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
2月18日,香港錄得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及陽性檢測個案突破6000例,創單日新增新高。據健康時報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8日凌晨零時,本輪疫情已有50人于香港公立醫院離世。
香港疫情反復,旅游業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香港旅游發展局公布的數據,訪港游客人次由2019年的5600萬人次,一路下跌至91398人次,旅游業降至冰點。一邊是靠政府補貼苦撐的香港旅游業,另一邊,同為特別行政區的澳門2021年游客人次回升30.7%至770萬人次,二者何以出現如此顯著的差異?內憂外患下,曾經輝煌的香港的旅游業又將何去何從?
香港旅游“歸零”時代
近期,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支援旅游業的第七輪資助計劃,撥出約4.34億港元,支援包含旅行代理商及其職員、主業為導游及領隊的自由作業持證導游及領隊、以接載旅客為主的旅游服務巴士司機、酒店、郵輪等。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2月14日表示,特區政府過去對旅游業的多輪支援總共涉款約34.2億港元。
但來自政府的補助無法挽救旅游業的頹勢。疫情以來,東怡旅游、捷達假期、星晨旅游、安運旅游、康泰旅行社等旅行社先后宣布清盤,其中不乏老牌連鎖旅行社。邱騰華表示,香港1700多家注冊旅行代理商中,約有100間已經結業。
香港航空龍頭國泰航空的虧損更為嚴重,根據財報,國泰航空2020、2021年虧損分別達到216億港元及56-61億港元。而復蘇遲遲未至,國泰航空一面依靠港府輸血生存,包括花費214.5億港元認購國泰航空優先股以及認股權證,同時提供78億港元貸款,總計近300億港元。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斷臂求生,2020年10月,國泰港龍停止營運,國泰航空宣布重組并實行大規模裁員。
作為香港旅游市場的主要客源,內陸游客長期占據訪港人次的七到八成,而這一客群的大幅下滑是香港市場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自2020年2月8日,所有經內地回港的旅客及港人,需隔離14日。封關兩年以來,盡管期間采取了多項措施減少限制,但人員往來成本仍高昂,阻礙跨境人員流動 。香港旅發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內地訪港游客約270萬人次,較2019年的4300萬人次下降93.8%,而2021年則進一步下跌97.6%至65694人次。
久未通關,港澳旅游的冰火兩重天
與香港隔海相望的澳門,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走勢。澳門自2020年7月15日起通關,從粵澳口岸進入廣東省人員不再實行集中隔離14天醫學觀察。8月11日,國家移民局發布公告,分步驟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游簽注。澳門作為第一個開放旅行的境外目的地,成為節假日內地游客出行的熱門選擇。2020年,澳門入境游客約590萬,同比下降85%,2021年回升至770萬,同比上漲30.7%。
圖片來源:澳門旅游業界網站
為吸引內地游客,澳門推出了一系列營銷促銷活動。剛剛過去的春節,澳門旅游局推出了金龍醒獅賀歲、花車巡游和煙花表演等系列賀歲活動,并與航空公司、電商、線上旅游平臺合作,向內地旅客提供機票、酒店住宿等一系列游澳門消費優惠。春節黃金周期間,澳門總入境旅客逾11萬人次,同比上升25.4%,酒店平均入住率為63.8%,同比上升15.2%。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惠于全年旅客數目增加及旅客人均消費水平上升,2021年旅客總消費較2020年增加1倍至244.5億澳元,留宿旅客消費213.2億澳元以及不過夜旅客消費31.3億澳元的總消費分別增加1.2倍及45.6%。
截然不同的走向背后,是否與內地通關是一道分水嶺。本地疫情清零和健康碼的互通互認是通關的一大前提。健康碼的啟用,能夠在出現病例時迅速鎖定重點場所及密接人群,早在2020年5月,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完成互認,為符合對方綠碼條件的人員提供轉碼,包含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日期,免除紙本憑證。對比香港健康碼,則在2021年12月才正式與粵康碼完成互認。但彼時,德爾塔、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的出現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僅完成健康碼互認不足以抵抗通關帶來的疫情防控壓力。
此外,高人口老齡化與低疫苗接種率,也成為香港通關的最大阻礙。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20年人口數據,香港有747.42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60歲以上人口占27.00%,65歲以上人口占18.92%。而截至當前,香港70-79歲人口中僅57.22%完成兩針疫苗接種,80歲以上僅28.31%,這一數字在第五波疫情爆發前更低。老年人免疫力普遍低下,在未接種疫苗的情況下,發生重癥、死亡的風險更高。公開信息顯示,香港本輪疫情的死亡病例在不斷攀升,其中以老年人為多,且多數沒有接種疫苗,這一群體也成為疫情防控中最薄弱的一環。
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
過去,澳門更像是香港旅游的附加目的地,“賭城”、“博彩”是大眾對其第一印象,疫情帶來的窗口期讓澳門有了迎頭趕上的機會。近期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建設,支持澳門舉辦世界旅游經濟論壇、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等,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頂層規劃加上市場機遇,在短期內,為澳門旅游的復蘇乃至做大做強,提供了更多可能。
香港何去何從?
