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22年1月,執惠與旅游百人會合作舉行了虎年的第一場線上沙龍,12位分享嘉賓和近百位旅游行業老兵齊聚一堂,探討疫情下的中國旅游行業的新動態,對2021年旅游發展進行回顧總結,對2022年旅游形勢進行預測展望,結合百友企業實踐,分享2021年取得良好成績的經驗方法,洞察2022年旅游涌現的新機遇,分享如何抓住新機遇的戰略策略(以下內容為沙龍上半場分享精選)。
大咖觀點
主持人、執惠創始人兼董事長 劉照慧
本次沙龍的主題之一是回顧一下2021年的旅游業的情況,以及對2022年的發展做一個展望,探討和交流。不管是旅游還是其他行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響,整個文旅的產業,在幾年的經濟結構中的調整也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最近國家公布了全國十四五旅游發展的規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了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對于2022年的國內游、入境游、出境游等結構性的問題,在政策的影響和疫情的疊加的深刻的影響之下,會有哪些方向和變化?我們如何應對?且聽幾位嘉賓的看法。
中國旅游業資深專家 王興斌
這次全球范圍內疫情對旅游業的沖擊應該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幾乎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如何面對這個嚴峻的現實是所有旅游從業者都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去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通過了2022年全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文件,還有上個月發布的十四五旅游發展規劃,這個規劃里面沒有具體的數字目標,全部是講如何高質量發展。
旅游行業也是國民經濟的一部分,國家的經濟形勢不能好轉,旅游業也很難獨自發展。旅游行業既有旺盛的生命力,也非常脆弱甚至是敏感。2021年國內旅游人數3億多,很多都是城市周邊和短程休閑旅游。國內旅行社5萬多家,其中1萬家尚能維持,2萬家可能是處于停業狀態,還有2萬家已經被淘汰了。包括其他酒店賓館等業態,現在只能是穩字當頭,活下去是第一位的。今年疫情如果好轉,國內可能會部分放開,但是出境游和入境游就會比較困難。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庫專家 李虹
這次疫情把東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差異體現的非常明顯,西方人寧可冒風險也要自由活動,而我們更重視人民的生命安全。雖然對外的交流受到的很大的影響,但由于中國旅游行業對外依存度不高,加上我們國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旅游行業完全有條件進行內循環。但也這個是因為這個“大”,每個地方具體情況差別很大,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政策過度追求一致性,那對旅游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在長三角、珠三角這樣比較發達的城市群地區,依托大城市本身的消費基礎,疊加部分城市間的互動,足以維持相當一部分旅游業態和相關企業的存活。大城市居民出游對鄉村旅游都是有力的支撐,但在地廣人稀的區域就沒有這種可能。浙江省的、德清、安吉等地區,雖然也受疫情沖擊,但因為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游客基礎良好,資本對這這類地區都很有信心,只要疫情可控,放開限制,旅游客流馬上就能恢復,因此一地一策,一區一策就顯得非常重要。
從整個旅游業三業態,就是景區賓館旅行社等企業是旅游行業的主體,如果沒有一些臨時性的托底政策幫助更多的企業活下來,那么等到疫情過去,市場需求爆發性恢復的時候,整個行業就可能完全沒有能力去滿足這些需求,那是非常糟糕的。要想盡辦法讓一部分的企業骨干和企業業務流程、組織架構保存下來,等待新的機會。
旅游是一個充分競爭,甚至是一個白熱化競爭的行業,這個行業除了少量因為歷史原因,以及一些擔負國家戰略使命的企業外,絕大多數的企業,它不應該是以純國有的形態來左右這個市場,事實上也左右不了這個市場,因為旅游市場的屬性與國有企業運營方式的吻合度、匹配度并不理想,只有消費者有權投票決定哪類企業能生存發展壯大。同時要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世界上大的文旅品牌也不是生來如此,而是經過時間的洗禮保留下來的。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為何缺少在市場上叫得響、賺得到錢的文旅品牌。
四川旅游學院鄉村旅游研究院院長 晉超
這次全球范圍內疫情對旅游業的沖擊應該是兩次世鄉村旅游最初的兩大投資主體,一個是在其他行業經營成功的本地人,在家鄉投資搞農家樂和特色產品的開發,第二是城市里一些對鄉村游感情,有情懷的投資人,以及看好鄉村旅游市場的人,搞鄉村旅游度假。而發展到現在,則是以政府主導的區域性旅游開發,鄉村綜合體以及產業的融合發展,農商文旅體,包括及我們說的五大文明、五大振興為主題的整體的系統化的提升。
疫情對鄉村旅游的打擊同樣的非常大的,投資人更多的看到的旅游業的風險,傳統的酒店,旅行社,景區的人才也都在大量的流失。包括學校里旅游專業的在讀學生都會有很大的焦慮。但同時,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機會。出境游基本消失的情況下,消費者出不去,但是消費能力和欲望還在,會轉向鄉村游等領域,所以這兩年生態旅游非常火爆。這對西部地區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轉型機會。這對線上旅游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很多企業都在做智慧旅游、線上旅游和元宇宙的結合方面的嘗試。
臺灣智慧旅游產業協會故事長 吳惠恩
臺灣的入境和本地游市場都受疫情影響大幅衰退,旅游觀光部門強化旅游行業人才培訓,并重點推廣戶外、大自然旅游。邀請30萬旅游行業從業者參與臺灣各地踩線考察,刺激本地游市場復蘇, 2020年重點推廣山脈旅游,2021年推廣自行車旅游,鼓勵人們去到不用戴口罩的戶外,騎著自行車盡情享受大自然、感受休養生息的美好。同時對游客進行現金補助,個人自由行最高補助人民幣500元,以及發放消費券,交通券等方式鼓勵民眾出行。
旅游行業從業者努力自救,在島內游市場已大部分喪失的背景下,旅行社人員紛紛轉業,以外送,炒股,餐廳兼職,賣保險,賣咸酥雞、工地打工為常見形式,上市旅行社雄獅旅游關閉了大部分門店,開始賣農產品與手搖飲,旅行社開始斜杠求生如用小巴充當貨運車,鳳凰旅游投入健身產業,還有旅行社賣海鮮冷凍包伴手禮等業務。
但是臺灣2021年整體經濟成長喜人,民眾消費能力有很大增長,消費者旅游消費信心不降反增,隨著疫情管制措施逐步退出,各個景點重新出現暴漲的人群。很多新產品也在出現,比如“曙光微旅行”,由星宇航空與雄獅旅游及易游網推出,從臺北起飛,飛日本宮古島,在飛機上迎接新年曙光,降落臺東,第二天在臺東觀光后搭臺鐵環島之星列車北上。
華東師范大學旅游與會展系主任 吳文智
疫情常態化防控會對旅游的時間、空間和消費方式做重新分割,旅游市場會快速切換方式與場景,長距離不行就做短距離,短距離不行就做本地的,甚至是元宇宙,總能找到新的突破點。疫情讓人們重新尊重生活,理解生活,圍繞生活重新切分休閑、度假、旅游,城市內外的休閑要結合城市微更新做好微旅行,讓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挖掘城市本身的休閑場景和文化意涵,城市休閑運營空間很大;要重新認識度假區,常來長住才是度假與旅游的關鍵區分,度假區未必要選深山老林,應該要跟生活更加密切,與城市和小鎮發展緊貼在一起,要針對老齡化的趨勢推動生活替換,開發真正切合退養生活需要的康養度假產品。最后,未來旅游還是要強調精耕細作,要推崇價值共創,有助于整個行業的復蘇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