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月12日,中國旅游協會組織召開旅游行業部分企業家及專家座談會。本次座談會匯集行業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及專家,共同研判行業形勢,就當前如何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提出建議和對策。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王煜、陳妙林、陳向宏、康國明,副監事長吳國平分別詳細介紹所在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并對2022年行業如何渡過難關提出很好的建議和策略。中國旅游協會特此將他們的發言整理刊發,供業界交流借鑒。(按照發言先后順序排列)
面對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國內旅游業、航空業積極抗疫、頑強自救、創新發展,屢闖難關。今年,盡管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對文旅部關于2022年國內旅游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重要目標充滿信心?,F結合公司發展情況介紹如下:
一、全民戰“疫”,為旅游復蘇營造了出行保障
為了控制疫情傳播,減少人員的聚集和流動,旅游業、航空業的發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全國共有1.1萬家旅行社歇業,是遭受疫情打擊最大、最重的一環。
面臨疫情的嚴峻考驗,全行業積極履行抗疫責任。春秋旅游、春秋航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第一時間無條件為旅客“退團、退款”,累計承擔退款損失41.32億元。
科學精準防控、全民萬眾一心、疫苗接種加速推進,國家卓有成效的抗疫舉措,令國內旅游市場復蘇明顯。
在疫情常態化、持久化的形勢下,我們根據文旅部的要求,制作詳細的旅游防疫指南,要求每一位員工仔細查驗游客的健康碼、行程卡,主動提醒游客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實行分餐制、倡議使用公筷等均成為導游必需的工作環節,防止疫情通過旅游活動傳播擴散。疫情至今的兩年里,總共服務了四千多萬人次的游客、旅客,沒有一個客人一名員工在行程中被感染。
二、龐大的國內市場,為旅游復蘇提供了市場保障
繼連續兩年失去了出境游的支柱利潤后,2021年,受到春節“就地過年”防控政策、國內疫情多地散發等影響,加上暑運又值臺風、多地疫情疊加,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宣布38次跨省游暫停,旅游、交通運輸行業中最旺的春運、暑運出行接連遭受重創。
但是即便如此,國內龐大的出行市場、超強的經濟韌性仍然為旅游行業復蘇提供了機遇,這讓我們備受鼓舞。(今年五一假期同比疫情前客流完全恢復,收入恢復近8成,恢復程度及節奏基本符合預期??v觀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26.89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9.1%,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8.5%。國內旅游收入共計2.3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5%,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4.4%)國內旅游恢復整體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我們春秋更是堅定信念,持續加大投入,在這兩年新增引進20架飛機,新開30多個航點,新航線70條,助力國內大循環航線網絡建設。年運輸旅客2300萬人次,同比增加14.5%,恢復至2019年水平。
三、積極創新求變,為旅游復蘇提供了發展保障
