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IP時代,IP的力量讓產業升級加速,吸睛和吸金能力超乎想象。以資本、創意和科技為驅動的文旅產業2.0時代中,文化旅游IP的打造更加多元而迅速,能否搶先打造出超級IP就成了行業領先的關鍵。
中央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全國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各地方省市縣積極響應,紛紛發布各自的特色小鎮規劃。據調查顯示,我國文旅小鎮占到47%,某些省份包含旅游產業的特色小鎮占比更超過了70%
特色小鎮的IP代表著個性和稀缺性,是特色小鎮獨特屬性的標簽,是簡單鮮明有特色的元素和符號。一個成功的IP,必然具有獨特的核心吸引力及主題,與其他同類IP能形成鮮明的區隔,與自身產業特色完美契合,對市場能夠形成一定的激活效用,并有利于塑造品牌知名度,提升產業引入能力和客戶黏性。
如今,IP在網絡的瘋炒下,含義被過分放大,已經有泛濫的嫌疑。在文旅小鎮“IP”上,我們就發現了三大怪象:
怪象一:誤把景區當IP。不少文旅小鎮是基于當地景區進行規劃建設的。因此,很多不顧景區的市場認可度、知名度和占有率,僅憑“X A級景區”、“XXX旅游示范區”、“X星級”的牌子,便自稱擁有“XX IP”。
怪象二:誤把特色當IP。在不同類型的文旅小鎮中,“溫泉小鎮”比例最高。不論是自涌溫泉,抽取地下溫泉,還是人造溫泉,大家都覺得溫泉是個不錯的特色,堂而皇之的冠上了“IP”的名號。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不少冰雪小鎮中。
怪象三:山寨IP嚴重。不少地方缺少有特色的自然風光資源,也沒有可挖掘的歷史文化遺產,但有想做文旅小鎮。此時,“山寨”成了解決問題的手段。種一片薰衣草,就成為“中國的普羅旺斯小鎮”;造一片意大利建筑,就可以叫“東方威尼斯小鎮”。這類山寨IP在文旅小鎮中也時常出現。
擁有能帶來客流,促進小鎮產業鏈發展的大IP并不容易獲得。那么IP應如何選擇又?該從何入手呢?一切盡在本次IP經濟發展趨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