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如何保護和利用好作為存量資源的老舊廠房,始終是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大課題。
4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北京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市文資辦等相關單位發布并解讀《關于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據報道,目前北京市已騰退老舊廠房240余個,七成處于待開發狀態,今后將面向社會發布相關基礎數據,引導企業快速對接資源。
此次《意見》聚焦老舊廠房保護利用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制定了六條具體政策條款,是《意見》的重點核心內容,也是最主要的創新和亮點。
北京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大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拉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產業發展對空間載體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伴隨產業結構調整,不少工業企業陸續外遷,留下的老舊廠房成為工業遺存。為了促進二者整合對接,2017年底北京正式印發首個保護利用老舊廠房的專項政策《關于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文點這里)。《意見》聚焦老舊廠房保護利用中的痛點、難點,破除了原有諸多掣肘因素和發展瓶頸,持續向市場釋放政策利好,徹底激活老舊廠房的新價值。
據介紹,北京市已騰退的240余個老舊廠房總占地面積超過2500萬平方米,其中七成處于待開發狀態,而且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相關工作持續推進,老舊廠房資源還將進一步騰退釋放。老舊廠房轉型原本可以有多重選擇,對于此次《意見》專門提出用來拓展文化空間,北京市文資辦主任趙磊解釋說,從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來看,作為“四個中心”之一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符合首都的發展方向。
通過老舊廠房承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實體書店、藝術影院、非遺展示中心等公共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品質將可以得到極大提升。除此之外,大多數老舊廠房建筑風格獨特,文化氣息濃郁,非常適合發展文化創意類項目,諸如798、751、萊錦、新華1949等成功轉型者,既傳承了歷史文化,也成為時尚文化地標。
會議表示,目前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還在完善中。北京市今后將加快啟動全市老舊廠房的摸底工作,掌握老舊廠房的具體位置、建筑面積、歷史年代、保存現狀、權屬關系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資源信息臺賬,進行備案登記。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還會在此基礎上把可利用的老舊廠房項目清單和基礎數據向社會公布,企業可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從中尋找最適合的廠房資源開展項目對接合作。
余俊生(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介紹了《意見》制定背景:
北京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運盛。近年來,我們立足全國文化中心定位,不斷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文化創意產業始終保持健康穩定增長態勢,有力助推全市經濟轉方式、調結構、促增長。據北京市統計局統計,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由2010年的1733.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908.8億元,年均增長12.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2.0%提升至14.0%。根據1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省市文化產業指數(2017),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一。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各項工作,組建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小組組長和常務副組長分別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確定“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建設總體框架,提出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區。
兩區:一個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一個是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區,其中引領區即將首都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高端化、服務化、融合化,加快構建“高精尖”文創產業體系。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們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創新推動產業發展,聚焦文創產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完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支撐體系,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精準扶持政策,為進一步優化文創產業營商環境、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其中,在文創產業空間載體政策方面,近幾年我們深刻感受到,在我市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大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拉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產業發展對空間載體的需求越來越迫切。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提出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原有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為利用存量空間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指明了方向。