面對疫情考驗,春秋著眼市民和游客在文化性、生活化、求知欲以及體驗感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和碎片化旅游時間,大力開發“低價高頻”的本地游市場,讓更多市民和游客走進上海的人文歷史、民俗風情和現代風貌。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舒緩資金壓力、穩定員工隊伍、創新發展模式做出積極探索和成功實踐。
我們創新推出“微游上海”系列產品,在2020年3月上?;謴捅镜赜螘r占得發展先機。根據市民和游客的體驗反饋和需求變化,對產品不斷更新,如2021年9月推出的第六代產品“建筑可閱讀專線車”,通過“觀光車+微旅游”形式,將上海特色建筑轉化為旅游資源,大大提升了微游頻次,深受市場歡迎。
“微游上海”系列產品為依托,積極探索跨界合作模式,將文化場館、藝術空間加入到微游景點中,拓展旅游與文化元素結合,不斷提升“微游+”的附加值。同時以標準化建設作為產品研發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撐、及時將“微游上海”產品和服務的實踐成果轉化為標準。專門制定《微旅游服務規范》,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目前,“微游上海”產品數量已達百余個,游客滿意度基本達到百分之百。
下面,我提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旅游業對刺激需求的重要作用。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大問題。旅游業產業鏈長、對經濟帶動效應強、就業吸附能力大,對經濟刺激見效快,對提振需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建議黨和國家盡快制定疫中持續應對、疫后刺激復蘇的產業發展規劃。
二、延續、完善旅游業紓困政策,包括中期銀行貸款、發債增信等資金支持、繼續發放紓困補貼、穩崗補貼,延續相關優惠政策等。
旅游是重要的產業,就業人口多、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大,世界各國都積極幫助旅游業應對困難,如法國設立團結互助基金,符合要求的旅游業中小企業或個體經營者均可申請補助,免除各項租金費用。西班牙政府專項貸款擔保,專門用于受疫情影響的旅游業和相關運輸業企業的流動性需求。意大利政府緊急撥款用以重點扶持受重創的旅游業。春秋境外分公司所在的很多國家政府都通過撥付款項,為旅游業雇員每月發放工資補貼。
我國政府從2020年開始向旅游業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紓困政策,在當前情況下,希望能夠延續和完善各項紓困政策,讓更多旅游業企業能夠堅持到勝利的到來。
三、進一步提倡科學精準防疫,統一全國疫情防控的標準、方法。
1月6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14部已發文要求,落實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鼓勵各地區推廣身份證自動核驗健康碼。這一通知的出臺,可見國家層面已對此非常重視,將對未來人民的經濟生活帶來積極影響。
建議國家能夠統一全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制定統一的防控預案,體現“快、穩、準、暖”科學精準的防控要求,避免“自行加碼”等工作盲目性,并且借助“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全國防控信息統一、互通,如健康碼作為真實、有效的電子身份憑證,建議推動防疫健康碼與航空公司、鐵路部門、旅游部門等旅客、游客信息、行程碼信息對接,一碼展示疫苗接種等信息,存在風險的旅客很容易被識別,效率高且安全可靠。
作為文旅行業的一份子,剛剛過去的2021年,我們在跌宕起伏中前進發展,在不斷關停重啟中探索前行,走過了極不平凡、實屬不易的一年。這一年里,旅游業者被稱為“在深淵里仰望星空”的人;這一年里,我們守住本心、樹立信心,克服畏難心、恐慌心。今天,借此機會,有幾點感受與體會和大家作一個匯報分享:
一、疫情反復始料未及
這一年,旅游企業不斷關停重啟,反反復復,信心不斷受到打擊。報復性消費反彈遲遲未出現。
華東地區,7月南京、8月揚州、9、10月福建、11月常州、12月宜興、浙江,期間上海一直零零散散,再從西安到天津、河南。
昨天我看百度熱搜,15條中有9條是關于疫情的,其中有一條是“多地要求低風險地區返鄉也需核酸”,今年又是一年“就地過年”。
二、行業重創感同深受
《2021十大最慘行業,有你的行業嗎?
