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隨著“一帶一路”的啟動,海島旅游已成為海上絲路上的重要組成部分。5月10日,由執惠和趣旅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海島游產業峰會”在深圳瑞吉酒店召開,峰會聚焦“海島休閑”場景下的全產業鏈發展,通過資源整合打通全產業鏈,嘗試搭建我國與各海島國家、目的地、濱海城市的民間外交平臺,同時,促進中外合作、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海島投資與建設。本次峰會從海島投資、開發到運營,從海島生態化到目的地海島游新生活方式進化,助推海島旅游產業實現從1.0向2.0階段進化。執惠創始人兼CEO劉照慧出席本次大會并發表開場致辭。
劉照慧表示,海島產業鏈結構性機會巨大,市場長期增長的空間存在。目前關于“一帶一路”沿線的產品已超過一萬多條,并且還會持續享受國家的戰略紅利。沿線國家也將會成為出境游熱門的目的地。這是一個重大的結構性的機會,也是未來十年中國海島從業者、出境游從業者值得抓住的重大機會。
劉照慧進一步表示,中國海島還面臨開發層次較低、基礎設施不配套、發展資金不足,自然生態脆弱、體制不健全等諸多挑戰,在發展時,我們還需思考責任和保護意識。隨著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體制上有了保駕護航。中國文旅業的發展未來應該會得到更清晰的指示。
以下為劉照慧演講全文:
每一個海島都是獨特的,海島有個性,旅游業也有個性,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中間的寓意很深,“和”字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和”就是詩和遠方要結合在一起。文化對于未來旅游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輔助和點綴,更多的是融合進我們的個性需求,為每一個海島注入文化,為每一個人的體驗注入個性。這是我們回歸到美好生活真正的本質。
下面是我從產業的層面為大家做一點分享,我們也做了一些行業的研究,看能給大家帶來一些什么樣的啟發和思考,也為后面重量級的嘉賓的演講拋磚引玉。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海島產業鏈結構性機會巨大,海洋文化旅游度假時代來臨”。這是一個結論,同時也是一個思考。這個演講有五部分:
第一,市場長期增長的空間是存在的。我對比的維度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將近100年的時間里,尤其是美國這100年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發,包括市場的消費升級、結構變化帶來的產業機會。
第二,國家“一帶一路”的布局。“一帶一路”布局里有一個重要的點是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起源于商周,發展于唐宋,興盛于唐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為中國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帶來了巨大機會。
第三,我認為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增量空間會有更大的發展。因為我有一個直觀的體會,前年去芽莊,我們發現機場里很多成都的、常熟的旅客,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的人群在涌向旅游目的地。
第四,新技術帶來的變革機遇。大家如果看一下中國消費升級將近二三十年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發展過程中結構性的機會出現,一定會有消費升級大的改變。舉例,攜程1999年創立時,是中國人均GDP剛過1000美金時,商務旅游出現規模性爆發。但去年年底中國人均為GDP9880美金,新技術帶來的是大規模消費升級。
第五,中國海島開發的機遇與挑戰。
前四個部分更多是從國際視野和產業結構層面,最后看一下國際海島發展對于中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島資源,中國并不缺乏海島的資源。
市場長期增長空間存在
高盛預測,到2025年,中國GDP增速在5.5%到6.8%之間。今年中國兩會期間包括“十三五”的規劃,對于GDP增速數據定量第一次有了不那么明確的要求,也就是說要保證質而非量。
今年剛過完年,中國十幾個領先的城市下調了GDP的增速預期,這個信號帶來的是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絕不僅僅是量的預期,而是質的增長。讓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而不是簡單的GDP高速增長下不好現象的出現。
