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山西著名旅游景點喬家大院“換主”一事,傳得沸沸揚揚。12月15日,當地政府部門回應,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與擴建的喬家大院所有權不同,前者是文物,仍是國有資產。
不過證券時報·新三板論壇記者梳理發現,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喬家大院,與新三板公司喬家大院(871666),二者早已糾纏多年。一位1989年生的小伙5220萬元入主國有控股的喬家大院公司背后,是資本、政府、村民和文物保護單位之間的博弈,已經存在多年。
國有公司實控人易主
喬家大院在全國擁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和兩部著名的影視作品有關。一部是1991年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一部是2006年央視熱播的《喬家大院》。
記者了解到,其實更早之前,喬家大院所在地祁縣政府,就發現了喬家大院的價值,把大院改成民俗博物館,并于1986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
2001年,喬家大院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影視助力下,2006年喬家大院收入接近3000萬元,在當年財政收入只有2.9億元的祁縣,是一個香餑餑。
2008年6月,經祁縣國資委同意,上海盛富投資、祁縣國資委,以及祁縣喬家堡旅游景點開發有限公司三方成立山西喬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喬家大院公司”),注冊資金4000萬元。三方股權結構是7∶2∶1,上海盛富投資是控股股東。
2009年4月,在補足認繳資本時,上海盛富投資“無法實繳出資”,只實際出資2.5%,大部分出資改為祁縣國資委,最終股權結構變為國資委持股77.5%,喬家堡旅游持股20%。
祁縣國資委出資方式是實物,就是喬家大院“四堂一園”中,除了“在中堂”之外的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和喬家花園,這“三堂一園”的改擴建工程。
喬家大院公司成立后,股權比例基本變化不大,主要都是國有控股。直到2016年3月,經祁縣政府批準,國資委持有的77.5%股份中的45%股份,在晉中市產權交易中心交易廳轉讓,后被山西景世恒華以5220萬元的價格競得,國有股份降至32.5%。隨后經過一次增資,祁縣國資委在喬家大院公司的持股變為13%。
拿到喬家大院公司控制權的山西景世恒華,實際控制人是一位1989年出生的小伙,當時只有27歲,站在其背后的父親,在當地有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以及煤炭、酒店等資產。在實際控制人變更后一年多,2017年9月,喬家大院正式在新三板掛牌。
利益關系復雜
喬家大院其實有個別名就叫在中堂,它就是喬家大院的核心。那為什么公司名叫喬家大院公司,核心建筑卻不包括呢?
據記者了解,在喬家大院公司設立之前,2007年當地政府曾有過轉讓喬家大院經營權,設立公司招商引資經營喬家大院的嘗試。
具體的操作是上海盛富投資持股50%,祁縣國有股占25%,還有一家重慶的投資公司占25%。彼時關于喬家大院是不是被賤賣,引起了一場很大的沖突。當地村民支持商業開發,政府想要招商引資,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職工則激烈反對,事情后來鬧到了省里。
山西省文物保護局派出調研組后表示,祁縣政府轉讓喬家大院經營權違反《文物保護法》,喬家大院,也即民俗博物館所在的在中堂,經營權被收歸山西省文物局。
不過對于祁縣政府整治喬家大院周邊地區,文物保護部門并不反對,這才有了后來不包括在中堂,只包括擴建的“三堂一園”的喬家大院公司。
另外根據《文物保護法》,在中堂的門票收入要用于文物保護。所以喬家大院掛牌后,有關在中堂的收入,要計入成本,劃撥民俗博物館。
財務資料顯示,2015年喬家大院營業收入3100萬元,凈利潤510萬元;2016年營業收入7400萬元,凈利潤570萬元。凈利潤規模在新三板60家旅游相關公司中,分別排名第15名和第24名。
2016年的凈利潤,是剔除了公司給民俗博物館2800萬元門票分成之后的。收入如此豐厚,“關心”的人自然不少。
在喬家大院公司設立,控股權變化等事件背后,圍繞著喬家大院的導游項目、經營權,以及相關公司的股權問題,喬家大院所在地喬家堡村及村民、博物館(文保部門)、政府,還有當地資本方之間,一直有摩擦。
主導2007年和2008年兩次設立公司的時任祁縣縣長李丁夫,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喬家大院歷史遺留問題復雜,在祁縣一直是風口浪尖。
兩次設立公司都涉及的,除了當地政府,還有上海盛富投資。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盛富泛亞,實際控制人是單九良。據此,很多投資者可能就會想到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
據悉,作為山西人的單九良,曾多次參與山西熱門旅游景點相關公司的設立、投資。新華社報道,2016年8月,包括單九良在內的昆明泛亞案20名犯罪嫌疑人被審查起訴。
目前盛富泛亞仍持有掛牌公司1%的股權,喬家大院稱,由于盛富泛亞仍然是合法的企業法人,它仍是公司正常股東。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作者:閆坤,原標題:《喬家大院“換主”背后:新三板公司與民俗博物館博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