(餐飲與酒店行業排在第六位;旅游與景區排在第四位;房地產排在第一位)
恢復態勢低于預期,國內旅游人次及收入大體回縮到2014年水平(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計,2021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為34.31億人次,旅游收入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9%和35%,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57%、53%)。
以拈花灣景區的數據來看,2021年,拈花灣景區購票入園人數145萬,實現收入3.67億元;分別恢復到2019年的61%和74%;比全國的數據要好一些。
生存沖擊、經營沖擊、規模沖擊、心態沖擊、人才沖擊;
收款難、轉型難、創新難、突圍難。
活下去,不倒閉就是底線。
三、疫情防控已成常態
常疫情時代,疫情常態化,生活常態化,旅游常態化。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仍然是未來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四、市場趨勢悄然而變
疫情改變生活,改變消費行為。隨之而來的則是旅游市場的變化。
以2021年國慶節假日為例,城鄉居民平均出游半徑141.3公里,同比減少71.7公里,降幅達33.66%;目的地游憩半徑13.1公里,同比減少7.7%。
“近出行、淺需求、低消費、短時長”成趨勢。
五、旅企轉型刻不容緩
在此情況下,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疫情對整個旅游業的重大創傷,以及旅游業本身長期存在的供需錯配、結構失衡、投資低效等現象。
另一方面,旅游業是一個傳統的行業,疫情是一個放大器,放大了旅游業面臨的問題。
時代倒逼旅企轉型;疫情倒逼旅企轉型;市場倒逼旅企轉型。
轉型的關鍵,要按照市場的法則,做任何項目,都要算好一本賬。不光高大上,還要叫好又叫座。
六、全面振興任重道遠
旅游業是服務業的龍頭,2019年,其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
以旅游業為主的目的地城市影響到一個城市的民生、運轉。
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 旅游消費和旅游投資是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危機過后,都需要政府、市場、行業等各方多管齊下,以此推動旅游業的全面振興。
為此,有兩點意見建議:
1、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在科學精準防控的基礎上,呼吁逐步放開低風險地區的各類旅游業務;春節后,春暖花開的時候,建議政府在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要營造有利于中遠程旅游消費的市場環境,持續釋放鼓勵出行、鼓勵消費的市場預期。
2、建議就旅游業的各細分領域的復蘇情況,譬如旅行社仍困難重重、恢復緩慢,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更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延續2020年的稅收、人力等扶持減免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旅游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其找準市場定位,創新旅游產品,創造盈利模式,實現自身的轉型迭代。
對于旅游企業來說,如何轉型,我認為有幾點:
1、抓落實:堅決落實各級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
2、保團隊:不降薪、不裁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3、強轉型: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
4、煉內功:從傳統企業向現代化企業轉型。
這次疫情,終不過是歷史上的一朵浪花,擋不住中國文旅行業蓬勃發展的滾滾浪潮。我們相信,在文旅部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旅游協會的關心支持下,在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旅游業一定能夠盡快走出陰霾,柳暗花明,迎來美好的明天。