從全球看,各大旅游板塊的旅游總人次占全球總份額,2016年和2017年對比,65%的地方是亞太地區。亞太地區2016年和2017年對比,是唯一全球保持在1%以上增速的區域。也就是全球旅游發展增速中,亞太地區貢獻了大量的比例,而亞太區兩個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構成了發展的主力。
這兩個大市場,中國在發展速度上包括結構性調整上。當然,到2020年中國和印度的中產階級應該會占到全世界的一半。
中國的中產階級人群現在是2.4億,到2025年是2.75億,這個人口是全歐洲人的總和。這個大變化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們從全球視野上能夠感受到亞太區旅游業的發展,中國是強大的推動力之一。
2017年全球旅游總人次和旅游總收入的排名,前十名的國家中國排第一位。右邊是收入,剛才講得很樂觀,但也可以看一下差距。我們的旅游人次是美國的一倍以上,但收入僅僅是美國的一半。在旅游的二產、三產包括旅游產業鏈的深度延伸上,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
舉個例子,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國的博物館只是美國的1/7。美國的博物館是中國的7倍。200多年歷史的一個國家,居然有我們國家7倍的博物館,可能是他們的寶物太多。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上,會將把我們的文化寶藏、歷史寶藏、資源寶藏更大程度上的釋放。
在旅游的發展上,還有更多需要提升質量的部分,這也是為什么這次我們去跟欒總認真探討,包括跟鄒會長探討,我們如何做今年的峰會,一定是深耕產業鏈,把文化、資源和產業間更深的動力真正地啟發挖掘出來。
這樣一個峰會,不簡單的是大家在這里換一個名片,商業上交流一下,更多的是看未來5-10年海島產業鏈的發展還有哪些更深的動力,值得我們去仔細地捕捉,仔細地追尋,仔細地抓住。
根據美國旅游局的數據,1994年以來除了科技泡沫的破滅和2007年次貸危機的爆發,人均旅游消費在持續增長,出境旅游是所有旅游里產業鏈發達程度最為完善的旅游結構性產品,海島游占到中國出境游1/3以上比例。而且深圳作為一個中國海島游重要的出發地、集散地,它在引領式的發展上,應該能夠在海島游的發展上引領全國發展思路,甚至在全世界的發展模式上有所創新。
中國1997年到2005年出境游的人均消費金額下降,預計港澳游人次會迅速提升。旅游行業過去這么多年發展的困境都是跟品質沒有快速提升,產業運營效率過低,產業創新跟不上,消費者本質消費升級有關。從這一層面可以感受到我們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我認為會差距會急劇縮小,但我們需要更加地努力。
美國出境游增速,1945年到1990年,美國出境游消費復合增速是12%。也就是說在這40多年時間里,看幾個數據,中國現在人均乘飛機的次數是0.5次,美國2.5次,我們的GDP是美國的1/5。在未來發展增速上,我們還有5倍以上的增速。中國1997年到2016年,出境游復合消費在20%,結合到海島游的發展,未來應該保持在20%以上的平均增速才算正常。這個增速遠遠高于GDP的增速,GDP的增速只有5%-6%之間。
這個行業在引領供給側的改革和產業的快速發展。如果對標美國的70年代,預計出境游甚至海島游會持續繁榮。2018年到2023年,未來應該能夠保持在20%左右的復合增速。在座的各位可以評估一下你自己的行業增速是否能達到這樣一個平均水平。
國家“一帶一路“布局
剛才提到“一帶一路”在未來中國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應該會有強大的全球動力。以前大家知道貿易是取決于運輸的速度,不管是陸上還是海上。大英帝國的崛起包括歐洲海權國家的崛起,是因為堅船利炮打開國門促進貿易流動。但現在中國的電商企業已經在全球領先。
我們發現在“一帶一路”的帶領下,應該重新定義陸權的崛起。上世紀上上個世紀是海權國家的崛起,但未來中國在“一帶一路”全球戰略推動下,應該是海權的崛起和中國以旅游為核心的重要文化輸出、產品輸出。包括貿易的交往,以往都是實物的貿易,但未來更多在虛擬貿易、旅游貿易、文化交易上有更大的潛力。
目前關于“一帶一路”沿線的產品已經超過一萬多條,并且還會持續享受國家的戰略紅利。沿線國家也將會成為出境游熱門的目的地。這是一個重大的結構性的機會,也是未來十年中國海島從業者、出境游從業者值得抓住的重大機會。
二三四線市場增量空間
北京、上海旅游組織的人次,2017年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為什么?北上廣深的人群要求更個性化,更小眾化。我自己組織是自由行,不需要旅行社幫我安排產品,我有自己的品位,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不想被別人安排。
