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今年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勝利閉幕了,未來十年中國的發展方向基本定調。
我聽過一句話,賺大錢的老板都愛看《新聞聯播》,而且要看得懂《新聞聯播》。
這次會議中那份比《新聞聯播》重要100倍的報告,大家應該都已經讀過了。
你從報告中讀到了什么?不如,我先把我的讀后感分享給你。
最近蠻多同行急著轉行,我個人覺得大可不必,360行除了行行出狀元,還行行都難做。
張琦老師說,如果你沒有學會游泳,換一個游泳池也是沒有用的。
以后只有文旅而無旅游
報告一發,很多人就在統計其中“文化”和“旅游”的出現次數,這說明新聞聯播還是看少了啊!
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就已經告訴我們,頂層設計中,文化才是主導,旅游只是輔助,詩與遠方終于走到了一起。
二十大報告原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①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喊了很多年
2018年12月10日,時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出席“2018旅游集團發展論壇”并發言指出,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以來,明確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
2021年8月27日,現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在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文化引領旅游發展、用旅游促進文化繁榮。
“促”和“塑”一字之差,代表了黨和國家對文化和旅游事業的規劃調整,部領導在重要場合的發言,對比看具有現實意義。
使用“促”字,意指文化能促進旅游,兩者是相對平等的關系,要一起發展;
使用“塑”字,強制性非常明顯,要用文化去塑造旅游,文化是旅游的方向。
“宜融則融,能融盡融”這種建議性的8個字已不再提,“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最近又改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說明文旅融合已經在路上進行著了。
不管是以文促旅,還是以文塑旅,從文旅部成立喊了快4年了,現在的提法,點睛之筆是“塑”字,你慢慢品。
②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到底怎么融合?
從“推動”到“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從“動起來”,到“進行著”,這幾年文旅深度融合早已走在了路上。
這個深度融合到底怎么融合?我舉一個最近新聞的例子。
上海退休老阿姨們在橫店翻拍《甄嬛傳》,是不是你沒想到這件事會這么火?
相關新聞報道 圖源:網絡
不管這個行為在商業上是否構成了對《甄嬛傳》版權方的侵權,它到底是什么屬性?是文化還是旅游?
根據個人愛好,找專業機構拍微電影,貌似屬于文化娛樂對不?
但你再想想,上海的退休阿姨,到浙江橫店,這難道不是旅游嗎?
對,這就是典型的文旅深度融合的案例,還是經典案例,據新聞報道,16位“游客”每人交了4000元,這個高達64000元的大單,利潤想象空間很大。
拍照拍視頻已經成為旅游過程中的剛需,文化和旅游的需求順序正在顛覆。
原來是阿姨們想去看風景,系著紅圍巾、坐著大巴車,到旅游景區拍美美的照片;
現在是阿姨們想拍《甄嬛傳》,所以選擇了浙江橫店這個場景最適合拍片的景區。
同理,年輕人想拍《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會去亞丁,想拍《少年的你》會去重慶,中年人懷舊《大話西游》會去寧夏......
《大話西游》取景地 圖源:網絡
但是,你首先要認知到,市場需求已經從旅游切換到了文化。
③ 所有旅游活動都為了體驗傳播文化
回顧我9月份的出行,除去工作因素,去邯鄲是為了學習成語典故,去上海是為了感受民國風情,去澳門是為了那一口葡國雞。
所有看似旅游活動的表象,底層都是為了體驗當地文化。
我出了名的貪吃,但我會美其名曰這是“體驗當地美食文化”,全中國在朋友圈自詡為吃貨的人又有多少呢?
這數億人,要他出門旅游可能會有N種理由拒絕,但老饕真的很難拒絕那一口惦記已久的味道。
如果我們還把旅游理解為一個觀光活動,就越來越難收到客戶訂單了。
我不要求所有同業都真的能深刻文旅深度融合,用文化去包裝旅游產品,能做到不?