總而言之,這個時候,旅游業一定要樹立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此文為發言提綱)
2021年開元400多家酒店,慶幸的就是員工沒有出現一個病例,目前有8家酒店在配合政府做隔離觀察酒店,隔離酒店隔離完畢以后,光是消毒清理就要半個月時間,然后才能開業,那對我們的壓力也比較大。在同口徑比較下,2021年開元的400多家酒店營業收入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8%,但是利潤非常不樂觀,除了兩家森泊樂園酒店還有盈利,但是比計劃的盈利也大幅度減少,我們計劃盈利是2.4億元的利潤指標,到8月底完成了1.4億元的利潤,但是到10月、11月、12月都是虧損的,到現在為止還有8000多萬元的利潤。這是兩家森泊樂園酒店的情況,那么開元其他的400多家酒店全部虧損。
因此我們講2021年比2020年更加難過,預計2022年可能會更加困難。雖然2021年營業收入有8%的增長,但是為什么2021年比2020年會更加難過呢?原因有這幾個:第一,2020年1-4月份,我們的大部分酒店都是處于關閉狀態,我們的人力、能源成本大幅度減少。到了5月份復工復產以后出現了一個大幅度的反彈。更重要的是,2020年政府出臺了對旅游企業的各項支持政策,比如社?;鹈饨桓徑?000多萬元,加上房地產稅等一些政策性的稅收優惠,我們開元酒店大概會有1.3億元的政府補助,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的蕭山區給我們免去了大概五六百萬的房產稅,其他地區的400多家酒店都沒有,社保的免交或緩交也都沒有,對我們來說壓力是比較大,所以2020年酒店還是有點微薄的利潤,2021年出現全面的虧損。第二,2021年疫情時斷時續,特別是幾個最好的高峰時間,我們錯過了增加營業收入的好機會。比如2021年的1月份春節,本來是一個旅游旺季,到了7月份還好,8月份又出現疫情,原本是一個休閑度假的高峰,到了10月份又開始新一波的疫情。所以這個時斷時續的疫情對我們酒店的壓力很大,2021年比2020年的開支要大得多,再加上各項政府的優惠政策全部取消。第三,政府對企業的關注點也在發生轉移,2020年剛開始的時候,政府對所有企業都是非常關心的,對我們旅游行業是更加關心。2021年的疫情持續化,政府有很多的關注點。房地產的不景氣對政府的財政收入的影響也很大。
2022年我認為將是旅游企業更加困難的一年。首先,疫情將進一步常態化,疫情防不勝防,隨時都可以出現。第二,經濟的下滑減少了旅游消費的支出。11月份開始,我們疫情解除的幾個地區,旅游消費是大幅度減少。我們預計2022年的旅游消費將是不樂觀的。第三,全國酒店業的負債率是75%,2020年的資產回報率全國的酒店只有4.2%,2021年的數據現在沒有出來,估計是4個點以下。大量的酒店會入不敷出,抵不過銀行的貸款利率,那么將會導致很多酒店休業關門。
因此,有幾項建議:第一,希望政府部門對旅游企業進一步關心,特別是要增強旅游企業的信心。現在旅游企業普遍信心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二,希望政府恢復社保緩交或免交、稅收優惠等措施。第三,疫情防控利用大數據為依據,實行全國的統一化。各地的防控的措施不一樣,防控的方法也不一樣,相比來說上海是最好的。所以,以大數據為依據,實行全國的統一化標準、統一化做法方法來解決用戶的防控措施。第四,研究新的方法,比如現在全員做核酸全民打疫苗,是不是可以全民做抗體檢查,有抗體的允許全國流動,沒有抗體的限制流動,這樣對經濟增長、對旅游的恢復都有好處。
我講的觀點不代表所在的企業,而更想從一個文旅從業者對疫情與文旅產業關系的角度談一些觀察和思考。
毫無疑問,文旅行業是受疫情沖擊時間最早、范圍最大、程度最深的業態,從2020年年初就開始出現了斷崖式的停擺。文旅行業對疫情感受最深,反應最敏感。我們從文旅行業的角度,到底對疫情怎么看,圍繞疫情怎么應對,以及對社會管理層有一些什么樣的呼吁和建議,今天圍繞這三個維度來談一些我的認識。
一、怎么看待這個疫情?疫情剛剛發生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可能很快就會過去,現在已經兩年了,后面也還很難說到底什么時候能過去,或者說多大程度上能過去。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使疫情結束之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也絕不會簡單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為疫情的發生有了更典型的一些表現。疫情對各個業態沖擊這么大,一定要引起我們對疫情更進一步的觀察和認識。
