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北京798藝術區
北京798藝術區前身是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廠房。2000年12月,原797廠、798廠等六家單位整合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配合大山子地區的規劃改造,七星集團將部分產業遷出,為了有效利用產業遷出空余的廠房,七星集團將這部分閑置的廠房進行出租。
由于藝術機構及藝術家最早進駐的區域位于原798廠所在地,因此這里被命名為北京798藝術區。因為園區有序的規劃、便利的交通、風格獨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優勢,吸引了眾多藝術機構及藝術家前來租用閑置廠房并進行改造,逐漸形成了集畫廊、藝術工作室、文化公司、時尚店鋪于一體的多元文化空間。
2.上海的莫干山路50號
莫干山路50號被稱為上海的塞納河左岸,前身是上海春明毛紡織廠, 1999年資產重組,上海春明毛紡織廠四萬余平方調整出租。2000年5月畫家薛松第一個進駐莫干山路50號,2002年5月,西蘇州河1131號和1133號倉庫拆遷,那里的藝術家們和名聲鵲起的東廊、香格納等畫廊的老板就近搬入莫干山路50號,同時還跟進新的一批當代藝術家。2002年藝術倉庫淮海西路720號同樣因市政拆遷而消失,這批藝術家于2003年2月相繼進駐莫干山路50號。
現在藏身于上海莫干山50號產業園區的工作室和畫廊已經有21家,實現了舊和新、歷史和現代、文化和藝術的生動結合,是策展人、收藏家必探訪之處,也是上海文化、觀光的重要景點。
3.北京方家胡同46號
北京方家胡同46號前身為原中國機床廠的廠址,是北京工業史上重要的“機床基地”。由于雍和宮、國子監、孔廟、鐘鼓樓等離此地很近,讓這處廠房無形中沾染了元、明、清三代古都的文化氣韻。2008年方家胡同46號文化創意園區"在這里落成,快捷酒店、小劇場、表演藝術團體、文化沙龍空間、建筑藝術、視覺設計、新媒體藝術、現代藝術中心等機構,各自具備不同的創新理念,呈現獨特的藝術成果。
整體園區結構和氛圍保留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工廠的歷史遺存樓宇,突出歷史建筑特色,如水磨石工藝的墻面等。營建了胡同院落式的廠區空間,提供了獨特的再創意、再利用的胡同生態和人文底蘊的空間平臺。現代化特色小劇場、視聽藝術中心和相關配套餐廳、咖啡廳等高品位特色功能內容,使其中心廠區建筑及空間規劃設計,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高品質的定位、跨越式的內涵與環境的提升,同時使該園區在內容和形式上建立起系統獨立運行方式。
4.成都東郊記憶
成都“東郊記憶”是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園區,前身是原紅光電子管廠,為目前成都中心城區內遺留的具有規模和歷史的工業建筑群,包含了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援建的辦公樓到20世紀90年代初修建的各類廠房。
2009年成都市利用東郊老工業區中的原成都紅光電子管廠舊址,將部分工業特色鮮明的廠區作為工業文明遺址予以保留,并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打造成音樂產業基地。2010年底,東郊記憶改造工程開始施工,為完整保留計劃經濟時代工業建筑的特色,同時把各種構造復雜的廠房改造為商業用建筑,項目聘請了國內知名設計師劉家琨做項目總設計師,并匯集了國內知名建筑師對園區內部分單體建筑進行專項設計。2011年9月29日,東郊記憶正式開園運營,2012年11月1日,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正式升級更名為東郊記憶,由音樂為主題的“音樂產業聚集園和音樂文化體驗園”定位,調整為“一基地、多名片”。
5.上海同樂坊
上海同樂坊是以“文化、休閑、創意”為導向,“國際化、文化性、互動性”為一體;定位為一個兼備時尚娛樂和文化休閑產業的消費場所,代表上海新城市風尚的形象建筑。
根據1947年的英制地圖記載,當時的同樂坊內座 落著中國鋼鐵工廠、中國鋼品廠、馬寶山糖果餅干制造廠、增泰紡織染廠、三元橡皮印刷廠、芷江大戲院、芷江電影院、西海商場、競華中小學等。2004年6月,在靜安區各部門聯手對該地塊內的閑置廠房進行綜合整治,2005年同樂坊成為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啟動的首批上海18家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
該區域內如今仍然完整保留有5家20年代以來的弄堂工廠建筑,屬于企業轉制后的閑置廠房。同樂坊后期拆除破舊水泥廠、保留鋼制框架和人字形、眾字形、齒輪狀等帶有當時工業機器時代標志的建筑構件,再加以鮮亮的色塊、大面積的玻璃幕墻和質感的金屬裝飾。改造為辦公場所,吸引包括第一財經、理財一周、東方之星等多家媒體企業入駐,成為兼備時尚娛樂和文化休閑產業的消費場所,上海新城市風尚的形象建筑。
6. 上海1933老場坊
上海1933老場坊建于1933年,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場。1933老場坊由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出資興建,由英國設計師設計,由中國當時的知名建筑營造商建造。整體建筑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設計者將建筑工藝與工業生產工藝完美結合,所有水泥皆從英國進口,堅固無比。營造者以高超的專業水準,將設計藍圖營造成宏偉而雄渾的建筑實體。