周邊游中的打板栗割稻子,這是讓孩子體驗“農耕文化”;營地中的飛盤/徒步/腰旗橄欖球,這是年輕人喜歡的“休閑體育文化”;最能讓老年人買單的,是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鄉村振興是新的增長點
鄉村振興也提了很多年了,我個人的理解,鄉村振興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中國經過這四十多年的發展,確實很強了,綜合國力距離漂亮國已經不遠了。
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農村跟城市的差距還很大,“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二十大報告原文:“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① 未來十年的行業藍海在這里
凡是黨和國家著重要解決的事情,這里面就有很多機會,比如低碳和新能源。
假設我是坐擁百億資產的投資人,使用長達10年的眼光去看文旅賽道,再用重資產投入的方式去收獲回報,我會怎么選?
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但城市太卷了,我更愛鄉村。
百度百科這么定義“藍海行業”:所謂的藍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場空間。藍海是一種沒有惡性競爭,充滿利潤和誘惑的新興市場。
這里面的2個核心關鍵詞是“沒有惡性競爭”和“充滿利潤和誘惑”,分別舉一些例子。
我去過的浙江省松陽縣,據2021年統計,松陽民宿從最初的52家發展到近500家,床位數約4800張。
再參考一個數據,官方統計2020年松陽共接待游客490.7萬人次,平均每天1.34萬人次,我打個對折還有6700人,仍遠超總床位數。
這只能說明,要么官方數據把麗水本地晚上回家的游客算進去了,要么游客沒民宿可訂只能選擇隔壁遂昌和云和縣去住了。
再說利潤率,以最近各地爆火的割稻親子活動為例,杭州某知名親子活動機構收費368元/人,費用包含場地、午餐、大巴、領隊、保險和物料6樣。
某旅行社推出的親子研學營 圖源:網絡
各位同業,能算出來這個產品的毛利率嗎?但我想告訴你,深圳做割稻親子活動就賺不到錢,因為深圳沒有農村,沒有場地。
一定要割稻子,只能去一個叫“美麗鄉村生態園”的景點,買108元/人的套票,每個孩子最多割3把稻子。
看出來鄉村和城市的區別了嗎?深圳有個同業笑稱,我恨不得找塊地,請農民來種上稻子,這個真的太賺錢了。
② 共同富裕不能只有一個浙江
上文提到了浙江,它是目前我國第一個共同富裕示范區。
它也解釋了我為什么認為,鄉村振興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去年的麗水之行讓我感受頗深。
麗水云和梯田
別說我的家鄉湖南,廣東珠三角以外的所有地市,鄉村條件與之根本不能比,而麗水是浙江GDP墊底的地市。
但是,共同富裕不能只有一個浙江,這可是二十大報告中反復提了8次之多的核心任務。
空白意味著機會,在每個省市自治區逐步靠攏浙江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機會。
如果你不知道“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指的是什么,那就去浙江看一看,旅游在很多縣要排到前3位;
如果你不理解為何要做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不是深圳這種大城市的剛需嗎?也去浙江走一走。
大部分鄉村沒有知名景點,但村里書店、市集、戲臺、綠道等公共基礎設施上一個臺階后,都是讓游客去打卡的地方。
青龍塢言幾又鄉村膠囊旅社書店 圖源:網絡
游客向往鄉村,但沒有人想走路一腳泥,天天躺民宿,公共基礎設施的提升,游客來了才能留得住。
說遠一點,旅居這種國際流行的旅游方式,在鄉村也大有可為,報告已經指明,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未來去鄉村居住的,一種是原來農村進城打工的人回流,一種是大城市高收入者定期旅居,哪一種更有利于當地發展?