經過這兩年的折騰,越來越感覺新冠疫情是大自然對近幾十年全球經濟社會特別快速發展的一個制衡,就是猛的踩了一個剎車。我們都有很深的印象,像我們小時候出行的方式、生活的方式、觀察到的生產的方式以及人們交往的方式等等,近幾十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現在人們出門都不帶錢包了,用微信支付,這在過去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還有,近些年對生態的破壞,溫室效應,地球溫度提高帶來一系列非常嚴重的災難性的后果等等。應該說現在國家對碳中和、碳達峰史無前例的重視,這才是治本之策。如果沒有“雙碳”,沒有人類同環境更友好的相處,那么一切所謂的紓困措施,從根本意義上講,都是揚湯止沸甚至是飲鴆止渴,這是難以持久的。總體上說對疫情要有更深刻更系統更全面的一個認識。應該說疫情對全球化是一個極大的阻斷,并且對人們的消費預期、對整個社會的心態,對行業結構的大洗牌,都是史無前例的。
比如說對國內文旅業態斷崖式的影響,國際交往也是不斷的有各種熔斷。在這個背景下,如果只是簡單的呼吁放開一些對文旅行業的支持性政策,我個人感覺其實是難以為繼的。為什么?整個社會發展的節奏明顯放慢,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在相當程度上明顯減弱。在這個背景下,如果只單純的呼吁對文旅行業更大力度的支持,事實上是不太可行的。
大家強調的信心恢復、社保減免、精準管控,還有醫學方面對抗體的正確把握等等,都對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視角。特別是文旅作為典型的服務業態,其從業者數量特別龐大,疫情背景下做好對文旅業的邦扶,其實是在有效彌補社會保障的不足,是在為保就業做貢獻,是在激發市場活躍度有效連動吃、住、行、游、購、娛等眾多子范疇。但同時,我想強調的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總的需求預期下降,全球范圍內供應鏈的中斷,以及原有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不可延續,對這一點一定要有更深刻的認識。大家也都能看到,我們國家在疫情防控方面,以人民利益至上為根本原則,對整個社會進行更精準的管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是為國際社會所“羨慕嫉妒恨”的。但同時整個地球村又是難以割裂的,我們之外很多國家都采用了一種“躺平”的態度,在抗疫整個演進的過程中,不同模式的特點也還需要做動態的精準研判以及相應的優化調整,當然因為冬奧等一系列重大工作的安排,我們必須要對疫情有更精準的管控,從大趨勢的角度、從抗擊疫情發展演變的工作規律的角度看,我們下一步適當時機,恐怕要在絕對意義上的嚴防死守動態清零和簡單意義上的躺平這兩個極端方式中探尋一種更高質量的把控,也就是說適當時機恐怕要在有效管控疫情沖擊負面影響與權衡經濟社會停擺帶來越來越難以承受的巨大成本之間把握好平衡。因為文旅是最早受到疫情系統沖擊,對疫情感受最深的領域,我們作為文旅從業者,有責任有條件對整個社會把握抗擊疫情正確的方式方法提供一些相對前瞻性的觀察和視角,供有關方面參考。
二、面對新冠疫情史無前例的沖擊,文旅行業到底應該怎么應對?可以斷言,經過疫情的沖擊,我們絕不能夠再追求粗放式的外延發展,而必須更多追求一種內涵式的發展。結合所在微觀主體的工作探索, 有四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個觀察點是我們的產品,我們的業態和我們的工作主題必須要進一步凸顯“為增強免疫力而努力奮斗”。不斷增強免疫力,是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啟發。根本意義上說,只有免疫力才是抗擊疫情的治本之策。在疫情面前,在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面前,我們的心理、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內生承載力到底應該有一些什么樣的積極變化?我覺得要通過我們高質量的工作設計,為有效增強顧客的免疫力而努力,這是我們文旅工作的新價值。我們從事的是幸福產業,我們是為了讓游客讓我們的服務對象更加幸福,必須能夠強身健體,平衡心態,能夠更好的面對包括疫情在內的各種挑戰,我覺得我們的一切產品、業態、工作主題,都要圍繞強化免疫力而展開,這是我的一個觀察點。