北京是一座有著百年工業發展史的城市,擁有豐富的老舊廠房資源。據初步統計,全市現有騰退老舊廠房總占地面積超過2500萬平米,其中一些已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典型的如萊錦、751、798、新華1949園區等,另外還有七成處于待開發狀態。隨著我市產業結構深刻調整、疏解非首都功能持續推進,老舊廠房資源還將進一步騰退釋放。這些老舊廠房,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記憶,也是發展文創產業、營造文化設施的存量空間資源。如何在保護好的基礎上利用好,是一個既關系市民文化生活品質,又關系文創產業發展的時代課題。
為此,去年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將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列為重要議題,并做了大量研究。我們發現,在實踐中存在對保護利用老舊廠房價值認識不統一、資源底數不清楚、規劃引導不清晰、改造利用不規范等大量深層次問題,在實際操作層面也存在土地使用、改造審批、建設施工、安監消防、工商注冊等環節缺少系統、規范、可操作的規則流程的問題,亟需制定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專項政策。
本著解難題、補短板、廣集成、有創新的思路,本著進一步優化首都文創企業營商環境的目標,我們立足首都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出臺了《關于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力求為本市老舊廠房保護利用提供規范、務實、管用的制度指引,為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提供有效支撐。希望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有關工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力量!我報告這些。
趙磊(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現場介紹了《意見》主要內容:
老舊廠房是傳承發展歷史文化、促進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載體和寶貴資源,這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金山銀山”。圍繞著保護性利用和創新性改造,我們對北京老舊廠房保護利用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深入梳理總結,并吸收借鑒各地成功經驗和做法,開展了政策創新研究。2017年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號,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京政辦發〔2017〕53號)。
《意見》作為本市首個保護利用老舊廠房的專項政策,一經出臺,在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評論認為是北京文化建設的重大利好,“送來了一個大禮包”。《意見》包括四部分,全文不到3000字,雖然篇幅不長,但都是“干貨”和“實招”。下面,我就主要內容作個發布介紹。
一、三項基本原則
近年來,老舊廠房的文化再造取得一定成效,一批廠房轉型文創園區,成為北京文化新地標。但實踐中還存在價值認同不夠統一、資源底數不夠清楚、規劃引導不夠清晰、改造利用不夠順暢等一些深層次問題。因此,《意見》提出“保護優先,科學利用”、“需求導向,高端引領”以及“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三項基本原則,特別是圍繞“保”和“用”的關系,強調了“該保則保、以保定用、以用促保”。這三條基本原則,明確北京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工作的方向和指引。
二、四步基礎工作
老舊廠房的保護利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用地性質、發展規劃、技術手段等諸多因素。為了推動這項工作落地實施、有序開展,《意見》將開展普查登記、科學評估認定、編制專項規劃、促進多元利用,列為四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三、三類保障措施
包括加強組織實施、加大資金支持、加強服務管理,力求匯集各方力量,為支持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工作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比如,明確了“市級統籌、屬地管理、企業實施的工作機制”,從市里面是市里統籌一個機制,屬地管理是各區,各用地,老廠房的實施主體為主體,企業實施是運營企業和需要老舊廠房的企業作為實施主體來做這個事情,這樣一個工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建立專業化服務機制和評價考核機制等等,從不同層面形成保障合力。
四、六條重點政策
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意見》聚焦老舊廠房保護利用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制定了六條具體政策條款,是《意見》的重點核心內容,也是最主要的創新和亮點。
第一條,關于保護利用標準問題。《意見》提出要按照分級分類標準開展保護利用,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遺產價值的老舊廠房及工業設施提出了不同要求。
