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旅游業因其市場規模大、帶動作用強,正成為落實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與擴大消費政策的重要支撐產業。如何推動旅游業提質增效,怎樣統籌旅游發展中的供給與需求,也進而成為了焦點問題。
我國旅游市場面臨著
供給錯配及創新不足等挑戰
一是,需求分化、主題多元是需求側面臨的新形勢。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認知提升,旅游消費在向品質觀光與主題休閑度假轉向的同時,旅游需求也逐漸分化,主題逐步多元。
首先是針對功能類物質產品,關注性價比、安全性、便利性與品質感;針對文化類體驗內容,聚焦主題文化、審美趣味、教育習得與場景差異。
其次是物質產品消費理性化、謹慎化,例如連鎖有限服務酒店等產品,在良好性價比基礎上比拼品質內功。
再次則是主題多元、體驗細化的產品成為爆款。我們之前為了一個觀光景點、一個網紅線路奔赴一座城,現在則因為一場演唱會、一個冰雪節或是一場村超比賽等遠赴一個目的地,如哈爾濱冰雪主題旅游、河南武俠主題旅游、貴州體育主題旅游等。
最后是消費市場分化,中等收入群體追求謹慎消費,追求體驗內容,大眾群體情緒化從眾、碎片化消費。前者從微度假、短途游產品爆火可以一會端倪,后者伴隨新媒體爆火,網上一張美圖、一段美文引得眾人爭相奔赴。
二是,供給側體現出供需錯配、產品同質化、存量項目運營質量不高等挑戰。
面對需求分化、主題多元、物質產品消費理性、文化內容體驗升級等需求變化。
首先,我國的供需錯配問題嚴重,供給嚴重錯配需求,旅游市場還存在觀光居多但休閑不足、物質豐富但體驗匱乏、美景很多但文化稀薄的矛盾。
其次,產品同質化嚴重,諸多市場主體為追逐網紅爆款產品競相跟風模仿,全國數千條玻璃棧道、數百個不夜城項目,多為模仿抄襲項目。
最后,存量項目運營質量不高,前一階段投資的諸多文旅小鎮、文旅綜合體項目,還存在運營效率不高,投資回報不佳問題。整體上看供需錯配,細分領域則是針對細分客群的適配產品供給不足、性價比不優、體驗內容不夠。
供需錯配的根本原因是
創新能力不足、創新產品匱乏
一是,驅動模式缺乏市場因素
前一階段的旅游項目開發,多以旅游地產或金融資本驅動,驅動因素缺乏市場需求導向。因此開發、運營的關注點既不是目標客群需求,也不是市場消費內容,自然也就缺失市場化運營的可能性,項目運營質量與投資回報業績不高。
二是,開發、運營方式不盡科學
圍繞市場需求的開發、運營,需要依托具有成功經驗的市場化團隊,理性判斷市場、科學決策投資、開發。但當前很多開發團隊從市場分析與項目定位開始就以主觀判斷或政策驅動代替了科學的市場分析,其結果自然也不能適配需求。
三是,企業家創新不足,產品缺少差異化
旅游產品的開發、運營,需要企業家團隊創新產品,提供差異化的主題體驗內容。但是,因為開發運營單位企業家創新精神不足,對細分客群理解不充分,專業創新能力不夠,以及還存在資源思維、成本思維、渠道思維、單體產品利潤思維等,而忽視了用戶思維、服務思維、復購思維、整體產品線利潤思維,忽視了底層的產品創新,也就造成了產品單一、體驗不足,物質偏多、文化偏少,功能有余、體驗不足。
統籌旅游發展中的供給與需求,
還需要在守住底線、釋放需求、
科學開發及鼓勵創新方面系統突破
一是,守住安全、信用底線,創新多元化產品高線。
市場經濟首先是信用經濟,旅游消費的底線是功能品質的安全、信用保障,其次才追求主題差異化體驗內容。因此,細化行業開發、運營標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信用底線,也是保障旅游消費的底線安全。在此基礎上,市場主體追求產品差異化創新,補足供需錯配短板。
二是,持續優化政策,釋放消費需求。
首先,進一步推動企事業單位落實帶薪假期制度,保障假日消費時間底線。其次,借鑒國際“搭橋”假日制度經驗及做法,弱化調休制度,釋放更多消費潛力。
例如,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法國,假日實行“搭橋”制度,即兩個法定假日中如有工作日,自動統一算作假期。美國也利用相同制度,將一個法定假日前后自由調整與周末相連,提供了諸多三天的大周末假期,延長假日時間,擴大旅游消費。
三是,聚焦細分需求,科學開發運營。
未來旅游客群將越來越細分化、垂直化,其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細致化,如體育旅游、研學旅游、親子旅游、康養旅游等旅游客群進一步細分。因此,文旅企業也需要找準自身客群定位,提供適配產品。
例如,烏鎮烏村聚焦中產家庭度假客群,開元森泊度假樂園聚焦中產家庭親子客群,莫干山天際森谷瞄準青年戶外拓展客群等。同時,旅游產品的主題、功能、內容也進一步細化,涉及的投資、建設、運營也更為專業、細分化。
因此,需要以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集成性的方式,聚焦細分客群、細化需求,開發、運營既有性價比,又有好體驗的好產品、好服務,滿足細化需求。
四是,以“+旅游”的模式跨界融合創新產品。
以“+旅游”而不是“旅游+”的方式推進旅游供給體系高質量建設,推動跨產業、跨行業融合,促成一批“工業+旅游”、“教育+旅游”、“科技+旅游”融合產品,如作為冬奧會場館的首鋼園的空間改造,通過“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的產業融合、跨界創新方式,以及冰雪旅游產品、文藝旅游項目、親子旅游內容等新產品、新內容,盤活工業遺址存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