。其中,江蘇省以631.27億元位居榜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產業評論梳理發現,2018年江蘇省國慶假期旅游收入也突破了500億大關,為578.62億。至此,2018—2020年江蘇連續3年“霸占”了全國黃金周旅游收冠軍寶座。
按游客接待人次排位,四川、河南、江西和湖北4省2021年國慶期間接待國內游客均超6000萬人次,合計約2.64億人次,占全國國慶接待游客總人次(5.15億)的51.26%,雄據“半壁江山”。彰顯了全國文旅資源大省和人口大省的絕對優勢。
與2020年26省份國慶中秋黃金周接待游客人次相比較,2021年黃金周接待游客突破6000萬人次的省份增加了2倍。
具體看,2020年6省份接待游客均超5000萬人次,其中突破6000萬的只有2個省份,河南以7234.98萬人次游客接待量居首,首次突破7000萬人次大關,江西省以6809萬人次位居第二位(見下表)。
但與疫前的2019年27省份國慶黃金周接待游客人次相比較,2021年黃金周接待游客突破6000萬人次的省份明顯減少,迭降態勢明顯。據文化產業評論梳理,2019年國慶期間接待國內游客人次突破6000萬的就有8省份,分別為山東、四川、湖南、河南、山西、湖北、陜西和江西。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盡管2021年國慶假期全國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部分省份出現“爆點”,但全國兩大核心指標均低于疫前2019年和疫后2020年同期水平。
由此可見,受局部地區疫情偶發影響,目前跨省游仍有不少政策限制,加之疫后人們出游心態的轉變,及跨省旅游“熔斷機制”實施,中長距離出游仍不是黃金周出行的首選。
這也客觀反應出當前旅游市場的現狀。換言之,只要跨省游或中遠程出游沒完全恢復,旅游業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到疫情前的高峰值。
“報復性消費”仍是業內美好愿景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國慶假期(10月1日至7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2019年)同期的70.1%;全國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890.61億元,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9.9%。
據此估算,今年國慶假期全國接待游客人均消費約為755.53元,比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人均消費735.16元,人均消費僅增加20元左右;與疫前2019年黃金周游客人均消費830.83元相比較,人均消費減少了75.30元;比2015年國黃金周游客人均消費800.95元,人均減少了45元左右。
縱觀2012—2021年10年黃金周接待游客人均消費力,2015—2019年5年間均保持在800—830元區間。2020—2021年疫后兩個國慶假期均在700-750元區間,綜合比較下降了13.70%。
雖然2021年國慶假期旅游市場消費力整體呈逐步上揚態勢,局部地區旅游人次和收入也都展現了較好的恢復走勢,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國內旅游市場端供需平衡的問題。
例如,全國僅有江西、湖北、廣西、四川和北京等5省份旅游人次與收入的恢復幅度甚至超過疫前水平,其次是四川和北京接近疫前水平。距離“人財兩旺”仍有較長的路要闖。
從文化產業評論梳理出2021年24省份國慶假期接待游客人次、人均消費匯總數據來看,除重慶、湖南、寧夏和天津統一口徑不一致外,余下的20省份中,河南省接待游客花費最低,人均482.87元/人次;海南省接待游客人均花費最高達1588.79元/人次,其次是上海、北京、江蘇和浙江均突破人均1000元以上。
此外,多數省份人均花費集中在500-750元/人次區間內,均低于全國國慶假期接待游客人均消費755.53元的平均值。由此可觀,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部分消費者及出游消費能力大幅收縮,旅游的彈性消費短時間很難高位反彈。
據攜程平臺發布出行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出行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省內游訂單占總量訂單一半以上,本地游、周邊游趨勢明顯,鄉村旅游、租車自駕游等備受青睞。在線旅游平臺飛豬發布的數據顯示,車程3小時以內的本地及周邊游占國慶長假出游訂單近六成,各地周邊游預訂環比大漲超380%。
綜上分析不難發現,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國慶黃金周市場正在不經意間發生裂變,隨著人們的假期休閑模式悄然改變,以省際城市為中心的旅游模式已經形成,以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為特點的“輕旅游”“微度假”漸成節日生活潮流,過去的中遠程和高支出的旅游消費正在被弱化。這也是各地接待游客人均消費不高的重要因素。
結語
盼星星盼月亮,2021年最后一個被寄予無限期待和美好愿景的旅游長假悄然落幕,這也為今年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國旅游市場的復蘇留下深刻的注腳。冷熱不均、有升有降、有喜有憂,先前種種預測似乎并未應驗,甚至遭到了“打臉” 。
眾所周知,旅游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織部分,所涉“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絕不是僅靠所謂的產品升級或某個新業態就能夠支撐的,尤其是疫后這種傳統生態正在被破壞和重塑。有時候我們過于相信簡單的抽樣調查,而缺失大數據思維,片面地將熱鬧的出游陣容與旅游市場復蘇和消費一概而論,究其原因是樂于看見而不諳于探究。
此次國慶假日旅游市場盤點,文化產業評論打破常規從近年來國慶黃金周大數據反向分析疫后旅游業恢復現狀,目的就是避免外界過度宣傳或夸大成效,給旅游業界和地方文旅部門造成“信心錯覺”,從而影響市場判斷力。
文化產業評論分析認為,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國旅游市場的復蘇仍有一段上坡路要爬,全面恢復疫前水平至少還要3年時間。因此,我們既要樂見熱鬧的人氣,更要有預見性做好打好持久戰和反擊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