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五一”小長假又迎來一波旅游高峰。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量增長,境外游占民眾出游結構比重日趨增大。而境外出行所帶來的消費,也不容忽視。比如,旅游貿易的順差逆差。
4月4日,世界旅游組織發布2016年《UNWTO世界旅游晴雨表》稱,中國當年出境旅游支出為2610億美元,同時公布美國出境旅游支為出1220億美元。照此數據,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為逆差。
然而,4月17日,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發布《2016年我繼續保持最大旅游消費國地位和旅游服務貿易順差》報告,澄清了中國出境旅游支出為1098億美元,并非2610億美元。按照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的數據,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為順差。上述數據差異究竟如何作解?旅游貿易順逆差又應如何看待?
對此,旅游專家王興斌向新京報記者闡述了上述疑問。
疑問1:如何看待這兩種數據?
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及時對這兩種數據的由來和內涵做出解說,回應社會關切十分必要。
看上去,“數據中心”一方面認可世界旅游組織對中國(大陸)出境旅游支出世界第一的排位,另一方面又不認可世界旅游組織對中國(大陸)出境旅游支出2610億美元的數據,認為是1098億美元而不是2610億美元,但若承認世界旅游組織公布的美國出境旅游支為出1220億美元,中國就不是“最大旅游消費國”了,而是第二旅游消費國。
事實上,世界旅游組織發布的2610億美元,數據來自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出境“旅行支出”是2611億美元。“數據中心”提出,“旅行和旅游屬于兩個不同范疇的定義,……旅行的統計范疇和核算范圍遠大于旅游”;并解釋,“旅行支出”2611億美元中應扣除“出境停留時間超過1年的非旅客,而且包括長期留學、長期務工、長期醫療,甚至購房和金融投資等支出”。
不過,上述解釋并不確切,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報告》已經指出,“對于‘以旅行之名,行投資之實’的交易,也盡可能在可獲得的數據范圍內進行了還原處理,如境外購房和購買境外投資性保險產品”。可見2611億美元中已扣除“購房和金融投資等支出”。“數據中心”從2611億美元中扣除1513億美元,其合理性、準確性仍有待斟酌。
目前,測算旅游貿易中的收支數據十分復雜,旅游學界有不同看法,應該作為學術問題“百家爭鳴”,并通過討論探索如何建立中國特點的出入境旅游統計體系。
疑問2:入出境順逆差產生在哪里?
其他國家的入出境旅游很簡單,就是接待外國人旅游和本國人出國旅游,也就是國際旅游。在我國入出境旅游中,則又包括國際出入境和與港澳臺地區的出入境旅游兩大部分。兩岸四地之間的旅游又是出入境旅游市場的主體,往返游客約占4/5,占入出境旅游收支1/2以上。因此,筆者主張對出入境旅游市場進行結構性分析,就能清楚看出順差與逆差產生在哪里。
這里以“數據中心”公布的2016年數據為例簡略說一下。
入境旅游人數1.38億人次,其中入境外國人2815萬人次,外國人在華花費668億美元。出境旅游13513萬人次,其中赴港澳臺出境8395萬人次,大陸居民出國旅游為5118萬人次,比入境外國游客多出2303萬人次。
雖然“數據中心”沒有公布出國旅游支出,不能直接核算國際旅游收支,但就兩者人數的巨大差別憑常識就可以判斷是逆差而不可能是順差。
香港來內地游客8106萬人次,共花費305億美元。內地赴香港4277.8萬人次。由于香港旅游局尚未公布2016年內地赴港游客的花費數據,2016年內地去香港游客比上年減少了306萬人次、下降6.7%,據此筆者推測2016年內地游客在香港消費較2015年(270億美元)約相應下降6.7%,大約為253億美元,由此推測內地順差為52億美元。
澳門赴內地2350萬人次,其中過夜的481萬人次,共花費76億美元。內地赴澳門2045萬人次,過夜游客約900萬人次。雖然澳門赴內地的比內地赴澳門的游客多出305萬人次,但過夜游客內地比澳門多出419萬人次。按常識估算,內地應為逆差,但數目不大。
2016年臺灣來大陸573萬人次、花費150億美元。大陸赴臺灣游客351萬人次。2015年臺灣來大陸550萬人次、花費147億美元;大陸赴臺灣游客418萬人次,據臺灣陸委會數據陸客在臺花費2300億新臺幣(約合77億美元),該年大陸順差70億美元。2016年大陸赴臺游客減少67萬人次、來大陸游客增加23萬人次。常識判斷大陸順差額應在80億美元以上。事實上,在大陸與臺灣之間的旅游服務貿易中,大陸一直是順差。
由此可見,大陸入出境旅游貿易順差主要產生在與港臺地區之間,而在外國游客入境旅游與中國游客出國旅游之間則是逆差。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貿易,前者是中華民族內部不同經濟體之間的旅游貿易,后者是國際之間的旅游貿易。
疑問3:旅游貿易順差逆差重要嗎?
旅游貿易是國家服務貿易的一部分,更是國家對外貿易與對外關系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孤立看待旅游貿易順差逆差。出入境旅游除了經濟功能外,還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綜合性功能,意義遠大于外匯收支多少。出入境旅游工作的成績不能單純以外匯收入、貿易順差衡量。作為一個旅游大國、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沒有必要過分介意旅游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
近十年來,出境旅游的強勁發展表明隨著國力增強、國民出境旅游消費旺盛,有助于改善國家形象,也有助于緩解外貿順差所帶來的貿易摩擦,同時出境旅游的興起必然會帶動旅游企業走出去,拓展改革開放的深度與廣度,加快與國際旅游業的融合,提升我們旅游國際影響力。
半個世紀以來,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都經歷過旅游貿易由順差轉變為逆差的過程,這是經濟發展、民眾富裕的體現。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出入境旅游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從長遠看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到來,出境旅游的規模會越來越大,旅游貿易逆差也會越來越大,因為我們是個人口大國。
況且,入出境旅游收支核算是一個復雜的技術,涉及旅客與游客的重合,旅行與旅游收支的聯系與區分,出入境旅行與旅游人員的分類統計,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的區別,外匯結算途徑等,需要旅游部門、出入境部門、外貿部門、外匯部門、統計部門與信息部門等多方面的溝通,也需要與世界旅游組織協作。旅游部門無法單獨做好這個工作。
*本文作者:王興斌,執惠專家作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原旅游科學研究所長、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旅游報特約評論員,主要著作有“旅游憂思錄”、“中國旅游客源國概況”、“中國出入境旅游國家(地區)概要”。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