第二個觀察點是怎么更強調服務游客或者說客群的內心平衡?我的理解,旅游是人跟自然、人跟人、人跟自己的內心更好的一次對話,在工作和生活中間積累的一些負面情緒經過一次高質量的旅行,怎么樣有效的清零,怎么樣激活人的創新活力,怎么樣能夠達成人跟自然更和諧的相處、達成人跟自己的內心更平和地開展對話?我覺得我們的很多產品定位都要從有效強化人的內心平衡這個重要的視角來展開,所有的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都要更加尊重游客的內心體驗,通過具體的微觀工作為打造更健康更堅強的社會心態做貢獻。
第三個觀察點是圍繞疫情帶來的重大影響,建議我們的很多業態要聚焦“圍繞剛性需求,提供品質服務”來做一些探索。我們不宜把旅游簡單界定成所謂有錢有閑的一個可有可無的業態。前幾年在工作中間,我們也一直強調文旅跟教育的結合,跟體育的結合,跟康養的結合,其實內在的邏輯就是根據人的年齡段劃分,成長中的青少年要過一個有品質的生活,教育一定是最關鍵的因素,那么旅游加教育、研學旅行讓成長中的青少年實質性受益;圍繞青年中年這個社會的主流群體,怎么樣把強身健體轉變成生活方式,旅游加體育,是實質性的強身健體,而絕不簡單停留在奧運會拿幾個金牌的認識層級上;另一個是圍繞退休以后相對更有閑余時間、更有支付能力的活力老年群體,怎么把旅游跟康養做深度的融合。我們總的思路是圍繞剛性需求,圍繞不同年齡段的剛性需求提供更有品質的文旅產品服務。
第四個觀察點,圍繞中央提出的兩個循環的良性互動,特別是內循環的打造塑造,圍繞鄉村振興這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主題和是時代洪流,文旅產業能不能圍繞人才、文化、產業振興等幾個重要方面,實質性地做一些工作。圍繞人才振興,在大力加強城鄉青少年之間高質量的流動方面,旅游企業大有可為,可以組織更多的城市青少年到農村了解國情,組織更多的農村青少年到大都市去觸摸現代社會發展的脈搏,希望能夠把國家的對口幫扶機制更充分運用。圍繞文化振興,我們觀察到文旅和互聯網和科技的結合有廣泛的空間,大力推動一部手機游中國,架起游客和重要目的地之間的橋梁紐帶。圍繞產業振興,我們積極構建“央廚+團餐+訂單農業{”這么一個商業閉環,為助力餐桌上的革命而貢獻力量。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言,只是希望能夠把這個觀察問題的視角和做法,從方法論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三、我們對疫情防控有一些什么樣的意見和建議?基于前面的分析和觀察,建議在合適時機要在精準管控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我們的思路和管控措施。這次西安發生的疫情引起了我們很多的關注,疫情自身并沒有帶來多少人員的傷亡,但是因為抗疫,包括一些典型個案帶來的問題的確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我們的防控政策應該有更精準、更有效、更可持續的定位。一方面隨著疫苗的更加普及,國內更豐富的工作經驗特別像上海的教科書式的經驗等等,我覺得文旅作為最先受到疫情沖擊的業態,我們能不能把一些觀察點、一些建議,更高質量的呈獻給相關的管理部門,引起大家對一些重要問題的思考,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和嚴格管控方面把握更高質量的平衡方面,應該說還有很多新的價值空間。
我們特別期待能夠經過更高質量的對話,能夠推動大家對到底疫情應該怎么看,應該怎么辦,我們的業態應該怎么做,怎樣采取更精準的一些工作措施等方面不斷有新收獲。后續的工作盡管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沖擊和挑戰依然特別嚴重,但是我覺得只要始終保持工作理性,不斷優化和調整我們的應對舉措,最后結果一定是樂觀的。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我們企業管理的景區是全國典型的目的地景區,業態比較全面,既有酒店,烏鎮與古北水鎮兩個景區的酒店差不多超過5000間,也有觀光旅游、餐飲,還有會議中心、會展,旅游行業面臨的困難,我們都能觸摸得到。
兩年前,記得當時再過幾天就到大年三十,我那時是決定關閉烏鎮景區的。這兩年來疫情不斷地反復,景區開開關關,作為企業老總,給下屬鼓勁說“春天來了,這是最后一個難熬的年份”,但是說實在的,自己也是信心不足,而且焦慮感在不斷增加。
