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01 獨角獸公司成功的共性
過去這三年當中,市場上發生了很多改變,中國經濟進入了 L 型新經濟。在這種經濟新常態當中,分眾也發生了非常多的改變,從 2013 年在美國資本市場私有化之后,到 2015 年年底我們又借殼起步,重新回到了 A 股的資本市場。是中概股第一個回歸到 A 股市場的公司。
分眾上來之后,回到了一千四五百億人民幣市值,成為中國文化傳媒中市值最高的股票。在業務與市值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成長型企業的高速增長,這幾年在分眾的屏幕上出現了很多的獨角獸公司,像餓了么、神州租車、滴滴出行等,那么這些獨角獸公司的成功有什么共性呢?在我看來主要有這三點:
首先,他們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或者開創了一個新的特性。
其次,他們抓住了一個時間窗口,在開創這個品類的時候,沒有太多的競爭對手,或者競爭對手還沒有發出聲音,在消費者心中沒有形成所謂的領導品牌。
最后,他們在六個月或者最多一年的時間窗口里,都采用了「飽和攻擊」,就是幾乎傾盡全力。「飽和攻擊」最后會產生什么結果呢?它等于了某種品類。
比如滴滴等于專車、神州等于租車、餓了么等于外賣,它們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了一個獨特的心智優勢,消費者已經把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和這個品牌劃上了等號。
我覺得,消費者的心智實際上是個非常懶的心智,消費者經常先入為主。比如神州第一個做租車的廣告,「飽和攻擊」之后,在消費者心中一旦形成神州等于租車的印象,神州的銷量就會上去。
2010 年,分眾幫神州開始做廣告時,神州只有 600 輛車,一嗨租車有 1200 輛車,至尊租車有 1000 輛車,神州大概排在老三。
但是到 2014 年神州上市時,在中國租車市場,神州的車輛數等于第 2 至 15 名的總和,在上市那年,神州賺好幾億,去年賺了 14 億,而其他競爭對手都是略略有點賺錢。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差距非常之遙遠,第一名都是競爭對手三五倍以上的獲利能力。
這是我非常想說明的一個特點,你在一個時間窗口當中,采取「飽和攻擊」了之后就會帶領出一個新品類。
02 留給創業公司的四個問題
為什么有許多創業者覺得,今年的經濟環境比 2008 年金融風暴時還要艱難?即使是一些剛需產品,包括寶潔的洗發水都受到了挑戰,各行各業都沒有很強勁地增長動力。
這到底是消費者沒有需求,還是沒有欲望呢?
實際上 2015 年國內的消費者在海外的消費規模達到了 1 萬億,這說明,不是消費者沒有需求,而是絕大多數中國的企業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沒有辦法去激發起用戶的欲望,大家都在打促銷戰和價格戰,反而導致各自的利潤被攤薄,無法進行品牌的打造,要想走出這樣一個困境,我覺得每個創業公司都需要仔細思考這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是不是創建了一個品類,或者創建了一個品類當中的特性?
如果這個品類當中已經有領導品牌,你是不是跟它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神州從租車開創另外一個品牌「神州專車」的時候,滴滴已經先行一步帶領了這個品類,滴滴已經等于專車,所以神州就做了一個特性——更安全的專車。
再比如十幾年之前,康師傅、哇哈哈、農夫山泉都已經崛起的時候,再做一個飲料品牌該怎么做?你只能做一種特性,比如我是一種預防上火的飲料——「怕上火喝王老吉」。
中國市場足夠大,雖然你不代表一個整體品類,但只要你能抓住一個特性,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品牌,現在王老吉+加多寶已經價值四五百億了。
第二個問題,你如何用簡潔的一句話說出來你的品牌差異性?
比如,「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特賣」原來叫「閃購」,但消費者不懂,用「特賣」消費者就懂了。為什么是「專門」做特賣呢?因為前面已經有了聚劃算,聚劃算是淘寶、天貓中的一個品牌,而「一個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就形成了差異化的特點。
你會發覺,有時候一詞興邦,一詞喪邦,在詞中創造差異,就找到了一個獨特的位置,很多的時候我覺得詞語是改變人思維的東西,詞語是能撬動消費者人心力量的東西,這個世界太相信技術,我更相信人性的力量。
再比如 51 進口車是做平行進口車的,平行進口車這個詞大家聽不懂,不就是原創進口車嗎?不就是買奇瑞路虎和買路虎之間的差別嗎?所以,當你開創了這個類型時,就說“買原創進口車就找 51 進口車。”
實際上,當一個新興品類崛起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用這樣簡單、粗暴的句子來把這個行業鎖定住,代言這個品類。
另外,你還要找到消費者心中的開關,當把這個開關打開之后,你的產品就會瞬間爆發。像「怕上火喝王老吉」就啟動了消費者心中的開關,在這之前,它四年做了1億人民幣,但當這個消費者開關打開之后,第二年就變成 12 億人民幣。
我簡單總結一下。我認為所有的新創品牌,最重要的是找到簡潔的一句話,使你在消費者心中開創一個新的品類,或者新的特性。
開創之后,你所有的詞語一定要定位足夠尖銳,就像一根釘子,找到消費者頭腦中那個空隙的位置,然后搶占一個時間窗口,用最快速的榔頭把它打進去。
第三個問題,時間窗口非常重要,一旦錯過了時間窗口,傳播的效率會非常低下。
比如今日頭條創造了「你關注的才是頭條」,它的個性化關注是它區分于其他新聞客戶端的一個特點,一旦說了這句話就形成了這種特性,而一旦開創了這種特性,并且把這種特性植入到消費者心智當中,那它就代表了這個特性。
可能未來也有人能夠做個性化推薦,但它進入消費者心智的難度就比今日頭條復雜很多,因為消費者往往只記住第一個。
技術的領先和商業模式的優勢不是根本的壁壘,這些只為你開創了 3~12 個月的時間窗口,如何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飽和攻擊,把你的定位像釘子一樣牢牢打入消費者心智心中,建立心智的優勢才是護城河。
沒有什么東西是絕對領先的,如果你不能采用「飽和攻擊」,迅速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你等于了某個品類」的認知,那等到競爭對手發力的時候,你再發力就晚了。
舉個例子,其實神州租車并不是第一個做租車的,但它是第一個在消費者心智中植入進去租車概念的品牌。瓜子二手車不是第一個做 C2C 二手車的,但它是第一個在消費者心智中植入的 C2C 買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二手車公司。
消費者不會研究誰抄襲了誰,誰跟進了誰。消費者一旦認定你等于一個品類,那么,他對整個市場的認知就被你占據了,其他人要顛覆這種認知是非常困難的,要花上好多倍的代價。
第四個問題,流量重要還是品牌重要?
