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新聞播報的部分地區的種植蔬菜過剩,嚴重影響上市的價格和農民的收入,政府有關部門正組織供應鏈在積極想方案為農民排憂解難,作為百姓,也想出份錢支持,但買到的是平時價格三分之一的大白菜和白蘿卜。供求關系的杠桿并不被傷心和愛心所左右,這是人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純粹從供求關系的理論上講,如果供應小于需求,價格就會上漲,反之亦然,各行各業亦然。
聯想到住宿行業的供求關系,同行們認為疫情穩定后需求會恢復,需求會增長,但價格會恢復到品種、檔次該有的水平嗎?前幾天,有行業自媒體發表研究文章,以三年疫情中吊銷企業38.1萬家,新增企業96萬家的數據,表達行業的冬去春來對于未來的積極預判。且不論數據是否準確,看著在三年疫情中還能有如此大量的新增數量,不是興奮,而是擔憂, 也為這些被吊銷企業感到同情和惋惜。疫情平穩后如此大數量面市的住宿企業能被消化嗎?整體品質和價位能有所提高嗎?
縱觀這幾年,行業發展的趨勢是輕資產化,多數酒管企業還是以發達地區為擴張目標,主要扎堆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不斷以新品牌搞增量,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酒店管理集團或公司,連鎖、特許加盟經營的模式成為主旋律。對于住宿業有興趣投資方,除了地產公司利用本身的物業,還有相當部分采用租賃他人物業開店的模式,經濟發達地區的租賃物業的價格同時被這樣的模式不斷炒高,無形而是現實的增加了投資成本。至于有規模的酒管集團或公司,多數都是與資本市場掛鉤的企業,在疫情期間的逐利點基本都放在了和投資方合作的前端,因為投資方選擇和管理公司的合作,從需要專業支持的角度,在前期階段的依賴程度更高。也因為此,管理公司的前端收費與開業后的根據業績考核收費不同,前端的品牌費、技術支持費等是有保證的,而后端將以業績說話。在商言商,逐利邏輯、政策傾斜無可厚非。
且看,有多少國際、國內酒店管理集團,在各種論壇和媒體上,都是宣傳新亮相哪個品牌,哪個品牌開業數量多少、簽約籌建數量多少,這些信息給人的感覺行業是欣欣向榮,形勢一片大好。如果仔細分析,一個品牌的簽約數量是在營數量的翻倍甚至于2-3倍,是否正常?而開業在營的各集團旗下酒店,除了少數,多數是在大環境和競爭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慘淡經營、艱難維持,和投資方的回報率期望值相去甚遠。這些現實的經營挑戰在同一集團的拓展團隊難道不了解嗎?只不過都是片面的追求前端收益和拓展數量邏輯所致,以達到滿足資本市場的需求的目的,是典型的碎片化勝利的表現。若這些簽約籌建酒店都需要管理公司投資的話,估計簽約都會按下暫停鍵。因為大量新增酒店的出現,對于存量酒店和數量過剩的行業現狀,無疑是起到負面和消極的作用,對于整個行業的長期主義的持續發展是不利的。
資本是逐利的,酒管公司為了維持股價的對于前端收費盈利策略正確,在疫情的三年中,還是有一定數量的中小住宿企業被迫淘汰和關門,大型酒店在上架叫賣,這當然是優勝劣汰自然規律在特殊時期的集中表現。但如果作為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的企業而言,無限拓展是否要考慮期限和大局,如果被淘汰是酒管集團自有資金投資的企業,是否還會不斷以拓展新店來淘汰老店?當然,目前也有幾個旅游上市公司,開始介入住宿業,在為存量老酒店改造作積極的投資改造貢獻,當然運營專業隊伍的補充將會使拯救存量老酒店的目的更為積極有效。
中國戰“疫”三年,終于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遭到重創的旅游業也將迎來曙光。根據國家統計局就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可消費支出的數據看,分別為3000元和2000元,發達地區會比這個數據高一點,但2022年的平均數據樂觀因素難現。大量在建、籌建的住宿企業即將面市,人力資源和增量消費將會是住宿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