但中國目前擁有護照的人群比例只有4%,96%左右的人群沒有出過國。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四五線城市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過去幾年中崛起的一些互聯網比較大的公司已經到獨角獸級別的,包括快手、喜馬拉雅,都是從三四線城市崛起,而不是北京的一二線城市崛起。這個現象很值得反思。
中國過去火的幾個電影,《紅海行動》、《戰狼》超過50億票房,很多人說小鎮青年們貢獻了大量票房。消費升級下這些人群消費的滿足程度出現極大的短缺,他們還需要更好的產品。
剛才提到中產階級人群,目前中產階級人群會更快地增速,到2025年中國的中產階級應該達到全歐洲人的總和。這樣一個巨大的消費升級,應該會帶來更多的產業機會,尤其是85后,千禧一代,Z時代年輕人群,80后、90后、00后消費升級的需求,30歲左右到24、25歲之間形成中國主流的消費群體,他們的喜好、他們的產品訴求,他們對于產品的要求,會極大地挑戰全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在產業升級上如果不能滿足他們,那產品、思路、發展就會面臨極大的阻礙和停滯。
新技術帶來的變革機遇
電商的發展。未來5年電子商務占中國新消費的42%。包括新技術的發展,看到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VR/AR虛擬設備,今天請到Chris Mcqueen先生為我們分享區塊鏈在旅游業當中的應用,希望大家能聽到最前沿的思路和動態。
過去幾年發展中國家的互聯網普及速度是發達國家的兩倍,以中國和美國作為主要對比。在全球各個領域中,中國和美國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上,在激烈地競爭。我們的互聯網企業和移動互聯網企業在全世界處于領先水平。當然,我們也面臨核心創新技術的不足,比如中興被封殺。我們應該反思在硬科技層面的緊缺,但不可否認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會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帶來更大的發展契機。
新技術人工智能、AR/VR、區塊鏈等等,今天我看到參展商帶來人工智能智能翻譯,包括科大迅飛、谷歌等,也都更快的用技術手段推動產業。
中國海島開發機遇與挑戰
在中國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面積大于500平米的海島中有6500多個。國際上的海島,巴厘島、馬爾代夫帶來的GDP增速、經濟結構的可持續健康綠色的發展,讓我們眼饞。但我們的海島能否同樣把潛力挖掘出來?上周跟朋友交流,他說今年開始真正地挖掘重要的目的地,中國的旅游業投資,海島是一個很大的戰場。
南海地區的島嶼占全國海島數量第二,有1700多個。圍繞深圳包括南海周邊,都有大量的優質目的地和資源值得我們繼續深耕和發展。也希望大家能夠從產業、產品、渠道、營銷端反思到產業端、供給側端、文化旅游產品端,進行深度的思考,能夠帶給這個產業更深刻的變革,整個產品、渠道和用武之地才會更大地發揮出來。這一端,以前大家說旅行社只要做好組團和產品拼接就好,現在要結合消費者的新需求,結合產業鏈變化的因素,結合產業鏈深耕的體驗元素,重組產品,重新思考定位。這是海洋文化旅游度假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新命題、新挑戰,也是新的機遇和未來。
過去這么多年中,海島的發展模式,無非是海島觀光、海島休閑、水上運動、婚禮蜜月、民俗節慶、家庭親子、會展會議、主題景區、海島民宿 、休閑船艇,有很多細分產品。以前大家說這是一個輔助,是一個小眾產品,但現在它可能成為了主流。這些模式之下,我們還能做出什么樣的魔法,可以怎么重組,值得我們今天一整天的時間進行探討、延展。
中國海島面臨的挑戰:開發層次較低、基礎設施不配套、發展資金不足,自然生態脆弱、體制不健全。我印象很深的是去年鄒會長分享馬爾代夫珊瑚礁的破壞,對他來講觸目驚心。對于我和整個產業來講應該也是很大的觸目驚心。
今天我們發展時要思考我們的責任和保護意識。當然,以前的管理體制比較混亂,一個海島歸很多部門管。但今年看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在體制上給我們一個保駕護航。中國文旅業的發展應該會得到更清晰的指示。
從簡單海島觀光到以文旅大消費產業融合全新思路發展海洋文化旅游。這里面幾個消費的大眾化、需求的品質化、競爭的國際化、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的全域化和文旅的融合化,應該是未來我們的思路,也是我們今天值得大家深耕和探討的。
我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在整個文旅產業深耕已經是第四個年頭,我們也希望執惠和整個產業一起成長,我們也在今年6月7號-8號北京舉辦“第三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可以這個會上看到整個文旅更大的產業上的交流,希望大家掃碼關注峰會,再次感謝大家,再次感謝各位新老朋友的支持,謝謝你們!