兩年來,我總結我們旅游行業是“四個減少”、“四個增加”。
“四個減少”:
第一,游客量減少。烏鎮和古北水鎮2021年的游客相比2019年均有較大降幅。第二,景區的效益減少。在過去的2021這一年里,我們自認為在中國的景區行業中情況算較好的,但是與往日不能相比,烏鎮疫情前稅后凈利超過8億元。第三,員工的收入減少。烏鎮有4000名員工,古北水鎮有3000名員工,只發基本工資,員工承受不了,我們也于心不忍,所以我們一方面發工資,另一方面讓員工把2022年的假期通過借假休完,如此熬過來。第四,我們的信心減少。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從業者的信心減少,外界對我們行業的信心也減少。
“四個增加”:
第一,成本的增加。景區固定的成本無法減少,但又沒有營收,所以成本大幅度的增長。第二,負債的增加。原來我們企業管理的兩個景區沒有很多的負債,但目前負債率比原來有所上升。2021年期間,景區開業需要至少提前兩周時間安排員工上崗,做好開業準備,但景區關閉卻要求一夜之間完成,所以現在的狀況是財務的籌劃根本無從說起。第三,貸款難度的增加。第四,穩定員工的難度增加。我們景區很多的員工是雙職工,有房貸和車貸,疫情前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疫情期間只發基本工資后就難以維持。員工都很愛企業,但是迫于家庭經濟負擔,也只能選擇去一些生產型、制造型企業工作,所以穩定員工的難度很大。
旅游行業與制造行業不一樣,中國的旅游行業市場龐大,輻射性大。第一,旅游行業是一個公眾流量消費行業,沒有流量就沒有旅游行業,而疫情最控制的就是流量。第二,旅游行業是一個異地移動消費行業,沒有省與省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人群移動,我們就沒市場。我們管理的景區是全國旅游目的地景區,不能只靠當地游客,烏鎮2019年的960萬游客中,80%是散客,其中的70%是省外游客,所以一旦限制跨省旅游,我們就沒有市場。第三,旅游行業是一個直接面客的服務行業,我們強調要把笑容傳遞給游客,而現在為了安全,員工要戴防護罩與口罩,減少了直接面客的服務,所以這個行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第四,旅游行業是一個區域鏈接高度協同的行業,旅游行業與上下游企業有緊密的關系,而現在很多旅行社關閉,航空公司不定期減少航班等,這些都對旅游行業產生很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旅游行業是一個富民的行業,如果說我們社會下一步經濟的復蘇是要提振公眾的消費信心,要使廣大的老百姓能夠有錢可賺,那么旅游行業就是一個龍頭帶動行業。就像烏鎮的老百姓基本上是靠旅游賺錢,古北水鎮也同樣,周邊很多村的村民都開著民宿,依靠景區溢出的游客賺錢。
現在兩個景區的工作主旋律是:第一要保防疫,很慶幸兩年來兩個景區7000多名員工都沒受到感染,我們要繼續對游客負責、對員工負責。第二要保品牌,游客雖少,但我們的服務質量不能降低。第三要保資產,就是間歇關停開放的景區如何保持資產的正常狀態,如果疫情仍然沒有好轉,我們面臨的困難確實很大。第四要保穩定,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保團隊的穩定,比如企業的雙職工,我們一定確保至少其中一位員工上班。
我一直在說:現在旅游行業活下去最重要。下一步如何活下去?
第一,要呼吁全社會提振對旅游行業的信心,這點尤其重要。我認為旅游行業將會是疫情好轉后恢復最快的行業,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全社會的信心,旅游行業是經濟行業的晴雨表。
第二,希望政府出臺實實在在的紓困政策。房土兩稅免交、養老保險金緩交等政策,來幫助解決我們切實面臨的問題。同時,希望能解除或臨時解除一些對我們旅游行業的傳統限制,比如對一些政府會議召開的限制政策要更加靈活。
第三,要創新,旅游行業的恢復不是一種簡單的恢復,而是一種改變的恢復。疫情影響下,游客的出行方式、選擇方式、消費方式等都在發生改變,所以我們也要在自己的領域上進行大力創新。比如我們企業以前只做景區行業,去年開始我們利用自有酒店的設備與技術,為高收入的家庭提供家政服務,為一些大企業提供上門餐飲和培訓服務,同時我們也輸出部分員工借給其他企業。最終我們應該強調線上線下的融合,沒有創新,我們就沒有出路;沒有創新,我們就適應不了疫情后旅游行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