改成創意產業集聚區后繼承了原有的結構體系和空間關系,由于自身的歷史背景和建筑特質,賦予了其獨有的魅力。東南西北4棟建筑圍成的四方形廠區,與中間一座24邊形的主樓通過樓梯相連,將建筑藝術與生產工藝完美結合,形成外方內圓、高低錯落、廊道盤旋的奇特布局和藝術化空間。改建綜合考慮建筑的文化價值與改造后的使用功能的關系,做到相輔相成,互為添彩,采取“保護性利用”的策略。使其成為上海時尚表演、展示、交易、設計、服務、消費、旅游、休閑的中心;與虹口區北外灘形成互動,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區域性旅游特色產品,成為承接世博游客居住、旅游、消費的重要特色基地。
7.北京尚8文化創意產業園
郎家園8號是尚8連鎖產業園項目發源地,前身是北京電線電纜總廠廢棄廠房,改造成尚8文創產業園區后,吸引了文化娛樂界的劉儀偉、張亞東、李湘等眾多人士入駐園區。尚8品牌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近幾年在北京迅速發展壯大,從市中心到四環外連鎖經營形成“園區集群”,從單槍匹馬到抱團出擊整合上下游構建產業鏈,從場地提供到融資服務打造文創產業孵化基地,成為了具有影響力的北京當代文化創意新地標。
從建筑來源看,既有廢棄廠房、爛尾樓,也有全新改造的新建樓盤,還有具有文化底蘊的老建筑,這些園區從定位看,既有主打“廣告”的“尚8國際廣告園”、主打“設計”的“尚8設計園”、主打“音樂”的“尚8國際音樂產業園”、主打“時尚定制”的“尚8時尚園”、主打“新媒體”的“尚8新媒體園”、主打“新文藝”的“尚8文藝園”。
8.上海紅坊創意區
上海紅坊創意區以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為主體,并有多功能會議區、大型活動及藝術展覽場館、多功能創意場地等靈活的空間應用。改建于上鋼十廠原軋鋼廠的廠房,利用老工業建筑的鋼筋鐵骨,將廠房的高大空間、框架結構等特點與現代建筑藝術相結合,使新舊空間互相結合、流動、自然過度,將紅坊打造成為了一個綜合文化中心,公共區域和局部辦公區域頂樓采用全透明玻璃屋頂,以營造一種通透陽光的效果。
上海紅坊創意區與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融為一體,南鄰淮海西路、徐家匯商業中心,西靠虹橋CBD商務區和新華路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有大型展示廳、畫廊、酒吧、咖啡廳、西餐廳等休閑場所,以及手工作坊。獨特的風情和文化特色吸引了眾多創業創新的公司入駐,也成為文化旅游的圣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
9.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位于深圳華僑城原東部工業區內,是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創意產業的工作室,引進各類型創意產業,如設計、攝影、動漫創作、教育培訓、藝術等行業,以及創意特色的相關產業如概念餐廳、酒廊、零售、咖啡等。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位于深圳華僑城原東部工業區內,原入駐企業多為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三來一補”工業企業。2004年華僑城將舊廠房改造為創意產業的工作室,使舊廠房的建筑形態和歷史痕跡得以保留,同時又衍生出更有朝氣更有生命力的產業經濟。2005年OCT當代藝術中心進駐創意文化園南區;首屆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在創意文化園舉行;2006年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正式掛牌,引進了香港著名設計師高文安、梁景華等人的工作室等約40家創意、設計、文化機構。
工業區經過創意改造后,由于文化、藝術的聚集效應使之慢慢形成獨特的藝術創意區。藝術創意區作為文化概念的出現,配以歷史感的建筑,使華僑城創意園在提高文化品質和藝術氛圍的同時成為一個旅游景點。
10. 上海8號橋
八號橋曾是舊屬法租界的一片舊廠房,解放后成為上海汽車制動器廠舊工業廠房,共有上世紀50至80年代建造的老廠房8棟。改造后注入時尚、創意的元素,成為了滬上時尚創意園區之一,有不少設計公司、創意團隊入駐于此。8號橋之所以命名為“橋”是有特別意義的。在功能上,每一座辦公樓都有天橋相連;內涵上,它是連接國內外各創意咨詢專業服務團隊的溝通之橋。
2003年改造后利用原廠房的高空間,多層次的布局用來開展各種時尚展覽活動,目前“八號橋”已成為各類設計創意企業的集聚區,來自歐美與港澳的80余家企業已入駐,如英國ALSOP設計公司、美國SOM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等。
這些企業主要從事建筑、產品、服裝和企業形象的設計、影業制作,創意產業將經濟、文化、技術、和藝術有機的結合,推動了區域的經濟文化發展,8號橋也成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中首個以創意產業為特色的示范點,是上海都市的旅游新景點。
11.深圳創意之都
中國(深圳)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位處深圳CBD核心區,由原田面工業區舊廠房改造而成。園區定位為以工業設計為主的創意產業園,打造具有創意設計、研發、制作、交易、展覽、交流、培訓、孵化、評估及公共服務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創意設計文化產業園區。
目前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共進駐以工業設計為主的創意設計企業260余家,其中全國性的龍頭企業占80%,包括洛可可、驕陽、中世縱橫等中國工業設計領軍企業以及靳劉高設計、KEA歐盟事務所等20多家香港及歐美龍頭設計企業中國總部和機構代表處,形成國內集聚工業設計企業規模最大、龍頭企業總部數量最多的創意產業園區,被業界譽為“中國工業設計第一園”。
*本文作者:四夕,執惠旅游專家作者。微信號:sixi7890,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