疫情無疑是擊垮香港的重要因素,但香港旅游業在此之前頹勢已經顯現。香港旅發局數據顯示,游客訪港高峰期出現在2018年,達到6515萬人次,但2019年該數字同比下跌14.2%,僅5600萬人次。
大幅下跌背后,有多重結構性原因。這也意味著,即便香港疫情得到控制且與內地通關,香港在旅游上的優勢能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要打上一個問號。
在旅游資源方面,香港正在被內地目的地迎頭趕上。過去,香港以“購物天堂”聞名,游客的活動也以消費為主,據香港旅發局統計,2018年訪港游客中,內地游客占比78%,為香港的零售業銷售額增長貢獻了逾一半的份額。據港媒報道,以2016年的統計為例,內地旅客有86%曾在港購物,只有7%及3%到訪文化景點及游覽綠野風光;長途旅客有19%及9%選擇文化及綠色之旅,另有55%購物。
疫情以來,海南免稅的橫空出世,以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目標下“市內免稅店”的涌現,正蠶食著過去香港購物的市場份額,導致其領先優勢不再。近年來,香港周邊地區和城市大力興建旅游設施、推廣特色旅游,后發優勢同樣對香港的市場競爭力造成威脅。
此外,作為香港的地標性游樂景點,香港迪士尼與香港海洋世界在上海迪士尼開業后,遭遇到極大沖擊。以上海迪士尼為起點,環球影城、樂高樂園、普德賦等國際主題娛樂巨頭在中國內地相繼落子,海昌海洋公園、華強方特、華僑城、銀基等本土樂園加速拓展,形成全新主題娛樂格局。隨著內地主題公園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香港兩大主題樂園的定位不可避免地會更加“尷尬”。
旅游資源的不足還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匱乏。多年來,由于香港酒店房間長期供應不足,價格過高,不過夜訪港旅客數量要遠多于過夜旅客數量,旅客即日來回,省錢用于購物或其他。在景點、店鋪及其它公共場所,基礎設施的不足導致的長期排隊,也導致旅游體驗大打折扣,盡管短期人氣火爆,但長期來看并不利于旅游產業鏈的良性發展。
另外,香港地狹人稠,自然景觀并不出彩,近年來,香港少有新增大型標志性景點,文化景觀也隨著香港流行文化的沒落而失色,在全球各國流行文化崛起與轉向背景下,難以吸引到新的游客前往。
面對外部多層次、多方面的沖擊,香港旅游業該何去何從?執惠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劉照慧認為,香港主要可以從營造政策環境、提升基礎設施,以及改善軟性服務三個方向展開探索。
1、提高疫苗接種率,盡快控制疫情,在保障安全的同時盡可能促進內地和香港人員流動。同時,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政策及資源優勢,以及香港國際樞紐的定位,與周邊城市實現差異化協同發展。
2、提升基礎設施,打造新的旅游景點及配套設施,豐富旅游資源和旅游生態依托既有優勢,培育多樣化、差異化旅游增長點,如金融旅游、教育旅游、醫療旅游等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形態。
3、在供給和服務層面,改進旅游接待服務,提升服務質量。過去香港并不重視軟性服務,相較之下,泰國等東南亞目的地在軟性服務方面更為突出。此外,還可以在美食、非遺,以及城市更新等方面深入拓展,打造更多香港獨有的新型旅游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