第二條,鼓勵非營利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出利用老舊廠房改建、興辦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非營利性公共文化設施,依規批準后,可采取劃撥方式辦理用地手續。
第三條,支持發展文創產業項目。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提出實行5年過渡期政策。具體來說,是指在不改變原有土地性質、不變更原有產權關系、不涉及重新開發建設的前提下,經認定批準,可在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原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暫不對劃撥土地的經營行為征收土地收益。過渡期滿或涉及轉讓的,可按新用途、新權利類型、市場價,采取協議出讓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辦理相關用地手續。這條措施將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第四條,破解改造“審批難”問題。老舊廠房轉型文創項目,如變更用地性質,高額的土地出讓金會讓企業難堪重負;不辦理變更,后續改造中立項規劃、建設施工、安監消防等一系列手續又難于辦理。“兩難”之中,給企業帶來很大困擾,也容易造成一些灰色地帶。《意見》提出通過“允許臨時變更建筑使用功能”來解決審批困境,并明確了有關申報辦理程序。老舊廠房產權單位,或經產權單位授權且取得五年及以上經營權限的運營主體,可通過以下程序申報辦理:
首先,申請主體編制《項目保護利用綜合方案》;
第二,申請主體提交保護利用申請,由項目所在區會同市相關部門聯合評估后,報市文創產業主管部門備案,對評估合格項目,項目所在區出具允許臨時變更建筑使用功能的認定意見;
第三,申請主體依據認定意見,按照相關行業審批管理程序報審并組織實施,各審批部門參照改造后的建筑使用功能屬性進行審核、驗收和監管。
同時也規定,項目涉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按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這條措施對老舊廠房改造利用從政策上進行了創新突破,從程序上予以規范明確,是《意見》最核心條款。有了這條政策,老舊廠房文化再造的通道就真正打通了。
第五條,按要求對建筑內部空間調整。結合老舊廠房特點和市場實際需求,提出在不改變原有土地性質、不變更原有產權關系、保證消防和結構安全等前提下,可按要求對建筑內部空間適當調整裝修,提高廠房使用效益。
第六條,加強工商登記注冊支持。對暫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項目,以及經市相關部門確認的文創產業功能區內示范園區、文創小鎮、文創街區、文創空間的入駐企業,在工商登記注冊方面將予以支持。
以上是《意見》主要內容。因時間關系沒法做詳細介紹,如有疑問,歡迎大家撥打我們的咨詢電話62060541。《意見》的出臺將破除原來諸多掣肘因素和發展瓶頸,為老舊廠房“松綁”,向市場釋放政策利好,充分激活老舊廠房在新時代的新價值,為提升城市文化品質、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新的著力點和增長點。下一步,將在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全面啟動老舊廠房普查登記、評估認定等工作,加快制定完善相關實施細則和操作流程,確保《意見》盡快落地實施,釋放效能。
梅松(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介紹了北京市老舊廠房保護利用現狀和典型案例:
2015年,經市委宣傳部和市文資辦同意,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開始了北京市老舊廠房,老舊倉庫和老舊商業設施的資源普查工作,歷經三年在各區和企業支持下,通過摸底、排查、建立臺賬,深入廠房實地考察,基本上完成了《北京市老舊廠房轉型升級為文創園區、公共文化設施研究報告》。這個報告得到市領導,市委宣傳部,市文資辦等部門高度重視。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得到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大力支持,它們一直和我們在開展老舊廠房的調研工作,現在我們兩家正在做老舊廠房典型案例的評析,這本書可能即將要出版。
通過調研得出,文化創意產業之所以能實現快速發展,重要的經驗是利用存量老舊廠房資源轉型為文創園區,為北京市實現減量發展做了示范,這方面朝陽區做的比較好。
經過調研,我們摸出一個初步數據,全市騰退老舊工業廠房242處,總占地面積共計2517.8萬平方米,這些廠房大多數具備了歷史文化功能和良好的硬件條件能改造利用。其中,109個已經改造利用了,面積是601.3萬平方米,占地面積,占全市242個老舊廠房總面積的23.88%。還有26個正在保護改造利用,占地面積大約138.03萬平方米,占全市的5.48%。107個待保護利用的老舊廠房,占地面積1778.48萬平方米,占全市的70.64%。這里要說明一下,這個數據是截止到去年11月份的,所以還有很多新的數據。下面再簡要就改造老舊廠房做的比較好的園區做一個簡單介紹。
77文創園。這個文創園位于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按我們的說法是胡同里面的創意工程,前身為北京膠印廠。園區里面,會聚了很多戲曲、戲劇和時尚元素,特別是有77劇場,還有北京市文化局設立了排練中心。
郎園文化創意產業園。郎園大家比較了解,就在我們長安街延伸線就在北京電視臺的新址旁,有很多傳媒企業,包括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也包括鳳凰網等等。
768創意產業園。在海淀區清華大學附近,過去是一個大華電子廠,是一個老企業。這個廠改造之前每年虧損4000多萬,改造以后,現在入駐企業130家,90%以上為文化科技融合設計創意類企業,園區總人數接近4000人,園區總產出18億元,上繳稅收8000余萬元。正在改造的西店記憶文創小鎮。這是一期完成了,二三期正在改造,比較有特色,我建議記者們去看看,它是6條鐵道交匯處,都在使用,包括干線。
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我們叫水泥罐,這個園區是蔡奇書記親自去考察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是騰籠換鳥的典型。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介紹到這里,希望各位有時間到實地采訪考察,我們愿意提供方便。謝謝。
*本文來源:文化產業評論;原標題:《北京如何利用老舊廠房,將文化優勢轉為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