③ 中小旅企去了鄉村能干什么
建不起民宿、做不了公共設施、口袋里沒錢的中小旅企,我推薦你幾個空手套白狼的方法。
第一,深挖當地民俗文化做成體驗型產品,我8月在貴州獨山縣,對當地布依族的“花燈劇”很感興趣。
獨山花燈戲 圖源:網絡
但以當地鄉村的情況,要改造為可以被游客體驗的具體產品,差距還很大,這就是機會。
我們從城里來,知道客戶的需求,場地設在哪,時間演多長,配什么茶點,關鍵是我們還能把產品賣出去。
第二,用互聯網的方式把農產品賣出去,很多旅企已經在做“家庭私享農場”,改造農產品原來的產業鏈。
這是割稻子打板栗的升級版,能長期鎖定客戶,但我們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賣農產品。
用剛需高頻產品,比如雞蛋、茶葉、青菜等,不斷傳遞屬地價值給客戶,再變換主題做鄉村活動,就能改變很多人一個地方只玩一次的觀念。
第三,承包鄉村的大型節慶活動,用降維打擊把土里土氣的鄉村活動,提升幾個逼格。
怎么做?以畬族的中秋歌節為例,先定一個KPI,活動招募2000人。
畬族民歌 圖源:網絡
歌節的主題是歌,哪個廠商會愿意贊助?K歌寶無線麥克風如何?再就是音樂教培機構,還有酒類品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嘛。
通過目標人群去尋找贊助商,毛利率高的公司大多有營銷預算,讓他們贊助設備和演出人員費用。
村里的場地和配合呢?跟村里談,劃一塊地作為活動專用停車場,每臺車臨時收費20元,按500臺車就有1萬元收入,跟村里置換場地。
人來了不能餓肚子聽歌,縣里的農特產公司,是贊助用餐的最佳對象,把產品植入到菜單里,桌上放二維碼可購買帶走。
這個游客免費包吃包玩的活動,還缺一個噱頭,單身狗情歌對唱也可以、革命歌曲懷舊大合唱也可以,用噱頭引爆自媒體傳播。
最后這2000人怎么來?找上50個小網紅,帶他們去村里踩線拍素材,籌碼是提供贊助商產品和當地農特產帶貨,小V只要分傭合理,不收錢的。
資源整合得好,自己一分錢也不用掏,怎么賺錢呢?分傭中設置差價也可以,幫喝了酒回不去的人訂民宿也可以。
忘掉我們是旅游公司,做文化傳媒公司、活動策劃公司、MCN公司、數字營銷公司,都可以在鄉村生存下來。
出境游先圍繞港澳布局
疫情前我是出境游業者,二十大以后,出境游還有戲嗎?
二十大報告只出現了2次“旅游”,除了第一段那次,就是本段這次。
二十大報告原文:發揮香港、澳門優勢和特點,鞏固提升香港、澳門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
① 港澳繼續承擔國際交流窗口
大家都記得,改革開放之初,港澳尤其是香港,承擔了國際交流的窗口,沒有香港,也就沒有深圳的今天。
大家都在擔心“逆全球化”,二十大也把國家安全提到了從所未有的高度,疫情讓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充滿了不確定性。
我對這個不確定性持謹慎樂觀,為何?香港新任特首上任后第一把火,就把香港的政策縮減到了“0+3”。
香港防疫措施 圖源:網絡
這說明,如果內地要相對謹慎,那更加要留一個口子,這個歷史使命只有港澳可以完成。
② 文旅與金融貿易已相提并論
香港是亞洲乃至全球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這三個身份報告仍然在強調,再加上科技創新。
“文化旅游”四個字是這一次加上去的,字字千金,因為“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合作的內容就是前文5個部分。
十九大報告里,對應部分的提法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看出來區別的同業,是否已經明白,出境游的第一步一定是港澳。
澳門一直對內地是開放的,下一個一定是香港,然后才可能有更多。
③ 祖國統一一定要且能夠實現
臺灣部分的論述占據了四段文字的篇幅,措詞比十九大報告強硬了很多,這點不展開。
這個部分有一句“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放這里不等于就要忘了傳播文化最好的方式,是旅游。
如何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如何讓港澳同胞也加入到這里來?
做入境游的同行,你看到目標客戶市場了沒?
最后的話
悲觀者也許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如果你找不到未來的路在哪里,首先深刻理解當下環境,是必要的第一步。
讀懂二十大報告,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分析,非常重要。
如果說“內循環”讓你焦慮,5000年歷史加56個民族的文化內涵還不夠豐富么?
如果說“層層加碼”讓你擔憂,國慶節爆火的周邊鄉村游、城市微度假,我們不可以參與么?
劉潤老師在上周六的年度演講里,分析了四大文明為何都發源于北緯30°附近,如果說只是為了靠近水源,那赤道也有。
是冬天,逼出了文明,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
希望通過今天我的解讀,能把二十大報告中有關文旅的“確定性”,傳遞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