作為創業公司,同樣一筆預算,應該先燒流量還是先做品牌?有人認為應該先燒流量,因為品牌比較慢熱,而流量比較直接,一天花多少錢就可以從百度帶多少流量,這樣可以把數據拉上去。
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現在流量的紅利時代已經結束了,五年前通過流量做起來是可行的,但今天流量成本已經很高,如果還燒錢做流量,雖然數據會很好看,但實際上會造成劇烈虧損。
同時,流量很難催生品牌,你做再多的流量性廣告,它會給你帶來用戶,帶來注冊,帶來嘗試,但是很難創建品牌。很多創業公司在大眾心智當中是不存在的,大家不知道這個品牌的存在。從傳播的角度來講,在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碎片化時代,要想把品牌做起來,就必須要引爆主流人群。
來分析一下如今整個媒體的環境。今天媒體的環境簡單來說是粉塵化,如果以前說信息多元化碎片化,現在都不足以形容這個世界。如今是粉塵化,信息極度碎片化。碎片化之后,會出現兩個結果:
● 主流人群遠離電視;
● 互聯網上的資訊太多選擇太多,而消費者對廣告是選擇性忽略的。
為什么說電視遠離主流人群,從 2011 年移動互聯網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這個互聯網的收視時間只有 35.8%,而傳統媒體時間占比 64.2%,經過 5 年 2015 是個轉折點,中國傳統媒體第一次負增長的轉折點。
這個時間移動互聯網的時間超過了所有傳統媒體的總和,正是這個拐點,中國電視廣告在 2015 年產生第一次的下跌。
主流人群遠離電視,大城市的人很少看電視,真正的收視率集中在甘肅,寧夏,陜西等地區,而電視以 10 億電視人口基數計算,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數據,即使衛視最牛的 4% 的節目覆蓋的 4000 萬人口其中 5000 元以上的觀眾也僅占 10% 左右約 400 萬左右。
所以主流人群基本不看電視,主流人群在互聯網, 微博微信新聞端占據 4-5 個小時,這最主要的時間當中,消費者在看內容而不是看廣告,看到的記住的是社會熱點話題,社會重大事件,引爆的是王寶強,張紀中,陸家嘴視頻,三里屯啪啪,在這些 APP 上消費者是有選擇的,在內容和廣告間用戶主要選擇看內容看話題很少注意廣告。
這要求我們在微博微信新聞端上主要做透內容,引曝品牌核心要做公關做話題,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核心問題就是,要傳播就要融入社會重大事件和熱點話題。
網絡視頻覆蓋主流人群,一年大概有 600-900 部電視劇在各大平臺上線,做視頻貼片,入口很多,如果沒有賭對太陽的后裔,老九門,歡樂頌,那什么也不會發生,只有賭對大片才能有效果。
我有個著名客戶每年都能賭對一到兩部劇,他有個評分卡系統,一年看 300 部劇,輸入數據,預判哪些能成功,80 分以上平均 20 幾部。就投這 20 幾部,最后一定能中一到兩部。這就是沉沒成本,要伴隨著巨大的沉默成本才能賭對這些片子,而且現在熱門劇 1 億多主流用戶買會員帳戶,從而去廣告。
分眾 1400 多億市值也好,一年做 100 多億廣告也好,核心就是賭對了兩個字——電梯。過去中國的十幾年是城市化是十幾年,電梯是城市化的基礎設施。我們把媒體建立在城市化的基礎設施之上。電梯意味著四個詞:主流人群,必經之路,高頻到達,低干擾。這四個要件是引爆品牌的關鍵。
十三年以來我企圖找一個跟電梯一樣的環境,最后找到了電影院,1400 多家電影院映前廣告都是分眾的,除了萬達的 270 家不是。電影院符合主流人群,低干擾,年輕人必經但不夠高頻。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認為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傳統電視是被移動互聯網打敗的,移動互聯網把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改變了,解放了時間,也解放了空間,還創造了信息過載,選擇太多,現在回家后,20% 看電視,20% 看視頻,20% 玩微信,10% 帶孩子,10% 打游戲,外面還有許多人在加班,KTV 酒吧,購物娛樂等等,生活很豐富,但對廣告主來說是災難。
廣告主最美好的歲月是十幾年前 CCTV 一家獨大的時代,那是個沒有選擇的時代。今天沒有 6-7 億人群沒有選擇的東西了,2-3 億人群沒有選擇的只留下分眾,回家,上班,等電梯沒有選擇,用戶沒有選擇才是廣告主最好的選擇。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3W互聯網深度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